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构造 \ 装配式住宅设计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不同

装配式住宅设计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不同

发布于:2017-06-15 14:19:15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构造 [复制转发]

装配式住宅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在设计和施工上与传统的建筑方式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在设计方法上会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一、着眼高度不同
  传统住宅项目的规划设计仅针对单独项目的需求,包括甲方条件、功能要求及审美需要等,各小区是无关联的分散个体。在装配式住宅设计中,整个小区都隶属于装配式住宅整体的宏大逻辑体系中,甚至这个体系还要影响到所有采用类似建构体系的其他小区,共享设计方法、装配构件、标准模块、标准楼栋等。因此,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之初,就需要整体考虑本小区与全部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关系及与其它装配式住宅小区的关系。


  二、目标体系差异
  传统住宅与装配式住宅预期目标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大部分传统住宅设计项目是全新的,从任务书开始设计项目。设计以功能为导向,追求基本功能的满足和空间环境的宜居性。而现有的装配式住宅项目不仅需要着眼功能和宜居,也需要关注设计对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式施工的影响。装配式住宅设计关注轴线尺寸统一化与户型标准化,是为了减少外墙构件及楼板构件种类,提高建造效率,实现住宅功能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其次,装配式住宅的工业化特征为不同小区之间采用相同构件模块提供了可能,也为构件产品及标准化楼栋的多次利用提供了可能。


  三、涉及阶段区别
  传统住宅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一般仅涉及小区规划设计,建筑单体设计等阶段;而装配式住宅项目由于构件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的要求及内装装配化的要求必须将设计向全过程延伸。从设计的初始阶段即开始考虑构件的拆分及精细化设计的要求,并在设计过程与结构、设备、电气、内装专业紧密沟通,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一体化设计。
  在工业化生产席卷全球与国际产品标准化的社会大背景下,装配式住宅不仅体现了多工种协调合作的工业化协同趋势。同时也代表了建筑设计逐渐向建筑业全过程渗透,掌控全局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四、设计标准体系
  装配式住宅相对于传统设计区别在于更加需要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标准化设计体系。大多数的标准化设计体系由标准化户型模块及标准化交通核模块共同构成。
  在户型模块方面,通过模块整理规整了剪力墙,实现了模块内部隔墙灵活分隔;同时对有些户型的客厅和居室等空间的开间和进深进行了调整,使得功能尺寸更合理,更符合内装设计、家具布置及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同时也遵循了模数原则和优先尺寸,为内装的标准化预留了接口。
  在交通核模块方面,将原有非标准交通核按产业化要求调整成为若干标准化交通核,包括了楼梯的标准化、电梯井的标准化及机电管井和走道的标准化。(图1原有交通核及调整后交通核模块示例)同时也为模块的灵活多样组合创造了条件,为后续创造多样的标准化组合平面提供了可能性。


  五、平面组合多样
  装配式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是基于标准化楼栋的规划设计,更是根植于城市周边环境的规划设计。在装配式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历史文脉、发展环境等因素;考虑建筑周边环境与交通人流等因素。不同的规划条件要求不同的建筑形态和平面组合,因此多样化组合的平面系统对于规划的适应性尤为重要。装配式住宅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使得各户型可多样组合,创造出板楼、塔楼、通廊式住宅等众多平面组合类型,为满足多样化规划要求提供了可能。


  六、注重系统集成
  在装配式住宅设计中,系统集成的设计与运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系统集成的方法很多,比如在住宅系统中,将寿命较长的结构系统与寿命较短的填充体系统分离;将设备管井空间公共化、集成化也是住宅设计的理性趋势,为延长建筑寿命提供了可能。


  七、户型优化原则
  户型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良好空间,提高居住品质,这不仅是传统住宅户型设计的原则,更是装配式住宅户型设计的出发点。在装配式住宅户型设计中,轴线的调整和功能的微调都是为了使户型更优化,创造更为宜居的居住空间。
  在户型的优化设计中,要重点实现厨房卫生间的标准化设计。利用住宅厨房卫生间已有的标准化设计和部品集成体系研究成果,不仅使得功能空间的布置更为集成优化,也为整体式卫生间的安装和性能提升提供了可能。


  八、立面多样化建构
  与传统住宅项目不同,装配式住宅项目应该建立与材料特性和建构特色相适应的立面美学体系。装配式住宅设计遵循“墙层”理论来实现立面形式的多样化。标准化的设计往往限定了几何尺寸不变的户型和结构体系,相应也固化了外墙的几何尺寸。但其色彩、光影、质感、纹理、组合及建构方式和顺序作为“墙层”要素都是可以“编辑”的。通过“墙层”的编辑,能够产生多样化的立面形式。(图2墙层理论立面形象举例)


  九、评价体系不同
  主要体现在装配式住宅设计的预期目标除传统住宅的关注点外,更关注质量、成本、工期、效果与环保的综合评价。这是一个更全面更复杂的综合评判过程,工业化的装配式手段使得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形象效果更容易掌控;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大量应用和工厂加工的特征也使得项目的成本和工期更好预期。同时,工业化的生产使得一些新的环保手段得以应用。




  • sango77
    sango77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
    2017-10-25 09:22: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构造

返回版块

7.65 万条内容 · 18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工业化建筑设计的两个阶段

工业化建筑设计的两个阶段,按我国习惯来讲分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第一阶段在设计院完成,画出部件的分割和标注尺寸,按结构要求提出配筋和混凝土要求,以及连接点的构造。 第二阶段如果有标准图集,即可在图纸上注明,否则由预制件生产单位完成。首先,预制生产单位从制造、运输、安装角度考量设计院的设计是否合理,或将过小的部件合并成大构件,或将不便生产或运输的大部件分割。然后需画出每个单一构件的实际尺寸、表面和节点处理方法。后者在香港称为shop drawing,意即生产工厂的图纸,相当于汽车零件的加工图,经设计院批准后方可实施。再用我国习惯的说法,工业化的房屋部件设计需经预制厂“二次深化”。比如,标注尺寸转化到实际尺寸要考虑安装和制造的公差、预制件的温度和湿度变形、墙板上的饰面砖铺贴方法等;技术设计阶段可以不理会相邻部件连接面的加工方法,预制厂则要考虑到现浇混凝土与预制件的可靠粘结,此处要标明打毛或其他处理方法。设计院可能纸上谈兵,不了解节点处钢筋密集,以致焊接无法操作,或混凝土无法浇捣,预制厂的工程师则要提出意见纠正。所以,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需要学习和预制工程师的配合,通过这种配合,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才会更自如地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把自己的图纸变成真正的实物。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