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国内BIM的使用情况情况如何?BIM未来发展趋势究竟是趋于施工总承包还是设计总承包,让我们来看看BIM在各个单位的使用状况。
(1
)施工
企业:施工企业BIM
用的多,介入时间(特指
BIM竣工模型)多在机电
管线安装前,使用MEP
功能来解决管线安装的问题,这也是施工单位使用
BIM
最主要的功能。至于
4D
模拟、装修方案等虽然也在用,但对施工单位来说并不是最核心的部分。而至于如今
BIM
的造价算量功能,就算是广联达这种,其实际效果也不胜理想,因为实际工程是有损耗的,有些损耗量是无法避免的(如钢筋的截取,做施工的应该懂),但广联达这种算量软件就算不出,所以施工单位不是很待见这种算量算价软件。
(2
)设计院:对设计院来说,
BIM
其实有点鸡肋,因为无论是从使用习惯还是投入产出比来说
BIM
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也有部分设计院使用
BIM
(如西北院等),他使用
BIM
多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设计错误,减少返工率,但大部分设计院还是习惯用
SU
和
CAD
。就算是做能耗分析和光照分析,
SU
也可以导入分析软件。
(3
)业主方:很多业主方都很重视
BIM
,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去运用
BIM
。以万科为例,万科提倡
BIM
是想将建设过程完全标准化,建设管控不会因为人的专业知识差别而产生差距,虽然他们同德国的
RIB
公司进行合作,但至今也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和规划出来,也不知道如何使用
BIM
进行采购、设计、建设、合同等方面的管控。万科这种代表了大部分有兴趣使用
BIM
的业主方的
BIM
使用现状,即不成熟。
(4
)咨询单位:咨询单位使用
BIM
的一般有两种,一是
BIM
咨询公司(如
RIB
)公司;二是造价咨询公司。前一种毋庸置疑,
BIM
是他们的饭碗;后一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
BIM
,因为其直观,而且对于造价咨询公司来说,虽然
BIM
软件很有问题,但还是可以帮他们节省一些工作量,发现问题的话他们也可以修改。
从以上使用现状可以看出,BIM
以后的趋势,不是
EPC
,也不是
DB
或者
DBB
,而将是
IPD
模式。
什么是IPD
模式呢?简单来说,就是在开始动工前,业主就召集设计方、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监理
方等各方面一起做出一个BIM
模型,这个模型是竣工模型,即所见即所得,最后做出来就是这个样子。然后各方就按照这个模型来做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在这种模式下,施工过程中是不需要再返回设计院改图,材料供应商也不会随便更改材料进行方案变更。这种模式虽然前期投入时间精力多,但是一旦开工就基本不会再浪费人、财、物、时在方案变更上。最终结果是可以节约相当长的工期和不小的成本。
这种模式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已经普及,欧洲进展要慢一点。
但在国内,这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
(1
)
BIM
是一把手
项目。即BIM
想要做的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节省成本、节约工期、方便管控等等),必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一把手去推动。为什么?因为对绝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及分包商来说,方案变更才是其赚钱的最重要手段。
BIM
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避免变更。
(2
)利益和使用习惯的冲突。上面说了,对绝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及分包商来说,方案变更才是其赚钱的最重要手段。
BIM
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避免变更。至于使用习惯,很多老一辈的设计师和工程师
都用不惯这个,不过但凡对BIM
习惯以后,多数的设计师都会比较倾向于
BIM
,而
BIM
也将改变整个工作流程。
(3
)
BIM
人才的不足。不是说会用软件、懂
BIM
概念就是
BIM
人才了。软件永远只是辅助工具,而最核心的永远都是人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而这两者的结合又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磨合。相信随着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和人才换代,信息化也必然是一个大趋势。
(4
)对
BIM
认识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为:认为
BIM
是软件、
BIM
是虚拟可视化、
BIM
是模型,但这些都是比较狭隘的看法。在国外的科研界,
BIM
还包括建设机器人、
3D
打印建筑
、物联网等,其概念是建设信息化,信息化到方方面面。然后就是,BIM
是一种方法,即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建设活动。当然,最重要的是,
BIM
是一种思想,一种如何分析事物看待世界的思想。而建筑的未来是
BIM
。
来源:筑捷BIM工地管理系统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