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声》专栏本期推荐原创作品
◆
◆
◆
作者 | 吕和
自媒体人
本文来源于其微信公众号“吕和说设计”
◆
◆
◆
现在及未来“集成化、全生命周期”这两个普通词汇,将会是形容建筑业升级改造的核心表达。无论是基于BIM、AI的技术进步,还是近年来政府的政策制定导向、以及当下如火如荼的装配式建筑,无一不体现出这种思想精髓。
举例说明: BIM从方案选型到建成运营;装配式建筑集成结构、装饰和设备;建筑师负责制将打通设计和建造的壁垒;全过程工程咨询是对建设项目从立项、可研分析、准备到实施及运营阶段的全生命周期咨询。
作为一名行业中人,吕和对我们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浮想联翩,特此撰文猜想。受囿于个人的知识的局限,论述不一定有见地。我姑妄说之,你们姑妄听之,能抛砖引玉就好。
一、立法明确全过程工程咨询。
经过两年的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以后,由政府立法明确全过程工程咨询的重要作用,提高各类投资主体的咨询意识,并制定有关实施细则:政府项目开始强推全过程工程咨询,而对其他非政府项目实施激励措施,比如咨询费用可打入成本,不征所得税等措施。
二、建筑师负责制全面开展。
依托全过程咨询的制度,建筑师负责制可完美嵌入到其中的设计和建造阶段。
三、企业呈现并购重组潮
。
传统建筑产业链上的业务模式单一的企业,部分开始布局全产业链,通过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手法。来弥补自身的短板,集成投资经济分析、法律、设计和建造、项目管理等业务于一体,成为全过程的超级咨询供应商。一些EPC资格的企业具有向全过程咨询发展的天然优势。
四、要么大而全,要么小而美。
除去布局建筑全产业链的大型公司外,一些专注于某些细分领域的小企业,依然会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五、政府审批更加弹性,审批内容缩小。
无论是方案审批还是施工许可办理阶段,政府不再进行技术性审查,仅仅是合法性审查。目前在上海自贸区已经试点:
方案并联审批部门征询意见不作为规划设计方案批复的前置条件;
在批复规划设计方案同步核发工程规划许可证;
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环节,可由建设单位及负责建筑师申请采用告知承诺方式免于提供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书,区域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先行核发施工许可后补充施工图审查合格。
六、设计成果交付电子版化。
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建信息平台建设更加完善,各种报批用的成果全部采用电子版、设计交付给施工是电子版,施工单位尝试以电子版图施工,以蓝图为载体的设计成果极大减少。
七、中小地产公司的规划设计管理部门的职能将会被咨询供应商替代。
八、企业走出国门。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引导下,一批建筑企业将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九、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短缺。
由于AI的发展,一些低端设计与管理工作被取代。个人应重点加强政治(尤其是地缘政治)、法律(尤其是国际通行法律)、宏观经济、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学习,提升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征集内容:
设计项目经验总结,热议话题讨论,(设计、生活、工作)中的趣事片段,以转行、求职、裸辞、跳槽、考研等为主题个人经历分享,规范条文解析,注册政策以及相关问题讨论的专业内容。
专栏作者:
58位; 原创作品 : 150多篇
投稿QQ:
2355735304
作品评选:
定期组织优秀原创作品评选,颁发荣誉证书及土木纪念品。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22 万条内容 · 2175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中国大学10大失宠专业------ 土木工程
2. 土木工程:想买房 不必会建房
大陆房地产虽热,但财富一直高度集中在投资商手里,土木工程人员置身工地,手里紧握的只有砖头。在高校扩招导致大部分工科类学校都开设建筑相关专业的背景下,生源质量良莠不齐,毕业生质量与专业工作要求有差距,加大了建筑行业的供需矛盾。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