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太湖应急治理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太湖应急治理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发布于:2007-12-02 12:24:02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今年5月底,太湖暴发蓝藻生态灾害直接导致无锡市供水危机。这一事件再次警示我们:加强湖泊资源管理与保护,维护湖泊的健康生命,是新时期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无锡蓝藻生态危害发生后,江苏省水利厅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水利部和太湖流域管理局的支持下,立即启动应急管理机制,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应急治理措施,为及时化解供水危机,控制蓝藻危害,保障太湖水源地安全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应急处理太湖蓝藻生态危害的实践中,也引发了我们对湖泊资源管理与保护的一些思考。

  一、太湖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太湖的蓝藻问题虽然已有多年的历史,但是在4-5月间大量暴发极为少见。根据专家们的分析,导致太湖蓝藻提前暴发的直接原因,是水体的富营养化、阳光和水温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太湖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产物。

  1、污染排放总量严重超标

  太湖流域是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2006年,该流域以占全国0.38%的土地面积和3.5%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1.7%的国内生产总值和21%的财政收入,是全国人口最集中,经济规模最大,社会生产力最为活跃的核心区域。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较粗放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也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是污水量与径流量严重失衡。据太湖局2005年的调查资料,太湖流域仅工业和城镇生活(点源)废污水排放量超过60亿立方米,污水量与径流量之比达到1:2.2,严重超过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二是污染物入湖排放严重超标。仍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调查资料为据,在太湖流域入河污染负荷中,CODCr为84.9万t/年,NH3-N为6.27万t/年,其中,年入太湖地CODCr 22.77万t,NH3-N 2.49万t,TP 1813 t,TN 5.1367万t,都远远超过了流域水域和湖体的承载能力。

  2、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截止2006年底,苏锡常三市已经建成投产的污水处理设施2110套,年处理能力达到27.4亿t/年,但实际工业污水处理量仅为15.4亿t,更多的工业和生活废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湖。即使经处理排放的尾水,也由于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没有脱磷脱氮装置,这就必然导致太湖富营养盐物质的加快积累。

  3、内源污染日益加重

  由于大量的外源污染随入湖河流进入湖体,加之东太湖长期以来形成的大规模围湖养殖(8万亩)和围网养殖(19万亩),导致湖内污染物积累日益加重。据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编制的《太湖底泥疏浚规划报告》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湖底淤积面积1547 km2,占全太湖面积的66%,其中竺山湖、梅梁湖、贡湖和东太湖及入湖河口底泥污染最为严重,普遍淤深0.8-1.5 m之间,成为太湖水体污染的主要内源。该报告的研究成果还表明,太湖中氮的内源释放贡献量约占全湖氮总负荷量的22.5%,磷的内源释放贡献量约占全湖磷总负荷的25.1%,可见严重的内源污染是太湖的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根源。

  4、湖河水系恶性循环

  太湖流域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河道总长12万Km,河道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3.3 Km。但是,河网水系的环境恶化问题也很严重,在2005年组织的对2700公里河道评价中,全年期河道水质为Ⅳ、Ⅴ类的占总河长的89%,劣于Ⅴ类的达到61%。在环太湖周围有215条通湖大小河流,其中入湖60条,出湖86条,有进有出的69条,绝大多数入湖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2006年监测资料显示,太湖年入湖水量70亿立方米,其中江苏段入湖53.8亿立方米(不含引江入湖水量6.17亿立方米)中,Ⅲ类水只占0.04%,Ⅳ类水也只有0.07%,Ⅴ类水占13.6%,劣Ⅴ类水占86.3%。由于湖体的自净功能作用,从太湖下游出湖的水体大都为Ⅲ-Ⅳ类水,这就必然导致大量的污染物积淀在湖体内部,日积月累,恶性循环。

  5、引排系统不畅

  太湖虽然属长江水系,与长江的直线距离也仅有50公里左右,但太湖与长江的引排系统并不通畅,长期以来没有主干河道沟通。只是在90年代才开挖了一条望虞河,还是主要作为排泄洪水的通道,直到最近几年因太湖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才开始进行引江济太试验。太湖的下泄排海通道也仅有一条太浦河,也是直到90年代后才打通运行。单一的引排通道与复杂的湖形结构不相适应,导致湖泊水体交换不畅。而且这几年实际引江济太的水量也很少,难以起到引清释污、以动制静的功效。

  6、湖体结构的固有弱点

  首先,太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太湖处于平原水网地区,水面积虽然有2338 Km2,正常水位的蓄水量达44亿立方米,平均水深只有2.0 m。由于湖体长期处于富营养化不断积累的状态,在阳光、气温适宜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藻类生态危害。其次,太湖是一个水体流动性慢的湖泊。域内地势低平,地面坡降仅为1/10万-1/20万,水体交换周期长达309天,水动力条件差,污染物稀释、降解效率低,湖水体的自净能力差。再次,太湖是一个流态复杂的湖泊。除了主湖区外,口袋形的湖湾很多,特别是竺山湖、梅梁湖、贡湖、五里湖这些特殊湖湾区,水体常年不流动、不交换,加之风向等原因,这些湖湾区的污染物容易集聚、积累,导致水生态环境加快恶化,甚至威胁到水源地的供水安全。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eez2008
    leez2008 沙发
    唉,只要不是行尸走肉麻木了的人,其实真相是我们难以承受的
    2009-05-12 09:01:1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ming329
    ming329 板凳
    唉,只要不是行尸走肉麻木了的人,其实真相是我们难以承受的

    别说太湖,就是东莞地区的地表水,问题就相当严重

    那些调查资料和结论,比在网络上谈政治还敏感
    2007-12-02 13:30: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2.33 万条内容 · 144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微波水处理技术即将进入城市水务市场

  在11月10日杭州召开的“全国城镇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运营高级研讨会”上,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副会长聂梅生做了题目为“重新认识水处理技术发展”的精彩发言。其言语间对新的水处理技术的期待溢于言表。纵观水务市场发展近20年来,除了传统的生物法处理工艺外,还没有其他工艺能够以更低的运营成本及投资额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不过最近几年,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并已在多种工业废水实际处理工程中成功应用,相同处理规模但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工艺1/6的微波水处理工艺,已经开始准备进军城镇水务市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