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交通行业工程的价值:
提高勘察、测绘水平。因交通建设项目多为带状工程,包含海量的勘察、测绘信息,而传统的二维图纸(包含少量三维信息)将无法满足基于BIM的工作流程,BIM将倒逼勘测部门和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例如GIS、航拍、雷达扫描、三维地质等技术将广泛应用于项目勘测环节,同时随着BIM数据向施工端的迁移和应用,也将提高相关数据在施工阶段的应用频率和可复用性,提升施工程序水平。
提高设计产品质量,减少因设计问题产生的变更。由于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式,交通建设项目往往由于设计水平的差异和其他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形成大量的错漏碰缺,从而造成项目变更的增加和成本上升,基于BIM设计平台和全新的专业间协同设计模式,设计企业不仅可以提高方案调整的速度,也能充分保证设计质量,从而减少由于设计环节的问题所导致的变更和项目成本,按照建筑行业的经验,理论上能够节约项目造价的1%-3%。
通过三维可视化分析,优化项目性能。传统的设计流程,往往依靠在分析类软件中独立建立设计模型,设计图纸与分析模型无任何数据关联,而且受到二维设计的限制,很多分析手段无法实现。基于BIM技术,可以将三维设计成果无缝过渡到各种分析类软件中进行相应的专业分析,而且分析结果可以实时与设计模型进行交互,三维设计手段也大大拓展了分析类型的种类,从而全面而有效地优化项目性能,缩短设计周期,并且减少投资成本,例如结构分析、土石方优化分析、汇水和流量分析、流体力学分析、行车视距分析、交通流量分析等分析手段,均可以通过BIM的工作流程去实现。
项目直观,减少项目沟通环节成本。由于交通建设项目多为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并且相关基础设施事关地方发展和社会大众利益,项目在规划及前期设计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沟通、交流和汇报,而听取汇报方往往并非专业人士,常规的图纸无法清晰表达规划和设计意图, BIM的设计手段,能够真实而且非常直观地对项目进行展示和阐述,降低专业门槛,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同时对于专业人员,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提高专业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无论设计、施工还是项目管理人员,都能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方位理解设计的真实意图,减少沟通环节成本。
为数字化施工提供数据基础,实现项目协同管理,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BIM的真正价值并非局限于项目建设的前期和设计环节,而是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随着信息和数字化技术在施工环节的应用和普及,通过利用设计环节的模型信息和地理信息数据,能够为施工机具和设备提供丰富的信息基础,实现数字化施工;同时结合时间和造价信息,合理安排施工方案和施工周期;在管理环节,改变纸质化资料的信息传递,将合同管理、材料进场管理、变更流程管理、安全管理全面过渡到电子化流程控制,全方位提高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实现数字化交付,为项目的运营和维护提供数据保障。BIM数据在通过设计和施工环节的传递,最终形成三维数字化交付成果,这样的数据能够方便运营方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一方面能为养护环节提供丰富的信息数据,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传感和监控设备,进行电子化集成,随着相关技术的普及,BIM为未来交通项目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保障和想象空间。
大数据:提炼数据特性反映出的信息打造智慧交通
数据本身不仅记录信息,并且数据的特性也反映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典型特点就是利用庞大的数据库,从数据的产生、数据的质量到数据的应用都在传递信息。大数据时代下,利用云存储、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方法,提炼出数据特性反映出的信息,也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一大特点。
由于大数据具备海量的特性,大数据和云计算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运用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会获得数据反映的信息本身外额外的信息,例如信息生成的规律,信息产生的原因,信息本身的特性等。
传统的勘察设计数据会以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存储和运用,通过数据筛选和数据挖掘的方式,淘汰出错误的或者年代已久,不匹配现实气候、环境等情况的数据,形成具有历史推演、环境变迁、人口迁移等特性的数据库,在工程师们进行勘察设计时,对勘察方式、勘察内容进行更新和辅助,节省人力物力,获得更加准确和详实的一手资料;设计师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演练,可以获得设计优化的方案,预先推演工程的实际承载能力,修正工程设计的流程,并为突发情况、不可抗因素导致的可能事故、工程的扩张预留接口;工程经济分析可通过数据筛选产生的特性,分析出工程造价方案和材料、供应途径的最优方案,节省人力物力,实现工程造价最优。
来源:网络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谢谢楼主分享的资料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