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树龄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闻名遐迩或有特殊价值的树木,树龄往往也在百年以上。这些树大多已进入缓慢生长的阶段,通常形态上都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
古树名木被誉为“活化石”,是树木适应生态环境和前人保护树木的结果。古树生长期间历经无数考验,名木产生需要机缘巧合,它们是生态、经济、科研、历史、人文和旅游等多种价值的复合体,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目前存留的长寿古树多为松柏、杉树、榕树、槐树、银杏树、栎树等。这些古树名木一来为历代文人咏诗作画的常见题材,为文化艺术增添光彩;二来都是名胜古迹的佳景,给游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在它们复杂的年轮结构里蕴含着古代水文、地理、植被的变迁史,对研究树木生理有着特殊意义。
在我国,古树名木曾经历过数次时代的“洗礼”。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大树进城风”了,它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很快在全国各地蔓延成灾。广大农村的大树古木从四面八方拥进城市的庭院、街道、公园等地,园林以古树提质,房产借古树促销,商家卖古树获利。从有大树古树处置权的农民,到树木商贩,再到园林施工单位负责人,到需求单位主管,他们或爱古树的苍劲,或爱捣弄古树的巨额利润,一条灰色利益链条合力将散布乡野甚至深山老林的名木古树推进城市装点门庭。
其后果是:所移植的树木有70%左右当年死亡,剩下的30%被断头削臂苟延残喘,原生地生态亦遭到毁灭性破坏。
虽然因为生态环境和资源浪费等问题,近些年关于“大树进城”的反对声日渐高涨,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重大工程(如奥运会、世博会等)及城市改造等仍会采用大树移植的方式。既然如此,对于如何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减少人力、物力、财力耗费等问题的研究仍然不可松懈。
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任何古树名木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在利用时要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设计需求,使其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切不可生搬硬套。
其次,还应考虑植物生态习性需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如光照、荫蔽、干旱、潮湿、土壤酸碱度、土层厚薄等,平时的养护管理也不可少。
此外,鉴于这类树木的重要价值,保护和复壮的研究工作必不可少。通常包括设置避雷针防止雷击;适时松土、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有树洞者加以添堵,以免其蔓延扩大;出现树身倾斜、枝条下垂的加以支撑固定;对于濒危的树木进行抢救复壮等。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谢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回复 举报
路过宝地,随便进来看看、学习学习,多谢楼主;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