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简化择优: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起步

简化择优: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起步

发布于:2017-06-22 10:46:22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建设如火如荼,但争议也是不断。比如标准规范,业界就存在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说,目前标准规范并不健全,无法支撑装配式建筑大体量发展的需求;另一种声音说,装配式建筑这几年呈现这么好的发展态势,背后肯定有标准规范的支撑。

在两种声音相互交叉、相互碰撞中,2015年6月,住建部启动了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的编制工作,并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具体组织实施。

历时9个月,2016年4月,由标准院组织编制的《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出版,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序言中提及“以标准化铸就装配式建筑发展之基”。之后,以《指南》为培训教材的装配式系列标准实施宣贯培训会也陆续展开。

7月12日,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实施首次宣贯培训会在北京举办。

嘉宾发言摘录
当前住建部将装配式建筑作为中心工作,核心在于装配式代表了新型建造方式的发展趋势。发展装配式建筑要充分利用标准这一手段。标准的本质是统一协调、简化择优,是在若干繁琐重复性劳动事务中经过科学总结提炼出简化的方案。标准的简化和择优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卫明

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发展和标准提高是紧密相关的。技术是标准编制的一个前提条件,技术完善了,有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一致意见,才能编制标准、完善标准。反过来说,标准完善才能推动这项技术大规模地推广应用。所以,标准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将技术研发成果、工程实践成果成熟化、固定化,启下则是要用标准的形式来进行大规模的应用。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墙体材料革新处处长何任飞



《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编制覆盖建筑全过程、全专业、全部标准,突出装配式的标准,分别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以设计要点为主线,对现行全部标准条文进行汇总、梳理和再编排,同时给出相关标准条文的实施要点、应用说明、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案。为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提供了重要参考工具。陈政高部长亲自为《指南》作序,充分显示了他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该《指南》也是系列宣贯培训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教材,一定会为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院长孙英


在会议现场,就《指南》的编制特点、技术突破等问题,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了三本系列《指南》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指南的编制负责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马涛、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钢结构所所长王喆。




中国房地产报:《指南》是对行业现存标准的汇总再梳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王喆:近年来,各地和有关单位研究编制了大量的标准,初步建立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标准体系。但是,当前标准化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标准数量太多,标准要求分散。国家、行业、地方等相关标准协调性差,使标准应用起来不系统、不方便,给标准执行造成困难。二是标准实施不力。近两年开展的“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中检查发现了很多问题,多少反映出工作不重视、标准实施不到位的问题。三是对执行标准的监管还需要加强。各地执行标准的尺度不一,监管的力度不同,实施效果千差万别,未能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马涛: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标准体系,行业从“十一五”就开始关注,目前是比较健全了。但是,目前工程建设标准比较注重前期的建造环节,后期的使用和维护环节相对欠缺。从关注建筑产品以及全生命功能良好性来说,标准体系并不完整。

中国房地产报:在此背景下,《指南》编制原则是什么?

马涛:住建部对本次课题开展有三个要求:一是全专业的覆盖,不只是建筑业内部的设计、生产、制造,还包括建筑部品供应。二是全过程的覆盖,从设计、制造环节向使用、维护、更换等全生命周期的拓展。三是要装配的特征,传统现浇模式基本上是设计院的施工图加上施工企业现场施工就可以完成。而装配式建筑要求设计的是一个工业制成品,需要各专业协同作业,对精细化设计提出空前要求。

王喆:针对建筑,将建筑当作一个产品来组织,围绕建筑产品包括建筑、结构、设备、施工验收、运营维护等方面,并且是全生命周期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都包含在内。

中国房地产报:《指南》的使用对象有哪些?

王喆:就钢结构部分来讲,这本《指南》面向的对象,首先不是做钢结构特别牛的技术人员,因为这些人对行业内各种标准规范都很清楚,其实是不需要这本指南的。《指南》的使用对象恰恰熟悉传统混凝土设计的技术人员,但对钢结构不熟悉,这本指南能够使得这些人快速深入钢结构行业,掌握一些钢结构设计的基本手段、要领和核心技术。

马涛:我们希望整个建筑行业的人都可以使用,无论是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还是生产、施工、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指南》提供的规范汇编、条文说明、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案来了解目前行业的实施状况。

其次,我们也希望给更多的企业、研究机构做参考,通过《指南》汇编,从中可以看到一些技术、产品的缺陷或者是需要补充的地方,通过《指南》可以了解到,自己可以做什么、发展什么、创新什么,给行业发展提供一个小窗口。

另外,《指南》将目前行业内规范条文中比较完善的、比较务虚的、需要补充完善的都有体现,为后续修编标准提供了一个横向参考。比如,原来编制结构规程时很少关注内装,编制混凝土标准时也较少关注装修标准、装修的验收规范,这会导致不同行业标准或者不同专业标准之间存在误差及协调性差等问题。

这本《指南》试图以现有的经验、实践总结来给行业展示出一个框架,未来大家可以进一步去发展。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香港住宅产业化发展经验借鉴

香港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人口约710万。香港的房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商品房,另一类是政府兴建或资助的公共住房,公共住房又分为居屋(用于出售)和公屋(用于出租,类似内地公共租赁房)两种。目前,香港拥有居屋约42万套(居住125万人),公屋约72万套(居住213万人)。居住在公共房屋的人口约占全港总人口的50%,较好地解决了市民的居住问题。香港对公共房屋的规划设计、建设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和工业化技术、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管理优化等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开发,确保了房屋建造技术持续不断进步,稳居世界前列,而且坚持了数十年。这一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