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技术讲堂 |夏日炎炎膜堆的小“膜”难

技术讲堂 |夏日炎炎膜堆的小“膜”难

发布于:2017-07-06 16:05:06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转眼又是一年夏季,有膜堆的运营人员又要开始为膜堆如何安稳度过炎炎夏日而发愁了吧。夏天到了,我们的膜会受到什么样的磨难呢?下面就随小编来看一下吧。

高温

夏季,很多开放式供水的膜堆进水温度都会升高,膜组进水温度可能会超过35℃,达到或接近40℃,这对膜运行非常不利,主要体现在:膜组脱盐率下降;一段产水通量增大。

产水通量增大,膜组运行污染速度会加快,膜组压差增加增快。另外脱盐率的降低对于对产水水质的影响是致命的。


污染速度加快

温度升高导致的问题除了前端膜元件水通量增大导致的膜污染以外,还体现在RO前置水箱(水池)细菌滋生加快、由于还原剂投加量较大导致的菌类污染等,这类问题在夏季经常被发现,成为困扰运行的污染因素。

膜端盖上的结垢现象,由于高温,膜元件产水通量会略有增大,浓差极化会严重,浓水侧结垢风险增大


结垢风险增加

温度升高导致膜组前端膜元件产水通量增大,这将会导致浓水侧溶液浓度增大,从而增大了结垢的风险,通过使用蓝星东丽模拟计算软件对某项目的模拟结果看,温度从5℃提高到35℃,Davis指数从1.85提高到2.39,这说明夏季对存在结垢风险的膜组来说可能会更难过,因为会出现更大的结垢倾向。


解决方案

数据的汇总与标准化

使用标准化数据可准确观察膜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以及判断化学清洗何时开始,因此日常运行工作最好考虑标准化作为工作依据,在高温季节可以及时发现膜组异常,做出调整。有些品牌型号的膜附带自动输出标准化数据的功能,从而获取相关膜组的标准化数据。


夏季的药剂管理

夏季需要考虑药剂调整可能会比较繁杂,主要包括:

(1)    非氧化杀菌剂的适量及适时投加,抑制菌类滋生;

(2)    还原剂的适量投加,一般投加浓度是反渗透进水余氯值得2-5倍,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3)    阻垢剂的适当调整,需考虑咨询阻垢剂的厂商,看是否在高温运行条件下存在结垢的风险。

化学清洗一旦发现由于污堵或结垢导致膜组运行压差增大速度过快,应考虑及时进行化学清洗,防止压差过高而导致膜元件损伤。监控运行设备监控运行设备,及时发现由于高温导致的异常停机故障,减少膜组非正常停机造成膜元件损伤的可能。


小编建议

夏季膜组运行风险主要体现在产水水质变差,要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使膜组安然度过炎炎夏日,减轻“膜难”,让反渗透膜组寿命延长。



01.水温升高并不会正向影响反渗透结垢,使其更加严重


答:水温升高确实可以造成各类盐的溶解度提高,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使用膜厂商提供的反渗透模拟软件进行计算的话,就可以发现,对于存在结垢风险的膜系统,温度从低到高,其浓水的Davis会有明显的提高。当然某些难溶盐(比如硫酸钙等),它们的饱和度随温度的升高会略有降低(但降低的幅度非常小,可以从软件模拟计算结果看到的,比如在使用的某项目硫酸盐饱和度,5℃和35℃的数值分别为214.8和214.4,而相同模拟环境下的Davis指数则分别为1.53和2.14)。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结垢现象,比如我们生活中烧水而产生的水垢。

   

 02.温度增加垢类溶解度也都会增加


答:所说的随温度升高,浓水和产水都会增加,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是这种现象是不建议的,因为夏季温度的升高,膜组总进水量升高,有可能导致单支膜壳的进水量和第一支膜元件的产水通量超过设计要求,从而导致第一支膜元件损伤或污染加速。因此到了夏季需要考虑适当维持产水量在设计值范围以内,而不应超出设计值过多。当然这种现象可能会降低结垢的风险,但它同样增加了膜组的污染风险。


03.现场往往遵照设计回收率,浓水产水都会增加,不会像上文所说一段膜通量增加浓差极化严重


答:从最近的一些结垢的案例来看,原本在正常范围运行的膜组,在夏季来临的时候,部分膜组出现了二段的结垢问题,从现场运行温度看,温度从20多度逐渐升高到接近30度。当然还有其它因素导致结垢,这里仅作旁引,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夏季的膜组保养。


小编有话说:小暑大暑接踵而至,酷热难耐,给膜运营工作人员带来很大挑战,有问题,可以向论坛我们请教哦~有问题,也欢迎指出哦~




  • co1500858965832
    :Q:Q:Q乱码乱入啊
    2017-08-02 14:16: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1.97 万条内容 · 139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古语云:殊途同归。对于污水脱氮来说,亦是如此。处理方法并不是只有一种。 方法一:依照传统生物脱氮理论,在脱氮过程中需要经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最终将氨氮转化为氮气而解决污水处理脱氮问题。生物脱氮原理如下:硝化作用是在亚硝酸菌作用下将氨氮转化为 NO2-N ,然后硝酸菌将 NO2-N 转化为 NO3-N 。反硝化作用是指在厌氧或缺氧情况下将 NO3-N 转化为 NO2-N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