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居住建筑设计 \ 后现代建筑在中国误入歧途

后现代建筑在中国误入歧途

发布于:2007-11-27 09:17:27 来自: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后现代建筑在中国误入歧途


十一年前,当中国重新把目光投向世界的时候,中国的建筑师们也从传统的故纸堆里抬起头来,猛然发现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建筑界正在热烈地讨论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建筑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向传统建筑和民族地方特色靠拢,这真使一部分中国建筑师欣喜若狂了,回为近百年十年来,中国建筑师终在与传统建筑欲罢不能、欲断不绝的情况下忍受着痛苦的煎熬。传统文化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决定了中国建筑摆脱传统设计思想柬缚的非可能性。
  此刻出现在我们前面的后现代主义,使一部分中国建筑师找到了一大仿佛既可以飞越西方现代建筑发展阶段,百般接受最新建筑思想;又可以不抛却传统,不用承担“忘祖宗”罪名的绝妙捷径。于是,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后现代建筑”。
  对此,国内建筑界意见不一,评价各异,争论颇为激烈。
  在我看来,尽管中国的这批“新建筑”有一些不同风格,创作者也各有其认同的西方后现代建筑理论,但是很多作品都表现出一种复古主义倾向。这是对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错误理解。所谓后现代建筑,按照美国建筑评论家鲍尔·戈德伯格的解释,是一种多无论的典型,它主张完全回避任何刻板的正宗观念,它包含意识多余任何其他别的风格。
  日本近代建筑史家认为后现代建筑绝不是少数人单纯的复古式标新立异,而是企图摆脱现代主义和一切僵硬风格(包括古典风格)的束缚的一种努力,做到适村适用。
  后现代主义归根到底是一种设计哲学的革命,它以反对一无论、单元型发展模式为突出特点,倡导建筑艺术的多元化,通俗性和敢于打破一切清规戒律的勇气和作用。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否定和怀疑,绝不是说现代建筑中的表现工业文明的简洁单纯性、抽象性,和表现材料素质的美学观念的过时,正如戈德伯格指出的:“现代派美学在时间与空间的语言上仍对我们适用。抛弃现代派美学只是庸人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讲,后现代建筑的延续、发展和完善,它与复古主义走的完全是相反的道路。
  后现代主义主张新旧揉和,主张兼容并蓄,强调创作者必须有与传统设计哲学完全相反的崭新的设计思想,后现代建筑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传统又回来了,但已面目全非。在创作中,无论是建筑的形式、手法和意境方面,都要是与传统拉开更大的距离,拿出真正的新一代作品,这样才能使后现代建筑与复古主义划清界限。
  但是在中国,向传统盲目回归的复古主义的大门现在仍然敞开着,复古主义甚至成为一面旗帜,左右着我国当前的建筑创作。我们看到,在本该建造大型现代建筑的地方,人们不惜花费巨额资金,修建仿古亭树;在好不容易才有了钢筋水泥的地方,却用它们来负荷重檐琉璃瓦顶,塑造椽子和仙人走兽。那么,中国后现代建筑误入复古主义歧途的原因何在呢?归根到底还是中国尚未完全从农业文化的束缚中走出来。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还存在着一个未经彻底改造的、虽经冲击又重俗愈合,生发起来的适于复古主义继续生存的“深层文化——心理”  环境。传统文化塑造起来的中国人,习惯于用新文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来证明旧文化就值得怀念并进而应当恢复,来显示那些现代怀古浪漫主义者的缅怀往昔文化的“好时光”。“回到原始”,“回到自然”的天真迂腐的情调。其实,简单枚举现代文明的某些弊端,使之与往昔的“优美”相比较,进而否定用现代文化向传统观念的启蒙胧的必要,是传统卫道士最常用的一套太极拳。面对改革和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中国没有退缩的余地,我们只有正视历史与现实,迎着风险和阵痛,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去完成这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作出奉献与牺牲的艰难历程,才能让华夏古老的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
  中国从农业文化走向工业文化是无可否认的进步,也是在跨入世界民族生存竞争的巨流之后的唯一选择。
  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建筑,绝不能安闲的地逃避文化变革与发展的现实,去传统建筑的隐蔽下寻找所谓“后现代主义”的乐园。中国建筑师必须勇敢地担负起自具的文化启蒙和向社会启蒙的双重责任(用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设计作品),努力创造多种与工业文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建筑理论和设计思想,以我们的智慧、勇气和设计作品,汇入文化变革的大潮,成为推动中国文化发展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
  同时,使中国建筑走向世界,重新建立起先进的建筑体系!现代的中国已经向古老的中国发出了呐喊:中国除了告别古老的农耕文化,发展当代的工业文化,别无选择!
  让我们也向仍在苦苦探索的中国建筑界发出一声呼唤:中国建筑除了摆脱传统古典建筑的束缚和影响,实现现代化,别无出路!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居住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28.69 万条内容 · 40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的民族建筑风格

中国的民族建筑风格一.基本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1、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2、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