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商易宝社区 \ 招标投标 \ 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

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

发布于:2007-12-08 20:33:08 来自:商易宝社区/招标投标 [复制转发]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许多诗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要评的是影响“最大”的十首诗,而并不是最好的十首诗。因为要影响大,除了要写得好之外,还必须通俗易懂、易记。

  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中华儿女最熟悉的古典诗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激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死,奋斗不止。其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堪称绝唱。

     第四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

   第五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

     第六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去追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

    第七首,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第八首,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过一劫。每当再出现兄弟相争时,中国人都会想起这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九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第十首,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hjtl
    hjtl 沙发
    许多父母都认为要培养孩子的品格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要通过父母反复的教育和示范才能让孩子深入心底。但实际上,一些优良品格的培养并不是那么复杂和困难,只要在一些小事上,我们能有一颗敏感的心去察觉它的意义,进而对孩子进行简单而又明确的指导,也许效果要比一千次的叮咛强的多。

      我曾经见过一个“失败”的母亲(这里只是说她做了一件“失败”的事),她就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

      那是一个雪天,晚上六点多钟,天还相当亮。我像往常一样过一个地下通道回家。地道的入口处照常是那个瞎眼的乞丐,看起来非常专注地拉着二胡。他拉的是《常回家看看》,在这样一个天冷人稀的黄昏,曲子听起来相当的悲哀。

      我快走到他跟前时,惊奇地发现瞎眼乞丐多了一个“听众”,一个看起来五六岁的小女孩。小女孩穿得很漂亮,嘴里含着个棒棒糖。她可能不大懂:为什么这么冷的天,瞎眼乞丐也不回家?但她显然很享受这首曲子,歪着脑袋听得特别认真。

      就在我要走过她时,小女孩突然做了一个动作,让我非常惊异:她掏出嘴里含着的棒棒糖,伸出去要给瞎眼乞丐吃。

     几乎同时,从我来的方向传来几声叫喊,是小女孩的妈妈在喊她的女儿。但小女孩没有理会,依然拿着棒棒糖,询问地看着乞丐。她妈妈快走到跟前了,叫她的口气也越来越不耐烦,显然,她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女儿正在聚精会神地听音乐。她走到女孩身边,强硬地拉着她的手,把她拽走了。小女孩临走时,还不停地往回看着。

      我想,如果这个母亲能细心地体会到女儿当时的心情,她一定不会去打搅她,或许还会悄悄地买一支新的棒棒糖送给她,好让她满足馈赠的愿望。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小女孩在优美的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也许在所有的教科书里也难以体会到。以后,当她再经过乞丐时,她会无视地走过。也许,漫长的人生中,很难有什么能再打动她。一颗本该敏感、感性、善良的心也许就在母亲的浑然不觉中泯灭了。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火车上。那是一对南方的母子。小男孩只有四岁,看起来非常活跃,一刻也不肯消停的样子。不知什么时候,突然他就安静下来,扑在他妈妈的怀里,有些羞怯地说着耳语。

      他妈妈听了儿子的耳语,有些乐不可吱的样子。她推开儿子,响亮地对儿子说:“你去跟那个阿姨说:‘你真漂亮。’”小男孩听了母亲的话,更加羞怯了,又钻到母亲的怀里。他的母亲就再次把他推开:“来,拿个香口胶,过去给阿姨。你跟阿姨说:‘阿姨你好漂亮啊!送你一个香口胶。’”

      我当时猜测:小男孩一定是看上了旁边那个红衣少女的什么玩具或饰物,想问她要。他的妈妈就教他怎样公关,怎样巧妙地得到想要的东西。

      过一会儿,小男孩终于鼓起勇气,走到红衣少女跟前:“阿姨,给你吃香口胶。”红衣少女接过来之后,小男孩用稚嫩的声音大声说:“阿姨,你好漂亮哦!”说完,飞快地跑回到妈妈身边。车厢里不由响起了一片愉快的笑声。

      我跟他的母亲攀谈了一会儿,这才了解到:男孩跟妈妈说的耳语就是“那个阿姨好漂亮”。他妈妈让他亲口对阿姨说,是为了鼓励他勇敢地同别人交往,鼓励他大胆地表达。
     我对这位母亲的做法很是赞同,不由问她:“你一定看了不少家庭教育的书吧?”

      她说:“哪有啊。我们那儿的人都是这样教育小孩子的。要让他勇敢、胆大、不要怕事。”

      这小小的一件事,却会给小男孩取之不尽的勇气和信心。以后当他想做什么事而不敢的时候,或许就会听到他母亲的声音:“过去啊!说出来!”他母亲在这件小事上鲜明的态度,也许已在无形中奠定下他的优良品格。

      小事虽小,却体现出父母的导向。理论总是枯燥的,一万句说教比不上一次实践。我们想让孩子具备什么品格,就要在平时的日常小事中积极地去灌输和熏陶。就像很多父母逼着孩子学习,自己却用书垫桌脚一样。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会从细微的地方看到父母的本心。因此,千万别忽视了细节,别让小事种下大患。
    2007-12-08 20:40: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hjtl
    hjtl 板凳
    管鮑之交


      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仲。颍上县北管谷村人。春秋时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的霸主。鲍叔牙(生卒年不详),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
      
      据《史记•管晏列传》记载,管仲少年时就与鲍叔牙交好,鲍叔非常了解他的贤能。管仲家境贫困,还常常欺负鲍叔,鲍叔始终善待他,不曾有怨言。
      
      后来,管仲侍奉齐国的公子纠,鲍叔牙侍奉公子纠的弟弟小白。
      
      前686年,齐襄公逝世,他的侄子公孙无知篡位。前685年春天,齐国大夫雍廪杀了公孙无知。当时公子纠在鲁国,公子小白在莒国,在臣们决定迎接公子纠回国当国君。
      
      鲁国派人送公子纠回国,莒国派人送公子小白回国。管仲怕小白先回国,就追上公子小白,射了他一箭。公子小白假装中箭,骗过管仲,然后与鲍叔牙快马加鞭先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即齐桓公。
      
      鲁庄公听说公子小白当了国君,十分生气,就派兵攻打齐国,结果大败而还。在齐国的压力之下,鲁国杀了公子纠,把管仲送回齐国。
      
      齐桓公即位后,立刻请来鲍叔牙,让他做宰相。但是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推荐还囚在牢中的管仲。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请管仲来做宰相。后来管仲在齐国执政,使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都是因为管仲的谋略。
      
      管仲后来回忆道:“我贫穷时,与鲍叔一道做生意,分财利时,总是多拿,鲍叔从不以为我贪,他知道我是因为贫穷的缘故。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有时不顺。我曾经三次作官三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肖,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临终前,齐桓公问管仲,鲍叔牙可以不可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说不行,认为鲍叔牙善恶分明,不能包容坏的一面。如果把政权交给他,既害了你齐桓公,又害了他自己。鲍叔牙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因为管仲不推荐自己接替相位而不满,反而高兴,只有管仲最了解他。
      
      司马迁有赞: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其中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知道管仲之贤的不多,而都知道鲍叔能识别人才。
      
      成语“管鲍之交” 形容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2007-12-08 20:36: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招标投标

返回版块

125.93 万条内容 · 27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民间传说里七种不能带走的纪念品

夏威夷沙石        其中最危险者,莫过於夏威夷的沙石。当游客到临,夏威夷的旅游局已有告示板写上“切勿取走夏威夷境内任何沙石”,许多游客都只会以为是环保原因,不要破坏大自然而已,但其实是因为夏威夷族人的一个毒咒!    苏格兰的石头        除了夏威夷,另一个亦有石头诅咒的地方是苏格兰,但这并非很多人知道。古代的苏格兰勇士在死时都落下诅咒,不许外人取走那里的土地,尤其是昔日苏格兰人常常入侵,令怨气加强,故诅咒一直延续至今天。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