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绘图员的日子(八十七)B18点滴(五)

绘图员的日子(八十七)B18点滴(五)

发布于:2017-10-08 09:32:08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很简单,把复杂事情简单化却很难。 所以,简单最不易

















写在前面的话










周末考完注册,内心比较复杂,为什么呢?一是感叹老朱这题出的真有水平,从此注册将不仅于此,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选拔,选拔结构设计从业人员中概念清晰、经验丰富、力学扎实的优秀人才;二者为自己的无知无能而叹息,直到考前那一刻,我都曾一度以为看看书做做题差不多就够了,经历这一次洗礼,我的标签又拉回到绘图员,设计师离我还有道鸿沟。我深知这种短见绝非偶然,在现实中,无论是对待生活还是工作,它也贯彻始终,对生活的无所谓,不争不求,对工作的随意任性,近喜远恶,这些习惯都能注定悲剧,还请认真对待。 























“胡说八道”——

周检视




















工作







  •  B18 五方意见修改(完成各方意见沟通,明确修改要点)







  •  B17 柱网模板图(周一确定柱网,但由于B18修改,此项目推后)







  •  海澄村AC区修改汇总(核对建筑图,重提顶板梁格)







  •  施工配合(火龙果变更、华发高层变更,巧了,两个都是钢结构)







  •  考前冲刺(每天看会书,感觉自己好淡定)







  •  每周三跑(周五没跑,不好不好)





B18项目本周提交五方意见修改后的图纸,到目前为止,算是设计暂告一段落,后面就是修修补补。那天徐工分享了他管控项目的表格,很是细致,设计过程中的一点一滴都在掌控之中。他说那个项目,他基本不画图,全过程指导,整个下来相当顺畅。感觉很是惭愧,我都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干了些什么啊!充其量可能就是一个监督者,以至于最后的狼狈不堪,我深刻意识到这之中的不足缺陷。B17开启之后,一定好好策划,全过程跟踪服务设计。








生活



上周两次外出,一次是上周三火龙果项目钢结构厂房现场交底;第二次是上周末的注册考试。本就那么忙了,还有这两桩事参和,所以这段时间萌妈真的辛苦了。



萌宝开始学站立了,非常幸运,萌宝的每一次成长,我们都亲身经历,同时也体会到一份责任的意义。紧张有趣,简单而已。








圈子




超限



终于开始重拾信念,将超限高高挂起。这一次,不简单。



部门前段时间成功通过雅居乐项目的超限审查,这个过程动用了两个专业负责人及相关设计人员,其中F君虽不在此项目上,但因为部门确实懂的人太少,故充当了此过程的主力。这件事情的背后是隐约的担忧,如今广东超限评定原则需严格按国标执行,至于具体实施细则可能还不够明确,但总的方向摆在那里,以后超限将越来越多。那么部门掌握这项核心竞争力的人寥寥无几,so,迎着这热潮,菜鸟学超限迫在眉睫。



天羿吴老师,之前便有接触。浙大研究生,多年大院超限经历,亲和谦卑,热情向上,撑起了此次超限课程的大旗,将为大家带来干活满满的超级课堂。跟萌妈此事,她二话不说支持我的想法,我在想前段时间还在纠结于全家去长隆休闲一下的萌妈,绝对是的好妈妈、好老婆,谢谢你。




损有余而补不足



减轻重量、和顺刚度、增大延性—>结构合理 



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很简单,把复杂事情简单化却很难。越是简单的结构,其传力途径越短也越明确。而传力途径越短,传力越直接,它的可靠性就越高,或者说可控性越高。传力途径迂回复杂或直接不唯一的结构,都会给构件带来不确定性,不确定的东西就不好搞了,一般就会拼命加构造保证结构的可行性,此般便是导致材料用量增加的罪魁祸首。




短板效应



















“正儿八经”说设计
















倾覆力矩




规定水平力抗规方法



  (V*H求和方式)







规定水平力轴力方式

  



(力学标准方式)







CQC振型叠加法

   



 旧版方法




一般而言,对于对称布置的框剪、框筒结构,力学方式的框架倾覆力矩要远大于


V*H


方式的倾覆力矩,


而对于偏置布置的框剪、框筒结构,力学方式的框架倾覆力矩与


V*H


方式的倾覆力矩比较接近。



总之,总框架与总剪力墙配合的越紧密,二者之间的传力越显著,两种方法统计的框架倾覆力矩差异越大。

反过来,对于独立工作的框架和剪力墙,两种方法是一致的。


力学方式的框架倾覆力矩一方面可以反映框架的数量;另一方面可以反映框架的空间布置;是更为合理的衡量“框架在整个抗侧力体系中作用”的指标。




看到这个,我心底平静了下来,差点被吓蒙了,不然结构体系都变了,呵呵。





塑性板设计要点



(1)关于与弹性板的经济性比较:



经过比较一般楼板和人防顶板:采用塑性计算比按弹性计算能节省钢筋20%~25%和30%。但对于荷载不大的小板采用2种方法计算没有差别,因为都要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2)关于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比值(塑性系数)β的取值:



1)朱炳寅建议:取1.4.



2)李国胜建议:连续跨度相等的板可取1或1.4。跨度较大的板或边跨第二支座宜取1.8。具体看参见《优化与合理构造》P31面。



3)《冷扎带肋钢筋规范》P8:全部采用冷扎带肋钢筋配筋的混凝土结构的内力计算不宜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但北京院还是用,只是调幅系数B值取为1.8。《冷扎带肋钢筋规范》对最小配筋率有规定:C20~C35:0.15%。≥C40:0.2%。



(3)关于弹性板和塑性板关系的一些自己总结的经验:



1)当一块板由正方形逐渐向1:2的矩形板过度时,有下面的规律:



A长向负弯矩变化逐渐增加,变换幅度很小(0.051------0.057)



B长向正弯矩变化逐渐减小,变换幅度很大(0.176------0.004)



C短向负弯矩变化逐渐增加,变换幅度一般(0.051------0.083)



D短向正弯矩变化逐渐增加,变换幅度一般(0.176------0.04)



2)



A、正方形,其短向负弯矩与短向正弯矩的比值为接近3。



B 、1:2矩形,其短向负弯矩与短向正弯矩的比值为接近2。



3)关于塑性系数:(相对弹性板而言)



A 系数越大,正弯矩减少得越多,负弯矩相对减少得少一些。当取1。8时,其底部正弯矩和上部负弯矩都降低了50%。



B系数越小,正弯矩减少得越小,负弯矩相对减少得多一些。当取1。2时,其底部正弯矩接近按弹性计算的结果。负弯矩接近降低了50%。



4)其实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就是按连续板计算。其结果相对按单块弹性板而言:正弯矩增加30%左右,活荷载越大,增加得越多。负弯矩没有变化。MORGEN中可以处理。



(4)板弯矩的折减概念。



1)折减是74版本《混规》的中提到的方法。到现在还是适用的。道理是板在支座和板底开裂后,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水平推力,其对板的承载力是有利的,因此可以将按完全弹性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弯矩进行折减。一般中间跨支座和跨中均可折减20%。边跨边/垂直边<1.5时也可以折减20%。2.0>边跨边/垂直边>1.5时折减10%。角区格不折减。(详见《速查资料手册》)一般而言,调幅应用广,一般的板都可以采用(有防水要求的慎用),而折减目前可能用得不是很多,但可用于校核板的配筋或限额设计。



2)调幅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一般支座乘0.85~0.9后,跨中相应应该乘1.2~1.1。




边缘构件设计



B18项目,优化公司对边缘构件提出了他们的建议,这建议基本否定了我们竖向构件的设计。“建议取消底部加强区以上各层边缘构件的外箍,以墙体水平筋代替,具体做法详平法图集16G101-1第77页,纵筋间距及拉筋肢距可控制300以内。”







微信图片_20171008093720.jpg








《全国民用技术措施


-


混凝土结构》表


5.3.8附注3指出竖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这是多层剪力墙的建议,高层表格未明确要求,但我想高层应该更严格执行才是。






















根据《高规》表


7.2.16





《全国民用技术措施


-


混凝土结构》


5.3.


19


故建议边缘构件仍保留外箍做法,约束纵筋及核心区混凝土,提高结构延性。





门厅板厚



关于门厅的板厚问题,我们结构设计总说明有提出板内开洞大小

不宜大于板厚的


1/3,但优化公司提出


建议电梯厅板厚由

150mm

减薄为

120mm,一直找不到依据反驳,后来找设备专业求救,看是否会有这方面的要求,果然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8.1.6


要求“铺设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内的电线导管最大外径不宜大于板厚的


1/3


”。看来只了解专业内的做法还远远不够,万一被优化,提出一些从他角度出发而你又不愿意修改的意见,就很尴尬了。














2017.09.30  



珠海

泰基 木子青见










木子青见

(微信公众号  

结构菜鸟人生

 )




[真实记录绘图员的日子,结构小菜鸟,”堕入“行业三年,深信思考比行动更重要的理想主义者。不忘初心,追求高效,只争早夕,学而思。。。]








全部回复(3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结构菜鸟人生
    huayanxiaosheng 发表于 2017-10-9 13:45 之前有个高层项目的边缘构件跟楼主的情况一模一样,最后还是被优化公司逼着改了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要改的话 工作量大 且不太合适啊
    2017-10-31 13:22:3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dwdwdwdwdwdw
    dwdwdwdwdwdw 板凳
    这个很好真的不错
    2017-10-18 10:00: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4 万条内容 · 206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自建房挖基础碰到难题,请指导?

如图,挖孔桩说会碰到别人的基础。 就想了个办法,桩上做牛腿,牛腿上抬柱。牛腿的验算没问题。请问下桩如何验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