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构造 \ 企业住宅产业化业务发展策略建议

企业住宅产业化业务发展策略建议

发布于:2017-06-20 11:55:20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构造 [复制转发]

企业应结合当前的战略规划、分析发展住宅产业化业务的优劣势,以确定业务规划思路。
  可供借鉴的住宅产业化业务规划思路有两种:
  (一)“万科模式”,即资源整合模式。
  设立综合管理机构,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全产业链资源整合的专业能力,研究政策与技术、自主开发住宅产品、监管与组织生产、房屋销售与售后服务。
  “万科模式”的重点:整合住宅产业链资源,引领开发,抓好技术整合计划与实施体系建设,做好营销体系和售后体系。
  (二)“龙信模式”,即全产业链模式。
  建立生产基地,收购设计院,形成自主知识产。设立研发、设计、生产、安装、销售等“一条龙”住宅产品研发与房屋销售体系。
  “龙信模式”的重点:深入住宅产业化产业链中,拥有设计,生产,安装、施工销售等能力。
a1cc1a684b0215c4ae324f6d72988b74.jpg

从成本角度考虑,采用全产业链介入的模式,需要完善生产能力和设计能力,这些都不是短期能实现的,并且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基地投资过大、回收周期过长,受地域限制较大。
  企业可借鉴“万科资源整合”发展模式,采用稳步推进住宅产业化业务的规划思路。具体如下:
  设立研究机构,依产业发展情况联合构件生产基地、建筑施工企业,加强住宅性能与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应用,形成以企业自身为核心的企业联盟。同时推进住宅产业化精装修,统一标准,统一流程,逐步实现全面家居解决方案,建立精装修产品分级体系。
  在资源整合上,选择市场相对成熟的区域进行试点、示范项目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全程服务并积累经验发挥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整合作用。与建筑公司形成工业化住宅建筑、安装及精装修长期合作关系,与设计公司合作形成具有特色的标准化设计体系,与研发机构共同研发工业化住宅技术体系,选择合格的PC构件及钢结构件生产商,适时建立住宅产业化研发基地。加强与政府机构合作,研究政府住宅产业化政策,最大限度的获取政策扶持及财政奖励。
  发展住宅产业化有待解决的问题
  推进住宅产业化虽然已具备政策和技术方面的社会条件,但企业进入住宅产业化领域普遍将面临以下问题:
  (1)装配式房屋的技术可靠性
  (2)装配式房屋的建筑成本
  (3)装配式房屋的市场接受程度
  (4)建厂投资及回报周期
  (5)装配式房屋的产品多样性
  (6)企业的研发与设计能力
  (7)争取政府政策到位
  1.装配式房屋的技术可靠性
  装配式房屋的技术可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和抗振性、抗裂性是否可靠、建筑隔热性是否可靠、是否产生渗漏等。
  现浇结构的整体性、抗振性较好是毋庸置疑的,但装配式结构的技术研究重点也正在于此,即重点要解决线性构件——梁、柱接头的(点)处理和面性结构——板的四条边(线)的处理。当今的技术对这些结合部的节点处理改变了70-80年代拼装式大板房的局部焊接+砂浆密封的方式,采用了新型的钢筋套筒注浆等新的工艺,加之采用了预制叠合楼板,并在一些重要部位依然采用现浇施工,较好地解决了结构整体性问题。并通过大量的抗振结构试验证实是可靠的。同样,外墙的隔热保温和防渗漏问题也因采用了新型的材料和工艺,加上工厂化预制生产,质量较现场施工更有保证。可以说这些技术问题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2.装配式房屋的建筑成本
  从市场的反映看,普遍认为预制装配式的建筑要比传统现浇施工的建筑成本高,依结构或厂家的不同,一般成本高200-600元/平方米。从理论上讲,工业化生产的建筑因材料的节约、省掉了外脚手架、现场支模、抹灰等工作,减少了现场大临费用投入,机械化程度高,工期短,用工省,效率高等等,成本应该较现场施工低一些。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
  (1)企业投资建厂的成本和前期技术研发的成本较大,造成摊销成本高。
  (2)产品销售不理想,工厂的产能没有发挥出来,单位建筑成本无法降低。
  (3)预制钢筋混凝土单位含量与连接件增加,价格低廉的砌体结构大量减少,使实体成本增加。


  3.装配式房屋的市场接受程度
  由于传统消费者对装配结构缺乏了解,其产品接受意愿相对落后。因此应着重从市场营销的措施上入手,一是要体现产品特色,树立品牌形象;二是强化与各地开发项目的销售代理商合作,由其负责承销装配式房屋;三是注意产品的高低配置,注重价廉物美。


  4.建厂投资及回报周期
  目前已有一批象远大住工、中南建设、宝业集团这样的企业正全力推进住宅产业化事业,仅远大住工就计划全国布点25个,现已在湖南布点6个,省外布点8个,其中,天津基地建设投资据称近30亿元。在这些企业如此大规模迅速扩张的情况下,新进入企业将如何定位?是否出现新的重复建设?如何面对早已起步的强大对手?是自主有限发展,或迎头赶上,还是走以自主发展与产业合作之路?或是另辟蹊径,体现特色或放眼海外?


  5.装配式房屋的产品多样性
  现浇方式施工有利于建筑形式的多样性是不争的事实,而标准化的装配式建筑,会使建筑的多样性受到限制是人们的普遍观点,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这是因为,标准化并不排斥产品的系列化,产品的多样性可以通过标准构件的不同组合,装修材料风格以及局部结构的调整来实现。从已经投产的远大住工的产品类型看,其装配式住宅对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并没有造成大的问题。日本的住宅产业化率已达90%以上,但中国还不到1%的情况看,可以看出住宅产业化大有发展空间,其建筑多样性受限并不是问题。


  6.企业的研发与设计能力
  设计与技术研发能力是企业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前提条件。如何形成企业自身的设计与研发能力,与企业的住宅产业化战略定位密切相关。若仅仅是参与,则对设计与研发能力要求就低。若将住宅产业化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则必须通过整合资源与自我培育相结合,建立实力强大的适合发展需求的设计与研发力量。


  7.争取政府政策到位
  为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中央与地方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对企业的扶植政策,鼓励企业转型发展。这些政策中,以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主,对运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单位,其鼓励则更为直接。对于政府的产业导向,应有敏感的嗅觉和抢先一步的精神,并为此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研究,作出及时和恰当的反应,以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


a1cc1a684b0215c4ae324f6d72988b74.jpg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构造

返回版块

7.65 万条内容 · 18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行业研究之住宅产业化概述

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概念  当和他人聊起住宅产业化,再也不会傻傻分不清楚这些名词到底指什么。  1.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是指“像生产汽车一样造房子”即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在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以现代机械化施工作业为特征、以工厂化生产制造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实现建筑设计标准化,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装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