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结构小知识】你知道“砼”字的来历吗?

【结构小知识】你知道“砼”字的来历吗?

发布于:2017-10-24 09:14:24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学工科,特别是学土木工程有关专业的,以及从事土建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预决算的人士,免不了经常要跟“砼”(tong)字打交道。说起这个“砼”字,还真有点说头。



“砼”与“混凝土”同义;它的读音为“tóng”(与“铜”字的读音一样)。“混凝土”通常指水泥、沙、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和后硬化而成的建筑材料。

“砼”的唯一含意就是“混凝土”,因此它不可能是古字,中国古代并未发明、生产过“水泥”(尽管火山爆发,有可能产生天然水泥),也就谈不上“混凝土”的应用了。因此它的发明只可能属于“近、现代发明”。

“砼”字的发明,可算是一项不小的发明,因为它在许多场合下可替代“混凝土”,起到“一字顶三字”的作用,这就了不得了:

你想,写“混凝土”三个字,笔划共计30划,改用“砼”字只写10划;这会给听课时需记笔记的学生,日常反复写这个词的大量技术干部、管理人员、工人等,提供多大的便利啊。

在有关图纸、技术文件、资料编制中,“混凝土”三个字会频繁地遇到。有个替代字,会让技术人员,以及描图员等辅助人员省下多少事?特别是在那电脑、计算机辅助设计还未诞生或普及的年代里。

“砼”字的发明人叫蔡方荫,是一位早年的清华学子。1953年他发明了这个字,很快便在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学生中得到推广。

这个新字创造得很巧妙,也很有道理:把“砼”字拆成三个字,就成为“人、工、石”,表示混凝土是人造石;如把它拆成两个字,是“仝石”,而“仝”是“同”的异体字,“仝石”可以理解为,混凝土与天然石料的主要性能大致相同。

1955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在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土木工程的书刊中。土木工程的涵盖面很广,包括房屋、道路、桥梁、铁路、隧道、堤坝、海港、市政卫生、农田水利、人防工程等,因此此事在工程界的影响不小。

198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使之成为我国“工程专用字”。

后来,在图纸、技术文件中又流行起“钅仝”字(金字旁,右边一个“仝”字),用于替代“钢筋混凝土”五个字。不过这个字,造字的道理不充分,所以未被正式批准、推广,在词典中也查不到这个不合法的字。

“砼”字发明人简介


蔡方荫 (1901—1963)江西南昌人。土木建筑结构专家。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1928年在美国纽约建筑公司任设计工程师。回国后应聘到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授。讲授阴影学、建筑工程理论等课程。“九一八”事变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1949年后历任重工业部顾问工程师,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工程结构力学,特别是变截面刚构分析和桁架刚构分析颇有造诣。专著有《普通结构学》、《变截面刚构分析》、《装配式楔形绞接刚架》等。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了"砼"字。这是一个重大的发明,把"混凝土"简化成了"人工石":"砼"。



全部回复(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victorggl
    victorggl 沙发
    增长见识了,这个字的发明也算是对建筑工程业的一个贡献。
    2017-10-30 16:27:3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地之小
    地之小 板凳
    长见识啦
    2017-10-30 10:04:3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1 万条内容 · 215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一键院标和补强钢筋面积筛选实操演示

本帖最后由 zhang5216012 于 2017-11-22 23:18 编辑 通过一键院标程序可以一键就变成各个设计院梁施工图出图标准通过过滤文字程序,可以一键就过滤出只需要补强的部分两大程序结合使用,使得结构师可以从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把腾出的更多时间多陪陪家人,养养生,休息休息,想做什么做什么。另外声明,作者在前期申请国家著作权已投入不少资金,同时感谢省建筑设计院,中机国际,市建筑设计院,市规划设计院的大力支持,目前著作权证书已到手! 再次感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