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巨大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工作繁杂、涉及面广等特点,因此必须提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并建立健全的运营维护机制。在工程设计的建造管理的过程中各个阶段使用BIM技术,能够提供各方面相关的信息,让各方工程建设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和合理的参与到工作之中,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并且可以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营维护系统,建成更舒适、更经济、更安全的轨道交通项目。
BIM技术能够参与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等全寿命周期,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合理安排等目的,为建设工作的各个阶段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指导。
基于BIM的客流模拟是对传统客流预测的良好补充(前期规划)
传统:
对于轨道交通,传统的预测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把车站作为对象进行分析,分析在同一时期不同时间段,不同建设时期不同时间段的客流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模型。它只考虑到了客流量,却把其他的因素忽略了,类似地面和地下的商业开发等都没有考虑到,无法真实的反映商业客流和地铁客流之间的关系。
BIM:
利用BIM技术对轨道交通的车站客流进行三维动态仿真模拟,可以较真实的反映客流和与之相关的商业客流之间的交互关系。通过不断地调整初始客流,获取最优的客流分布,为确定车站出入口的布置和地下空间开发规模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这样既可以避免高峰时段客流的拥堵,也可以防止因客流不足而造成的地下空间资源浪费。这种基于BIM的客流模拟是对传统客流预测的良好补充。
基于BIM的轨道交通设计给各专业提供一个协作的平台(设计阶段)
传统:
轨道交通设计相对于普通的民用建筑设计来说,其工程量更大,工期更加紧张。设计初期,各专业设计人员将本专业设计内容及要求提交给建筑专业,建筑专业根据各专业所提资料绘制建筑图,然后将建筑图反馈给其他专业进行修改和完善,确认无误后形成最终建筑图并与各专业会签。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专业提交资料不及时,或所提资料不完整,导致建筑图反复修改不定,很容易出现遗漏或差错。
BIM:
给各专业提供一个协作的平台是BIM技术最大的价值。各专业在设计初期便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有效的沟通,所有的信息都能够在平台上得到完整的体现,不同专业可以通过信息共享获取对本专业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在设计阶段就可以运用于各专业碰撞检查、漫游等功能减少由于设计导致的问题,节约施工成本。
消防管道与给水管相撞、空调水管与电缆桥架相撞、调冷凝管与电缆桥架相撞
调整后,无交叉
调整前剖面图
调整后剖面
基于BIM的施工可视化模拟对传统施工方案的优化(施工阶段)
传统:
轨道交通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枢纽地带,无论是交通、人流,还是建筑物的密集程度,都是远远高于其它地区的,为了减少对交通的影响,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施工工期都比较紧凑,而且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往往比较大。因此如何做好施工组织,将轨道交通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是轨道交通项目参建各方共同关注的问题。传统的施工组织对工程进度预估不清,主要凭借经验作出判断,难免会出现疏漏。
BIM:
4D(空间3D与时间维度)施工可视化模拟是BIM 技术又一项重要的功能。它可以根据预定的进度计划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通过模拟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优化施工方案。从而缩短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施工工期,进而减少对交通的影响。而且也可以将施工组织做到最好,将轨道交通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准确的定位了预留孔洞的位置和数量,避免了返工现象。
基于BIM的运营维护有效防患于未然(运维阶段)
传统:
作为人流非常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轨道交通的维护运营显得尤为重要。她时刻要保证乘客的人身,设备以及车辆等安全。检验轨道交通车站的运营和维护是否良好的标准就体现在,如何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工作,以及在发生事故后的处理速度上。
BIM:
三维数字技术是BIM的应用基础,而BIM的核心在于信息的集成和传递。车站内部各种机电设备的详细信息均可以在设计前期被录入BIM 设计模型中,随着模型的完善不断得到充实。因此在后期的维护过程中只需输入设备名称或编号,便可以轻松查询该设备的相关信息。维护人员可据此进行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从而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BIM还可以进行紧急疏散模拟,根据数学模型可以方便的计算出人员疏散时间,挑选最优的逃生路径。对车站在突发性灾害的情况下进行紧急疏散模拟,可以有效的组织人流疏散,减少事故伤亡率。
来源:建筑产业现代化论坛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在轨道交通的应用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