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BIM
专栏人|刘立明
BIM之热,大家都跃跃欲试。作为施工企业,对于BIM要有理性的认识,方能实现正确的应用。
专栏之序:
2010年,笔者所供职的企业开始接触BIM,从开始的激动兴奋、到中间的茫然无助、再到后来的逐步清晰坚定,在推动实施BIM的道路上,走过了许多弯路,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实施经验。笔者被任命为BIM实施推广的负责人,三年摸索,借此专栏,分享一点感慨与经验。
自2002年 BIM这一方法和理念由欧特克公司率先提出之后,技术变革的风潮便在全球范围内席卷开来。CAD出现后,引领了设计技术的第一次革命,并被形象的称为“甩图板”。而BIM的出现,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去描绘它的作用和价值。最近几年,BIM在中国不但得到了广泛的认识,更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深入到工程建设行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大规模设计复杂的概念性建筑,还是普遍存在的中小型实用建筑……BIM技术的应用已势不可挡。
无疑,BIM的发展已经为各个行业带来了福音,特别突出的就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住建部编制的建筑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BIM协同工作等技术应用,普及可视化、参数化、三维模型设计,以提高设计水平,降低工程投资,实现从设计、采购、建造、投产到运行的全过程集成运用。再看民间,各类BIM咨询机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而从整个建筑项目的产业链上看,一些先知先觉的设计院率先行动,组建团队,大胆尝试。而一些精明的地产公司、施工单位也逐渐嗅到了BIM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现实价值,开始关注BIM、学习BIM、引进BIM。
施工企业如何认识BIM
来自BENTLEY与用友软件提供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软件应用总体方案说明》
之所以展示上面这张图,是要说明一个观点。由于中国的工程承包体制与国外不同,投资方、设计方、施工方、运维方大都是不同的单位,围绕项目建造的全生命周期已经形成了阶段性的稳固利益体,比如设计院在完成了设计任务后,就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中退出了。比如施工单位,在合同按完成了投资方下达的建造任务后,也会退出。而BIM的核心特点,是基于BIM模型的四大数据特性:完整性、唯一性、连续性、真实性。所以施工单位在认识BIM的时候,一定要从项目建造的全生命周期去认识,不要单单盯住施工这个阶段,因为BIM基于上述数据的四大特性,使得基于BIM的协同应用成为现实。所以施工单位认识BIM,首先是思维上的改变,要跳出原有等着上面给图的纯施工观念。而是要应用协同思维,主动把自身地位往业主方、设计方提升,设计阶段主动参与,将施工的思路、信息尽量在设计建模的时候一并考虑,大大减少后续施工阶段的变更洽商。BIM迟早会从单纯的技术层面提升到项目管理层面,最终会与企业的ERP系统进行打通,就像图中展示的一样,实现基于BIM的项目建造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管理。
然而施工企业在学习BIM、引进BIM时也常存在一些误区,对于正确应用BIM、推进BIM有着较大的阻碍。
误区一:BIM就是建模?
不仅仅是施工企业,这应该是很多人对BIM的认识。客观上讲,现阶段国内应用BIM是从设计院开始,起初设计院采用BIM的一个核心功能的确是建模。但BIM的终极目标是基于设计阶段的基础模型创建,随着建造过程的不断深入,会在不同的阶段逐步加载相应数据和信息,达到协同共享使用的目的。比如设计阶段更关注的是三维空间尺寸信息,施工阶段更关注工程量、时间、成本造价信息,运维阶段更关注设备设施的维护信息等。所以建模仅仅是BIM的一个基础,但决不能因此把BIM与建模划上等号。
究竟如何理解和认识BIM,我梳理了一下各方的观点,汇集了三条:(1)可视化;(2)信息载体;(3)协同性。
误区二:BIM万能?
这大概又是另一种极端理想的认识,且不论现在的BIM技术是否支持,即便真到了BIM软件无所不能的地步,仅靠几个软件和系统就能把楼盖起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每一次的新技术革命,都会短时间内让大家兴奋异常,人们会不由自主的认为软件万能,系统万能,信息化万能。我们在和很多企业老板交流的时候,对方听到BIM,瞬间眼睛放大了,说有了BIM,我的好多东西不就可以变成全自动的了吗?俨然把BIM当成了拯救建筑业甚至拯救地球的超人。很多施工企业的基础管理很差,项目管理也一塌糊涂,成本的跑冒滴漏非常严重。以为引进了BIM就能够脱胎换骨,瞬间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这显然是犯了BIM万能的逻辑错误。
其实BIM也好,其他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也好,终归都是一种技术工具、管理工具,最终都要靠人去驾驭和使用,所以BIM是企业管理完善的锦上添花,而不是管理低下的雪中送炭。
误区三:有没有一套从设计到施工、到运维的全过程BIM系统?
这是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因为目前阶段暂时还没有这样的系统。但随着BIM软件的研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许有一天会出现这样的系统。目前,企业推行BIM的时候,可以树立这样的目标,但在实际的推进当中,还是要从现实出发,从设计到施工,一步步走。我们设想一下,软件也好、系统也好,作为一种商品,肯定有其核心的功能和客户群,大而全的东西往往不精、不专。所以一味的去盲目追求什么全过程的BIM信息系统实际上已经违背了软件及信息化本身的发展规律。
将来的全过程系统,一定是从工具软件、BIM基础信息系统、ERP系统逐步发展推进而来,是一个分层次、分业务对象的多元组合系统,而非一个所谓的标准的全过程BIM系统。
理性认识BIM,有两句话可以共享:一是目前BIM应用的基础和现状不可高估;二是BIM发展的速度不可低估。无论施工企业,还是其他参与项目建造的各方都要理性看待BIM的发展,BIM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也的确是曲折的。这里面有软件之间融合的问题、有BIM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也有BIM人才欠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受限于目前的工程建设体制(各个阶段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割裂),大家对新技术的应用积极性参差不齐。但越是艰难的时候,谁能坚持下来,谁就有可能最终脱颖而出,笑到最后。关于BIM未来的美好前景相信不会再有人怀疑,各家竞争谁能走在前面,关键在于中间实施的路径,但愿本专栏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转载来源:鲁班软件官网)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土建BIM应用
返回版块1.45 万条内容 · 39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BIM应用方法论分享会,免费报名啦!freestyle很重要,小伙伴们看过来啦 繁星汇下午茶终终终于来了 我知道你的内心已经蠢蠢欲动 但小编还是要摸着良心告诉你 本次活动全部免费,免费,免费 竟然还有这种操作,惊喜吧,意外吧 活动详情 BIM技术在国内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参与单位协同的方向上快速发展,我们要做的不再是局限单个环节,而是需要在分析实际案例的前提下探讨BIM应用方法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