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构造 \ 国外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历程及经验

国外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历程及经验

发布于:2017-06-30 15:49:30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构造 [复制转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住宅需求量剧增。受工业化影响,一批现代派建筑大师开始考虑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住宅。装配式住宅成为其工业化的核心内容,渐趋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业化形成的初期阶段,解决的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建造体系;第二阶段是工业化的发展期,解决的重点是提高住宅的质量和性价比;第三阶段是工业化发展的成熟期,解决的重点是进一步降低住宅的物耗和环境负荷,发展资源循环型住宅。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有如下共同特点:一是注重标准化建设,即在完善的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发展通用部件,实现产业化;二是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扶持引导建筑产业化的各项技术创新活动;三是注重产业化建筑产品质量的提升。

美国制定了住宅差异化销售政策,利用财政预算保障销售低利润住宅产品的开发商的利益,制定严格的价格政策,限制一般住宅和保障性住宅的价格,保障了住宅的舒适性、多样性、个性化;瑞典是世界上住宅装配化应用最广泛的国家,其80%的住宅采用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住宅通用体系,建立健全了设计标准体系,使生产出来的部件具备建造的普遍性和组合性,实现快速建造独栋低层住宅的目标,对开发产业化住宅的供应商给予较大的贷款优惠额度;日本采取“五年规划”模式,明确每个周期若干个建筑产业化科技攻关项目,明确支持企业高新技术研发的财政拨款,注重将住宅的标准化和模数化结合,并建立产业化建筑产品评价体系,对每个已经完工的项目进行后评估,采用分级认证的方法,评选优秀项目,并对其给予奖励。

  • yangaiyang
    yangaiyang 沙发
    謝謝樓主分享
    2017-11-01 00:49:0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构造

返回版块

7.64 万条内容 · 17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香港发展住宅产业化的经验借鉴

香港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人口约710万。香港的房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商品房,另一类是政府兴建或资助的公共住房,公共住房又分为居屋(用于出售)和公屋(用于出租,类似内地公共租赁房)两种。目前,香港拥有居屋约42万套(居住125万人),公屋约72万套(居住213万人)。居住在公共房屋的人口约占全港总人口的50%,较好地解决了市民的居住问题。香港对公共房屋的规划设计、建设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和工业化技术、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管理优化等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开发,确保了房屋建造技术持续不断进步,稳居世界前列,而且坚持了数十年。这一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