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配式建筑 \ 行业政策 \ 叶浩文: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的“三个一体化“

叶浩文: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的“三个一体化“

发布于:2017-06-30 17:23:30 来自:装配式建筑/行业政策 [复制转发]
大家知道去年9月份国务院发改委《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八项重要任务,为什么要搞装备式建筑,这可能是整个行业里面都在思考的,国家也没有明确,最重要的是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绿色的发展要求做的,更是建筑业转型升级,朝现代化建筑业发展,更是保证工程质量百年大计的需求,也是我们说的工期需求,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要做这些事情碰到的挑战是困难还是蛮多的,我也把它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首先,技术体系不够成熟使得现在推行装备式建筑碰到最大的难度就是体系。比方在一个工地搞的简易房住宅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面很多地方不能够预制,底层不能预制,核心筒不能预制,能预制只有标准层的部分。又是现浇又是预制,两个公法工艺混杂,各自优势不能很好的发挥。本来现浇我们已经玩的很熟,几天可以建成,但是两者一混合多了一道供需麻烦会更多。


现在框架体系没有积极的采用,现在普遍的是剪力墙,框架做预制装配式更有益处,但是现在推广力度并不高。我们选择最难的剪力墙结构体力推动,所以碰到的困难和挑战也就更多。我们搞预制装配仔细研究的是其结构,对于完整的建筑来讲,如果不研究建筑、机电、装饰只研究建筑是不够的,一个房屋只有一个框架功能就不能更好的发挥,预制装配的作用和优势就不能发挥,现在大家已经意识到,开始在往这方面走,以前是结构,为我们推广预制装配留下了很多的困难。


现在构建标准化程度比较低,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工业化,就没有智能化,现在我们靠的是二次拆分。设计院做了一个大的设计,很多构建要靠承包商,或者是工厂制造商做拆分,这样拆分构建钢筋节点很复杂,就不可能在工厂实现其自动化、智能化。


现在我们做的剪力墙结构由于是现浇,钢筋又小又密,一个钢筋的偏差,退一万说给你1厘米的偏差,那么累计偏差就非常小了,以至于现场安装时这么钢筋同时对上套管就有很高的难度,为施工创造了很不利的条件,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歪来歪去,甚至不负责任的就把钢筋搞断了。钢筋太密太小是阻碍剪力墙发展的技术难题。


现在工厂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也比较低,现场手工搬到工厂还是手工,搬来搬去不如就现场现浇,现浇玩的那么好,玩的那么熟。所以工厂要想批量,要想自动化,就必须机动化、信息化、智能化。


我们感觉设计、加工、施工各个环节有其独立的信息,有自己的平台,可以说信息孤岛,上下游不联通,下游你要自己搞要自己输入、搬,增加了大量的人力和物理,产业链没有打通。


我们现在感到预制安装成本较高,分析下来有几个因素,第一,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从现场手工搬到工厂还是手工,手工的东西就是单件,最好形式是现浇,而不是预制加工,只有实现工厂批量预制加工生产成本才会大大降低。大家都知道如果随便一个产品,大师做独一件就很贵,如果批量生产就非常便宜,不是便宜一点点,是多少倍的便宜。工业化建筑要和加工和施工结合,如果不结合,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降低成本也很难,现在是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一方一方对比,目前预制肯定是更高的,而是想全过程怎么样来优化。一会儿我会讲敦煌项目的情况。由于设计施工一体大大降低了成本,工期缩短了很多,成本也降了下来。


今天是数据驱动创新融合,我们在全产业链的过程中,整个信息化资源共享共用水平还是比较低的,现在令我比较头痛,我从广东调到北京总公司令我抓这部分,图纸如果是远程输送到设备里就可以直接下料加工,这是效率最高,但是现在普通不行,甚至完全不行,甚至要二次输入,这样造成人力和物力大大的浪费。


不少人担心结构安全问题和装配式立面形式单一问题,这样开发商积极性不是很高,基本上是被动式的做,让我干多少,我干多少,根本不会多干,这是预制装备存在的问题,这使得积极性有很多影响。


实行预制建筑的体制机制也不同,很多地方由于政策不允许,设计施工不能一家,设计招标,是仍然要招,报审、保建等多环保,如果设计施工一体一次性解决。再有工程检查验收,有一些部件不是在监督范围内,只对现场复杂,只对来样负责,没有监管的工厂我就不一定认部件,最后验收又成问题,这是各个城市在保建、报批、审图、质量验收等遇到的问题。


搞预制装配最大的拦路虎是懂设计又懂工艺又懂装配的设计师太少,因为所设计的东西不太适合在工厂加工,那么这个产品就不能够实现自动化的生产,工厂化的生产。不管你是单件的设计还是传统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要让设计师们迅速掌握预制装配项目构建的特点,在就是产业工人。我们现在是农民工多,产业工人的精益加工,要求需要把工人培育出来。


我们在全国各地建了很多厂,梳理出了一些集中共性的问题。那么问题怎么解决呢?我的思路是三个一体化建造方式。


第一个一体化: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是系统性装配的要求。钱学森搞两弹一星时也谈过,对建筑来讲就是有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四个子系统,要四个一起研究,而不仅仅是研究结构。在系统性装配要求下要有一些装配原则,就是要协同设计思想,要能够把模数、接口相互的联系,把他沟通好。搞预制装配的装配原则是很重要的,我们强调集成设计,要使各个专列都能够在功能上,空间上,接口上形成协调一致,而不是相互矛盾的。


标准化并不难,很多开发商都做的不错,比方有功能平面,若干功能层面可以组成若干层面,有不同立面单元可以组装成丰富多彩的立面,基本的改建可以组成千变万化很绚的立面。集成设计的话,可能在成都不重要,但是在北方沉重、保温等一体化外墙非常重要,一体化外墙要解决放火、耐水问题,解决耐久性问题,现在有很好的设计,通过构造和防水形成两道关形成更好的把关。一体化集成希望机电和装修实行内部的干法装配,这方面很多企业做了大量的探讨,比如万科做的是不错的。设计就是要搞出一个平台,不管你是应用什么形式,必须是各个专列共享功用的。


第二个一体化: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是工业化生产的要求。这是从工业化生产的角度提出来,是从大工业的需求提出来,想做到这个一体化,我的办法是要设计标准化。设计标准就是尽可能确定一些基准的模数、模块,建筑诞生起就有这样的模数模块,现在由于一些小业主客户的需求,连层高都不确定,都说要个性化,如果全是个性化,那就对标准化产生很大的影响。模数化并不等于是死板的,它是部品部件的标准化,组拼最后的结果可以实现多样的。实现构建标准化外还希望工厂工艺、模具这些也要标准化,除了构建外,如果钢筋要上设备,不是手工,钢筋就要做到标准化的设计,比如图上给的,瓦片是规整,如果设计时不这样考虑,那么加工自动化无法实现。


研发利于装配的交错型大直径钢筋设计技术。我们现在倡导大直径大间距设计技术,更好扩大钢筋直径范围,现在做的都是双排筋,我们可以错位,防止平面外的破坏。座位式的连接技术也是不做的。再有可以把节点连接起来也不错。上面是混凝土上面是钢梁,交叉过程中有一个柱。再有就是螺栓连接的。


核心筒不能预制,顶层不能预制等等,那么预制在哪里,是不是结构不能现浇,现在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只要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取什么措施呢?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比方说建筑平面是规整、均匀,上下层是连续的,形态系数是好的,高宽是在满足规范内的。再有可以把套管加强,还可以错位连接。还可以做抗震需求,找出最薄弱的地方找出抗震需求,抗震问题是结构里面大家都要关注的,所以我们给出一些最新的解决方案。


现在正在积极研究,以几个院士牵头装配式减隔震抗震技术,今年十三五重大课题已经把减隔震纳入,以前也有一些使用,日本使用很多,我们现在也想引进这些技术,怎么样和中国结合起来。


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的情况下,钢筋怎么一体化生产,办法现在暂时是把复杂的钢筋拆分,分别加工后再来组合,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模板也是,工厂智能化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引进几条德国的生产线,不太适合中国的构建呢?我们联合一些机器人公司正在做这方面的研发,希望不久将来有所突破,否则中国大面积出钢筋的路径要想智能化自动化生产,不把这个突破是很难的。现场高效装配施工工艺,标准化、工业化,使得装配高效实施起来,如果没有标准化、工业化的安装工艺很难实施起来。


我们要想把工厂信息化做好,我觉得在这两方面努力,今天广联达做了那么大的大会,大家对数据化发展很感兴趣。装配式我认为技术BIM和管理BIM。全方位使资源能够打通,能够受控,能够使资源共享共用。技术应用现在最为重要的是从设计开始,设计图纸能够被我们工厂直接读取,能够被现场直接使用,而不是拿一万图来重新建模输入,这不是我们现在想要的BIM,现在很多软件商对数据BIM积极进行研究,我们希望广联达能有所突破,在行业里能起一个带头。现在中建也在积极做这件事。


第三个一体化: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是产业发展的要求。这是和住建部各个城市领导交谈会梳理的东。我们搞预制装配是一场技术创新,也是一场管理创新,要以现代装配技术作为支撑,我们管理是服务体系,所以我想各地要把成熟的技术作为推广应用的一种形式,支持设计施工一体,报建一体,而不是分成各个阶段分别报建,那样就挺麻烦。这个技术是建立在成熟技术市场化,政府要支持把技术推广应用。预制装配就像王会长讲的,EPC是全世界公认的好承包形式,但是由于大家想法多,推广起来拥有很大的难题,部里20、30年前就开始倡导,搞这个有难度。搞EPC五化一题管理模式有利于开发商,开发商只需要做什么呢?只需要做前期方案的招投标或者是设计,你明确你的户型,明确你的功能,明确你的体系,明确你的交楼标准,然后就由工程总承包商进行扩充设计,进行施工图设计,进行构建的深化设计,然后加工装配,这样开发商也可以省很多中间的环节,人和时间都应该省出来。我和开发商也打了很多交道,开发商在协调图纸,在协调自身功能前期花了很多费用,最后承包商搞索赔都是因为变更,你的责任我的责任分不清,如果做EPC不是五方责任而是一方责任,不管你自行设计还是承包设计,那么就要找你。


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不仅仅是生产是的转变,刚才会长也说了,要把绿色建筑、被动式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建筑等技术结合,如果分离仅仅方式转变还不足以,要将各种绿色建筑技术,被动式建筑,节能建筑放进去,我们去国外参观感觉国外房子冬暖夏天,感觉很舒服,夏天在室内开会不会那么门想睡觉,我们现在要加大推广,也要应用到装配式建筑立面来。


希望在这种模式下,政府的招投标体制、机制、监管形式、验收形式都要有相应转换,部里也发了文件在积极鼓励推动,现在不少城市动作有点慢。先拿两栋来试试这个太慢了,应该是看齐意识,中央国务院已经提倡,我们积极推,大面积推才是对的。


现在全国各地政府有一些支持,就不多讲了。行业人才的发展就是要培训,使得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工厂工人都能懂预制装配,懂装备式建筑。


时间关系,我把几个例子删掉了,会长刚才已经讲了敦煌大剧院是26万平米,由于2015年的11月份省委省政府得到国家批准要在2016年9月份召开文化博览会,时间是8个月,要完成26万平米的建设,在沙漠里夏天又热,冬天又冷,实际工期是非常短的,大家可能都搞,一般是3-4年的时间,少则也要3年,舞台调试等各方面非常麻烦,就是靠预制装配技术,靠数据化的平台,靠中间各个渠道的各种力量,实行设计、施工一体,最后圆满的完成了这项任务。会长多次进行指导帮助,给了我们大力支持,使得那个项目甘肃省委省政府专门开表彰大会表彰我们,这也是建筑界,不仅是中建也是建筑行业的示范,可以说搞预制装配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我们中建推行科技引领、设计支撑、精益加工、集成装配、品质保障,按照三个一体化建造。




2ac4d9c15da4f2e7f9cac1ecadb0b3de.png


分享到:

2ac4d9c15da4f2e7f9cac1ecadb0b3de.png

  • liubo-humn
    liubo-humn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的资料
    2018-10-18 06:09: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业政策

返回版块

2874 条内容 · 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新加坡推广住宅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借鉴

新加坡在上世纪70、80年代便有了预制化生产技术,有了这个技术以后,政府就开始集中资源推广,包括资助研发、制定标准等,完成后知识产权归建屋发展局所有,施工企业在建设政府组屋项目时可以使用。经过试点、试验和技术经验的积累,现在新加坡政府要求组屋项目必须100%采用住宅产业化技术建造,占项目总量的40%。新加坡在这一块慢慢越推越顺,在 住宅产业化方面,新加坡走在了各个国家的前列。 针对新加坡推广住宅产业化取得成功这一情况,有两点值得借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