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配式建筑 \ 行业政策 \ 杨宝明:建筑工业化的“三大误区”与“四大瓶颈”

杨宝明:建筑工业化的“三大误区”与“四大瓶颈”

发布于:2017-06-27 14:27:27 来自:装配式建筑/行业政策 [复制转发]
当前国内建筑工业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内的企业实施途径是多种模式并行:以万科为代表的房地产龙头的资源整合模式,充分利用技术研发、应用平台、资源整合,万科这些年来高举住宅工业化的大旗,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功不可没,也确实是有它的代表性和商业模式。以远大住工为代表的龙头,集设计、开发、制造、施工、装修一体化建造模式。还有以龙信集团为代表的工程总承包(EPC)龙头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重点要发展EPC 模式。通过工程总承包的模式打通设计跟施工,打通设计跟制造、跟构件生产和施工全产业链,只有通过这样一种模式才能成功。


建筑工业化实施途径及几大误区
误区1:建筑工业化≠装配化。2013年以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发展迅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阶段由于建筑工业化处于发展的初期,尚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建筑工业化的内涵、步骤、路径还不够清晰。


一些地方政府还只是盲目地用行政化手段推进,单纯地用预制率指标来衡量工业化、工业化程度,甚至简单地以“装配化”程度来论建筑工业化水平。目前政府的很多激励政策都是针对PC 制订的。实际上,PC只是工业化的一部分。PC具有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等优点。但这些优点的发挥需要一定的边界条件。首先要对未来市场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防止产能过剩。第二,PC构件现有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产业需求规模。


一些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发、应用装配式结构技术,但仍然未脱离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忽视企业的管理创新,使得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效率、效益不高,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建筑工业化是要从管理现代化上要质量、要效益。


出现上述问题主要原因是对建筑工业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到位,还停留在以往的单一的工业化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层面上,还局限在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装配化。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是新型建筑工业化,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核心要素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在房屋建造的全过程中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和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并形成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从而实现社会化的大生产。决不是在传统生产方式上的修修补补,也决不能简单地用“装配化”来概括或替代。


误区2:工业化= 标准化≠没有个性。据统计,推行建筑工业化后,水耗、垃圾和污水排放量能降低62% 左右,能耗、人工可分别减少38% 与46%。模块建筑是根据建筑的功能空间设计,划分为若干个尺寸适宜运输的多面体空间模块,根据标准化生产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熟练工人在生产车间流水线上制作完成室内精装修、水电管线排布、卫生器具安装以及家具嵌入等。模块建筑的优势,“多快好省”,适用性广泛,建造周期短,建筑寿命长,环保效果显著,性价比优。


从各国发展的实践看,因住宅量大面广,与商业、办公物业相比,其个性化相对较弱,更容易、更有意义推进产业现代化。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是以“住宅产业现代化”概念来代表建设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现代化发展进程,实质上也未必专指住宅,并且都是借助住宅建设大规模发展时期,同步推进住宅工业化。因此,从这一点上,“住宅产业现代化”也有利于进行国际交流与对比分析。


越是标准化,对工业化推动越有利。制造标准化,产品的质量标准化,同时管理也要标准化。标准化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个性化又是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住宅建筑设计个性化不等于自由化,在个性化的中间存在着不可缺少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构配件,标准化的模数,使社会化大生产的产品在一个工程中得到合适地使用。这就意味着用最少的资源,最少的时间,实现最高效的工作成果。


住宅标准化不意味着单一化,这与房地产的特征是相悖的。标准化的关键是节点,是模块,是方式。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将标准模块进行组合拼装,形成多种形式,多种效果,这就形成了多样性。同样的事件有不同的描述方法,同样的标准模块经过组合和集成,也能达到不同的效果。所以,标准化不等于单一化,多样性是结果,标准化是方法和过程。


误区3:忽略部品部件的重要性。建筑工业化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部品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一方面它能够降低单个部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设计、选用产品。而目前行业对部品部件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还没有意识到其足以占据建筑工业化“半壁江山”。


建筑工业化的四大瓶颈
从国外的经验看,政府支持和完善的制度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通用化、标准化和体系化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从标准化发展角度看,建筑产业可以更好地实现以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取代传统的设计和管理,可以更好地实现电子数字和智能技术的机械操作,做到精确施工。标准化设计是全产业链整合的基础,也是实现工业化在不同标准下改进建房模式的重要依据,它的推广和应用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变化。设计作为标准化的第一步,必须确定必要的规则。当前推进建筑工业化建设普遍面临以下四大瓶颈。


制度。一是近年来,虽然我国出台了多个建筑工业化相关政策规定,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针对建筑工业化发展详细、系统的政策制度研究与制定仍然不足;二是目前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都是针对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的,这就对建筑工业化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标准。通用的现代化建筑标准和体系仍然在起步阶段,成套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落后,没有形成适用范围广泛的模数标准和成套技术标准,难以大范围推广形成规模效益,降低成本。


技术。传统陈旧的技术在我国建筑业仍被大量采用,建筑产业技术的发展仍以单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有效、集成的现代化建筑技术上的缺乏制约了建筑产业发展的真正现代化。


管理。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相应的管理经验较少,管理措施主要是借鉴国外经验,具有我国或者地方特色的建筑工业化管理方法仍不成熟,管理水平很难支撑建筑工业化的健康发展。


在推进产业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多地注重了技术创新,忽视了管理创新,甚至有的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开展技术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果,然而在工程实践中运用新的技术成果仍然采用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导致工程项目总体质量及效益达不到预期效果。现阶段管理创新要比技术创新更难、更重要,应摆在更高的位置。传统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在技术、利益、观念、体制等各方面都顽固地存在着保守性和依赖性。在新时期要实现新跨越,在管理模式上必须要有新突破,应重点发展以工程总承包EPC为龙头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整合优化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设计、制作、施工一体化问题,使其发挥最大化的效率和效益。

2015年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之年。可以说,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以绿色建造引领建设行业转型发展,恰逢其时。全国8个试点城市在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当中的探索为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相关的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等逐步完善,产业的聚集效应越来越凸显。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摆脱人工短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频发的必由之路。
  • liubo-humn
    liubo-humn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的资料
    2018-10-17 04:21: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行业政策

返回版块

2911 条内容 · 5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现阶段等同现浇理念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纯干货)(上)

2015年8月28日下午13:30~17:30,由预制建筑网(www.precast.com.cn)主办,内梅切克软件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预制建筑沙龙 / PRECAST BRAINSTORMING在上海德国中心上海厅成功举行。 与会嘉宾:深圳华阳国际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龙玉峰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十设计所设计总监马涛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田炜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