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设计的同学都深有感受,有时候你的总工审核你的图纸或计算的时候提出的一些问题其实你并不很认同,可是自己也搞不清到底是咋回事。
所以,总工说怎么改就怎么改了。
甚至,在设计院就出现了两条终极定律:
一、听总工的。
二、如有不同意见,请参照第一条。
总工在你工作中的地位就如同家中的老婆大人。
那么,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年,被总工忽悠过的事!
作者:飞雨 爱结构
1、承台加腋
你画了一张承台详图,最初你交给总工审核的图是这个样子的:
然后,总工给你的审核意见是:承台与底板相交部位,应力集中,容易产生破坏,所以承台与底板相交部位应加腋,加腋尺寸300mmX600mm。于是,你就改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从此,你设计的图都是这个样子了。可是,总工的这句应力集中真的有道理吗?
其实,承台处加腋只是在冲切验算不满足时采取的一种较为经济的处理方法。在水浮力作用下承台对防水板的冲切验算不满足时可以通过加腋的方法扩大冲切破坏计算截面的周长,进而提高受冲切承载力。
那么此时便可不必为了各别小尺寸的承台而加大底板厚度了,但是应力集中一说真的很无厘头,感兴趣的同学不妨用有限元软件算一下这个部位的应力到底有多大?是否就要加腋?
再从概念入手说下这个位置如果加腋的话,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们回忆下一般梁端受剪验算不满足又不想整体加大梁高时,通常采用了梁端竖向加腋。那么加腋部位是受压区,而对于承台与底板相交部位加腋属于受拉区,钢筋没有贯通连续实际上反而是不利的。
2、地下室地梁
承台+防水板+地梁,这种基础形式基本消失于江湖了,看过朱炳寅的《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7.4.4条)及《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第3.12.14条)的人都知道当板厚大于等于250mm时,可不必设置基础梁。
不过,在一些落后地区或者“古墓派”总工那里,这个基础梁还是要设置的。也就是下图这个样子,当心被甲方的设计管理部骂死哦,既增加了工期,又增加了造价。
3、筏板厚度
(1)最小厚度
只要是筏板一律板厚不小于400mm。然而《全国民用技术措施》第5.6.3-1条规定:
梁板式筏基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50,平板式筏基厚度不应小于300mm。对于层数较低,荷载较小时,若300厚或250厚能够通过计算要求,那么完全可以采用,不过要注意能否满足柱钢筋的锚固要求,若不能可加柱墩或整体加厚权衡解决。当然了,有些地区审图可能要提前沟通下。
(2)设计厚度
早些年,江湖传言的筏板厚度取值50X层数n的说法可能对有些项目还是适用的,不过对于抗震烈度比较低,柱网又比较小的工程,这个数字显然偏大。不过有些总工依然坚守这个“江湖传言”,仿佛圣旨一样,即便富裕较大也要把筏板做那么厚,白白浪费了国家资源啊。
4、地下室顶板形式
有些总工就是一生偏爱井字梁,有些总工一生偏爱十字梁。
导致有些图简直不忍直视,250mm厚的顶板,6米跨的柱网,做成了井字梁,那么将导致板的富余量过大,同时施工麻烦,很不经济。
关于顶板的形式,要综合覆土厚度,人防情况,柱网尺寸综合比选,除了钢筋,混凝土外,模板的用量也要加以考虑。现在甲方对经济性都很重视,如果一个总工没有开放和钻研的心态,那么只能是带着大家走下坡路。
5、后浇带附加钢筋
总说明一般来讲一个设计院都是固定的一套,当然了这个一般都是由权威的大总工编写的。所以,好多图的后浇带大概都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而实际上,后浇带不宜设置附加筋,因为附加筋加大了对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约束,与设置后浇带释放应力的初衷相违背。
因此,可以按照图集做法来做,取消附加钢筋:
宝宝小累,先写到这。。。。。。
总工也是人,总工不是神,没有必要技术崇拜,一切无奈的听从背后至少要有自己的思考。
只有提升了自己的维度,才会轻松的看到那些低维度事物的真相。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21 万条内容 · 2158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6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