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建筑工人产业化是建筑业的出路

建筑工人产业化是建筑业的出路

发布于:2017-06-21 14:18:21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导读
要维持一个良性发展的建筑产业,产业队伍是关键。而决定产业队伍品质的是人,他们的素质、他们是否具有产业工人地位、他们是否归属于某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直接决定着建筑行业能否健康发展,也决定着建筑这一社会公共产品的品质。因此,如何化解建筑业产业队伍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建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成熟、稳定、规范的建筑产业队伍,既是建筑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城市化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要求。


一、建筑企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劳务企业管控缺位
上世纪末,国家从减轻建筑企业负担、强化项目管理、加快建筑业的市场化步伐出发,支持在项目管理中推行管理和劳务分离。即总承包企业可不自带队伍,项目可直接从劳务分包企业聘用劳务人员,劳务分包企业就此而生。虽然对劳务分包企业的基本资质有要求,但由于对劳务分包企业的管理、考核和评价未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对劳务分包企业的运行过程,因缺乏系统而明确的跟踪管理措施,导致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操作上,很难对劳务分包企业资质、队伍素质进行严格监督和准确审查,导致劳务分包企业拼凑业绩、网罗人员便能办到资质,到处忽悠便能接到业务,七拼八凑也可“履约”,遇到矛盾却一跑了之!


2、劳务人员大量无序流动
由于较长时间以来,国家对建筑业始终维持着大规模的投入,导致建筑业对劳务量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随着建筑业务工人员的蜂拥而入,在劳务分包企业和务工人员之间便形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象。尽管劳务分包企业基于能顺利实施好项目,在挑选劳务人员时,希望选择具有一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劳务人员。同时,巨大的劳动力需求市场,给劳务人员又带来了更多可自由选择的机会。目前,“70 后”、“80 后”和“90 后”农民工已成为劳动力主要来源,他们以城市生活为目标,更希望实现与城市生活接轨,而建筑业工作环境恶劣,流动性、危险性的客观存在,以及用工策略和福利待遇较差,对他们而言正在失去吸引力。正是这种双向选择不契合,导致劳务人员在项目间大量无序流动,建筑业便很难做到劳务分包队伍的稳定。随着大量无序、自由流动的农民工的涌入,建筑劳务市场被打乱。他们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自主地对劳务企业作取舍,在无序地主导着劳务市场,最突出的是导致劳动力价格在近乎失控地攀升。这种与社会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极不相称的工资增长,不仅造成劳务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大,也造成了承包企业的工程人工费用的倍增,企业成本和支付压力加大。


3、劳务人员缺乏培训
因劳务企业被虚拟化,建筑业都是人随项目走,人员流动性大,培训的对象不确定、责任主体也难以明确,对劳务人员上岗素质更难以把握。加上农村务工人员,几乎是丢了镰刀便拿瓦刀,未经培训的农民工,纪律性较差,自由散漫,与建筑产业所需的素质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在建设项目,因自身不具备相应素质、不适应生产要求、工作效率低下被淘汰而在大量流动;另一方面,建筑业所需的特质劳动力,因无培训和储备而严重缺乏。


4、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产业队伍稳定
由于建筑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普遍存在劳务公司不与 劳务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更不用说劳务企业给劳务工人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险。农民工因缺乏归属感和社会保障,不仅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也很难形成稳定的建筑业产业队伍。尤其针对目前的农民工,他们的年龄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到如今“70 后”、“80 后”和“90 后”独生子女群体,已是建筑施工的主力军和维持家庭生存的重要支柱;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在改变,能否获得生活品质、能否获得社会保障正成为他们择业的重要选项。


二、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议
1、强化政府的管理和服务
政府要加大对劳务企业发展的约束和引导。政府要做好劳务企业的管理、考核和评价制度的系统设计;针对劳务企业的管理涉及面广而杂,必须建立合理的机制,可以由政府自身去做,也可以委托建筑行业协会管理。但必须确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参与建筑业劳务资源招投标活动的劳务企业资质、人员素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对劳务企业的运行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对劳务企业的履约情况开展信誉评级,以确保社会产品能交由具有相应能力的劳务队伍去实施。

政府要通过市场调节和积极引导,使劳务企业逐步进入健康发展轨道。政府应推动建立建筑业广泛的用工供需平台、劳动力价格信息平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积极引导,增加劳动力供给,使劳动力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确保劳务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2、规范劳务企业管理
首先必须确立农民工在企业的合理地位,让一个个的自然人成为企业人。因此,必须对劳务企业用工制度进行改革。

要严格执行用工劳动合同制度;严格实行同工同酬,建立工人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探索让劳务人员参股、参与相关层面管理、凭绩效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等措施。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改善工作条件,使农民工利益得到全面、长期、可靠的保障。这样,才能打造稳定、规范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3、建立劳务人员社会保障,稳定产业队伍
必须通过劳务企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扩展业务,以尽可能让进入企业的劳务人员充分就业,通过就业来实现劳务人员的社会保障,由个人、企业和社会共担。

4、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要依托成熟的企业和专业技术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务工人员的文化、技术、安全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以提高他们诚信从业的操守和专业技术的水平,扩大他们的社会生存空间。有必要建立务工人员等级制度、执业资格制度和劳务市场准入制度,让培训真正变为他们的自觉;让教育成为他们真正获得知识的机会。并通过教育与培训,让他们获得更好发展平台,让建筑业能真正打造出合格的产业队伍。

5、合理应对工作上涨,保证工资支付
劳务企业必须建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的措施和方案。可通过对劳务用工情况进行建帐管理,将劳务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从事工种、进驻项目日期、退出项目日期、健康状况等进行造册和动态管理;要对农民工劳务工资以单件完成时间或分项工程结束时点,进行工资日清月结。并将劳务总值分解到每个在册民工,并按民工工资册,按月将工资发放到农民工工资卡中。建筑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加大建筑市场的治理力度,规范建筑市场的经营行为;通过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实现由农民工自我维权转变为政府主导维权;可鼓励农民工建立劳务工会组织,实现农民工保障自我维权组织化。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回龙观金域华府产业化项目工程设计实践与思考(上)

导读 笔者通过对回龙观金域华府产业化项目工程设计实践工作进行总结和思考,系统的介绍了在该项目中所使用的建筑工业化相关技术及设计理念,为相关个人或企业进行该方面学习或工作提供了参考。小编分两期对其进行报道。 目录一、项目概况二、装配方案设计三、施工图及深化设计四、BIM技术的应用五、项目实施中的几个问题六、思考 工程建设大事记:2012年北京市首个80米装配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