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城市公园】ASLA丨美国曼哈顿泪珠公园

【城市公园】ASLA丨美国曼哈顿泪珠公园

发布于:2017-07-31 16:59:31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所属国家:美国曼哈顿下城区西南侧
客户:The Hugh L.Carey炮台公园管理局

设计单位:纽约MVVA景观设计事务所
9691b5d99ca2180abc718a01e8d94269.jpg

特点

泪珠公园通过蜿蜒的设计方式挣脱了场地小,环境阴暗和地理位置不佳的束缚,为人们建造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庇护所。错综复杂的不规则场地、茂密的树木、结实的材料和凸显的地形构成了公园蜿蜒的设计特色。

基地概况

它是位于下曼哈顿地区的面积仅1.8英亩的社区小公园,位置居中,面积不大,处于高层建筑(高210-235英尺)的包围之中。基地为1980年代对哈德逊河部分岸线围填造陆形成。光照不好,通过大胆的地形设计、复杂的不规则空间的营造和乡土植物的运用,泪珠公园与其四周高耸的公寓楼相得益彰。

9c76c0ea97485b55ddb0bc71aa7440cc.jpg

拟解决问题

1. 基地异常局促(不足7300平米),自然条件也较恶劣,存在地下水位较高、土质不佳、来自哈德逊河的干冷风猛烈等众多限制因素

2. 太阳光照分析表明,由于坐落在公园角落的公寓纵向长度过长,从65米到72米不等,造成大面积的阴影。

21cc41f3f33afcd131a5b24a2e9320d3.jpg

规划主导思想

通过小地形处理、高墙隔断、借景和蜿蜒的步道系统,完成了空间序列的塑造,为平坦且平淡的弹丸之地增加了景观层次,并在施工、照明、儿童发展、游艺、土壤、植物等多专业的配合下,将它做成了一个空间丰富、开合有度、生机盎然、老少咸宜、可持续并兼具为候鸟等多种动物提供优质生境的公园。

整体规划设计


本规划主要分为三个区域
南区:儿童活动区域。主要为儿童设计,但它并非简单地放置儿童器械,而是灵巧生动地把游乐活动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看似随意野趣却是别具匠心
中区:公园中部是一道名为“冰与水”的石墙,涓涓细流一年四季不断从石墙缝中流出。夏天墙面被苔藓覆盖,富有生机;而冬天水结成冰,点缀在墙面上,增添了些许神秘。作为全园的景观中心,冰水墙是对纽约州地质的隐喻和再诠释,成为公园的标志与名片。
北区:草坪。设置了两块隔路相对的草坪作草地滚球场,并特意稍向南倾斜以利于接受阳光,草坪的面积对于举行一些定期性的活动也绰绰有余。

北区
主要适应的群体: 居住或者经过附近的中老年群体。

e5c10ae803b67af1c030ace7122e0988.jpg


1.基于场地北半部享有最长日照时间的现状,设置了两块隔路相对的草坪作草地滚球场,并特意稍向南倾斜以利于接受阳光。草坪满足举行一些定期活动的需求。但最重要的是,其带来的不同寻常的游乐内容也能对附近的洛克菲勒公园中传统大型游艺设施形成有益补充。

2.草坪西侧是一小块湿地草坪西侧为湿地,面积不大,不过照片显示它草木葱茏、充满野趣,小径的尺度也是针对儿童设计,并且以粗木桩代替通常的铺地,总之,是个不仅适合孩子探索发现、也适合小动物栖息繁衍的好地方。为维持一定湿度,湿地周边的坡度和朝向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确保充分利用径流,湿地的土壤也是经过人工调配的。

3.草坪南侧是半月形叠石矮墙环抱中的阅读角(reading circle),基地西侧两建筑间的社区道路构成了此处通向哈德逊河的视觉廊道。阅读角兼具坐憩功能的散置石、半月形矮墙以及隔路相对的名为“冰与水”的高墙均采用蓝灰砂岩(blues tone),由此取得了材质上的统一,同时也是被社区道路分割的南北两区的一种呼应。

768cea968f9af5074afb57f4b8c0f611.jpg
26fbac89feacbf78b32d06f47dbdb64c.jpg
29e8b82b103e63ccb22aa30f79dd18ed.jpg

中区

南北两区之间为一高27英尺、长168英尺的“冰与水”高墙,除去分割空间、增加层次、提供庇护功能。它同时也是对纽约州地质的隐喻和再诠释。为使景墙尽善尽美,项目团队采用了几乎只有重点保护文物迁建时才用的笨办法,在采石场现场拼叠,不满意就淘换,全部敲定后分别编号,运回场地后再按编号组装起来。

7a0789136e5e4b57711fb7f448bf2f0d.jpg

阅读角兼具坐憩功能的散置石、半月形矮墙以及名为“冰与水”的高墙均采用蓝灰砂岩, 由此取得了材质上的统一,同时也是被社区道路分割的南北两区的一种呼应。

dcf86e7cfbe0c9cc670dfcfaab59d3e7.jpg

南区
20bb55a67f960eb439fdd2599a8a8915.jpg

1.穿过高大景墙的石洞门,就来到了热闹的南区,虽非柳暗花明,却也别有洞天。这里虽然有很大比例的阴影区,但高墙、小丘和建筑屏蔽了来自哈德逊河的强干冷风,相对于地物稀少、狂风肆虐的北区,这里更适合户外活动,所以设置了玩沙水戏水,滑梯等多种儿童设施。

2.显然少年儿童是这里考虑的主要群体,但其他群体也没有被忽略,照看孩子的、看报的、闲聊的、纯粹旁观的、童心未泯的,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整个公园的目标服务群体包括附近一所高中的学生、上班族、周边数百栋公寓的住户以及附近一间疗养院的老人们。

aef9cff5bf9ab1162484a681ab6f7606.jpg

结构解析

由下边两幅对于场地整体结构的分析图中可以看出,设计师在处理场地整体的结构分布的时候显得十分的干练和果断,对于自然环境的择优运用以最大化的方式来处理,而其间的过渡则非常直接的用高墙加以隔断,整个场地的结构功能配置也因此被相当直观的划分出来。沙地、岩丘和蜿蜒的道路加以布置,此处作为场地的绝大部分的使用者----儿童,变成了十分适宜的玩耍,探险的场所,由于周围的高楼和隔墙的作用,挡住了来自哈德逊河的干冷风,成为一个适宜户外活动的区域。
38447730fdb42a1f70f9bb1d9b4debdf.png
5399fc2eb4057231e522852a95fe1df9.jpg

分区特点

高墙隔断
高墙两端的区域分别在整个场地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一鼓作气的强硬分割避免的功能流线的混淆,两侧的游览线路被很好的分隔开,石墙的存在的也限制了视线在场地间的穿透,保证了各边区域各自的私密性,整个场所的活动也因此变得更为自由。

7fec5d3d1959b57e20823b966461dd47.jpg
686bf99a5d5d4df151dd59157a234060.jpg
07176b23d3c92ba13ecc40d346f79e17.jpg

细节设计

儿童区
作为区域的主要针对群体,儿童的活动场所需要更加刻意的去营造,而此处整个泪珠公园的人性化的主题也浮现出来:着重于城市儿童缺失的对于自然的体验,提供一处冒险和找寻自然的场地,同时进行身心的锻炼。场地的地形、特色的水景、自然的山石和繁茂的植物营造了一个拥有自然的质地、巨大反差的尺度和粗旷却不失考究的风景的兴趣世界。另一方面在高楼林立的环境中,公园本身也凭借其本身的自然属性吸引着人们的视线,使更多的人乐于徘徊在公园中享受自然带来的片刻惬意。

fef1561e79ea417e5e1e2d733578938c.jpg

材料运用
公园中最为核心的大片冰水墙,它能让人联想到纽约州的地质情况。每个蓝灰砂岩石都保持了它们原有的天然形状、颜色和不规则表面。再看其场地间的植物配置,大多数的植物都随着季节性的变化而变化,与巨大的岩壁两者相互映衬,造就四季不同的自然风貌,这一切的意旨也是在于还原自然景观,使整个公园的主题和功能价值更为彰显。

d5b3fd3764ec7f70661358a73f2ac451.jpg
a6977b598873e930591abf03204a3daa.jpg
eb84adb4d570f8171a61dd334a22d041.jpg

泪珠公园在材质和色调的匹配上相比其形态在视觉上来讲显得更为显著,整个场地主要由大块的岩石和各色的植物再加以平整的铺地构成,各元素之间因其截然不同的特质形成不同的对比,而一些少量的金属、木质、沙地掺杂其中也是十分的协调,时而带来喜人的视觉韵律。尽管石壁两侧形成强烈的对比,公园又与周围的水泥建筑产生很大的反差,而在整体上,公园也不脱离其自然、野性的主题,全局处理不失水准。

可借鉴措施

儿童公园借鉴
1.体验自然环境是公认的儿童早期发育的重要环节,然而大部分城市游乐场地都更加注重游乐器材而非植物材料。泪珠公园的设计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为儿童提供一个既充满冒险性,又具有良好庇护作用的场所,促进青少年身心共同发展。
2.独特的地形、互动的喷泉、天然的石材以及密集的种植形成一个内部结构错综复杂的空间,强烈的外形差异和精致的视觉效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独特的设施包括高8.2米、长51米的“冰与水”景墙、险峻斜坡上的植物种植区、树林、戏水岩石,以及半月形叠石矮墙环抱中的阅读角。在阅读角,人们仍旧能够欣赏到远处哈德逊河的风光。
3.公园成功展示了应用天然材料造景的可能性,同时也重新定义了都市自然游乐理念。

公园可持续开发借鉴
1公园的“绿色”认证体现在开发过程的各个层面,从材料选择到建筑施工。通过地形改造营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改善不同地区土壤,创造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条件。基于对城市土壤和环保植物养护课题几十年的研究,公园环境设计包括全面的土壤有机管理,植物养护避免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公园所需灌溉水除了来自附近一幢建筑产生的中水(该建筑获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金奖认证),还有公园地下储水管收集的雨水。
2.公园建造所需石材均来自方圆900公里以内的采石场。除去分割空间、增加层次、提供庇护外,石材也是对纽约州地质的隐喻和再诠释。为使景墙尽善尽美,项目团队采用了几乎只有重点保护文物迁建时才用的笨办法,在采石场现场拼叠,不满意就替换,全部敲定后将石材分别编号,运回场地后再按编号组装起来。
3.园中大部分植物都是乡土植物,这为候鸟等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由于场地内的土壤来自世贸中心遗址,繁茂的植物也有效激活了这块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园内混合土壤都经过景观设计师精心调配,以满足小气候环境要求。

小场地设计借鉴
1设计通过地形改造将自然界丰富的地形地貌浓缩于一园之中,与中国园林“小中见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在巴掌大的一块地上实现如此多并行不悖的功能,非一般人所能为,但将场地限制变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机会、为场地注入诗意正是MVVA(有译作迈克尔·范·瓦肯伯格景观设计事务所的)的一贯追求。

d4a71e03eca8ece3480676cada984ae2.jpg
8c3c280355d1cec2116b4b46126a1a59.jpg
7019f67d15aa3f51290abc7e2af935bf.jpg



9691b5d99ca2180abc718a01e8d94269.jpg


9c76c0ea97485b55ddb0bc71aa7440cc.jpg


21cc41f3f33afcd131a5b24a2e9320d3.jpg


e5c10ae803b67af1c030ace7122e0988.jpg


768cea968f9af5074afb57f4b8c0f611.jpg


26fbac89feacbf78b32d06f47dbdb64c.jpg


29e8b82b103e63ccb22aa30f79dd18ed.jpg


7a0789136e5e4b57711fb7f448bf2f0d.jpg


dcf86e7cfbe0c9cc670dfcfaab59d3e7.jpg


20bb55a67f960eb439fdd2599a8a8915.jpg


aef9cff5bf9ab1162484a681ab6f7606.jpg


38447730fdb42a1f70f9bb1d9b4debdf.png


5399fc2eb4057231e522852a95fe1df9.jpg


7fec5d3d1959b57e20823b966461dd47.jpg


686bf99a5d5d4df151dd59157a234060.jpg


07176b23d3c92ba13ecc40d346f79e17.jpg


fef1561e79ea417e5e1e2d733578938c.jpg


d5b3fd3764ec7f70661358a73f2ac451.jpg


a6977b598873e930591abf03204a3daa.jpg


eb84adb4d570f8171a61dd334a22d041.jpg


d4a71e03eca8ece3480676cada984ae2.jpg


8c3c280355d1cec2116b4b46126a1a59.jpg


7019f67d15aa3f51290abc7e2af935bf.jpg

  • xgcg
    xgcg 沙发
    谢谢分享.................
    2017-08-01 09:08:0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1 万条内容 · 2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河道修复】复原亚尔河

临近日内瓦市的亚耳河道流经历史悠久的农耕村落。这条河道从19世纪末期开始就逐步被改为运河。日内瓦市政府于2001年发起一场竞赛,旨在通过摧毁运河从而将河道恢复到初始蜿蜒曲折的自然形态。Group Superpositions的获奖方案中,计划将运河清晰的区域边界与一片平行宽广的漫步区相结合。运河将作为整个变化过程的指针,以及一条可能使人了解到改造前后的参考线。设计方案从场地原有的状况出发,又融合了其他诸多现状。新建的河流空间和原有运河河道上狭长型的新建花园通过复杂的设计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绵延的运河河道是建成这一矛盾体的关键,景观既要有着静如止水的特点,又要引发人们探索的欲望,既是一个休闲而惬意的场所,又富有寓教于乐的意义;如果缺失任意一点,设计都不能构成一座真正的城市花园。在整个流域、原有的山丘形态和人为改造的痕迹中,这条狭长的河畔花园将这些场面、视野、冲突等构成一场真实版爱森斯坦式“蒙太奇”。旧运河留存的痕迹使得新的设计情景之中饱含复杂的时间性,有着十分遥远又非常现代的奇异感。空间与时间的冲突之间充满着记忆与希望。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