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配式建筑 \ 行业政策 \ 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瓶颈及解决思路

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瓶颈及解决思路

发布于:2017-06-15 13:47:15 来自:装配式建筑/行业政策 [复制转发]
中国经济报告 张智祥 胡永生
装配式集成建筑从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最终应该走向产业集群整合创新。从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装配式集成建筑的产业化发展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瓶颈
1.政策方面。第一,国企与民企合作受传统模式影响面临困难。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的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但在装配式集成建筑这一领域,国企技术工艺远远落后于民企。民企不仅拥有这项技术的发明专利,而且具有一定的市场订单。当前这些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愿望非常强烈,但面临控股权的问题,国企往往以财务并表等理由提出控股权要求,而民企或专利持有人却不愿意让出控股权,从而使二者合资合作很难有实质性进展。
第二,土地指标供给受各种因素限制。装配式集成建筑要想实现产业集群,按照生产能力与300公里运输半径的城市或区域测算,每个区域需要配套建设至少一个年产量达1000万平方米的制造基地,规模小了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和实现企业自身盈利。一般来说,不包括仓储物流园、生活配套区、行政办公区域等在内,仅用于生产、加工、装配厂房的净地面积大约需要2000亩以上,因此需要更多的土地及指标的供给。而这项规划暂时没有纳入各地方政府与土地部门的统筹安排,这也是装配式集成建筑产业发展迟缓的最主要障碍。另外,尽管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土地优惠政策,但在细化规则出台之前,实际项目运作很难推进。地方政府不应简单将招商引资政策套用到装配式集成建筑产业集群基地企业,应采取多样化的土地供应方式。
第三,政策的具体实施受行使权利的限制。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在实际项目运作中,地方监管审批部门工作人员仍对企业存在诸多误解甚至是拖延、推诿。
2.金融方面。融资难仍是大问题。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大多数规模小,不具备足够的资产获得担保融资,同时也缺乏开发和生产的过往经营业绩,所以融资时面临诸多困难。应该进一步出台、完善装配式集成建筑产业专属的金融扶持政策,为产业投资的安全投放和贷后回笼及资本市场运作提供融资方向和解决方案。
3.法律法规方面。国家尚未对装配式集成建筑产业形成配套的法律体系,所以经常会遇到法律问题。比如装配式集成建筑现在仍然没有其所属的法律名词解释,给工商注册、行业规章制度制定、产业推广、融资带来不便,缺少形成相关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的基础,并对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名词、新商业和产业模式等同样缺少法律界定。
此外,目前装配式集成建筑的技术主体标准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是配套系统如智慧化、新能源、给排水、通讯、照明、配电、预结算等标准仍不完备,抗震、防火、节能、环保、高效重复回收利用等核心指标缺乏量化标准,很容易造成一窝蜂上马、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乱象。
4.监管方面。装配式集成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物流和验收等标准体系尚未完善。作为建筑产业化的核心,其技术体系标准亟待进一步精细化、标准化与规范化。当前最主要的问题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在统一的标准下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这直接影响着建筑工业化的进一步普及及整个产业良性生态的构建。国家应对相应的标准编制给予资金支持和追加奖励鼓励。
由于装配式集成建筑从技术、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以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机制,比如尽快形成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可实时追踪记录、可视可追溯的智慧化监管模式。
解决思路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装配式建筑是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装配式建筑领域首先就是要做好统筹规划。要以需求总量为依据进行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从项目申报审批源头抓起,防止产能过剩。装配式集成建筑产业基地服务半径大约为300公里,应该优先选择城市密集地区、产业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地区以及交通便利地区,建议在未来PPP、城乡一体化、新城镇建设、精准扶贫、人口战略迁移、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及主要城市群的建筑方面优先考虑使用装配式集成建筑。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一个基地按照年生产3000万平方米的规模来设计,完全建成大约需要10平方公里土地,包括生产、装配、物流、生活、医疗、教育等配套,聚集各类人口约15万人左右。同时建议在一些人口密集的省会城市周边,配套规模小、投资少、低成本的装配式基地,以满足城乡结合部及农村低层建筑的需要。
2.调整监管思路,适应装配式建筑产业集成带来的变化。特别是建筑行业传统的预决算标准应该进行相应调整,重新界定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等。
3.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精神,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装配式产业发展重点区域。目前华东、华南地区已有多家小规模的装配式建筑基地,应该鼓励市场整合,从而形成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示范基地;京津冀地区因“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其行政布局和产业布局都将会有大的变化,人口将会呈现持续流入状态,且目前装配式建筑基地布局很少,建议在提升原有基地的同时加快在廊坊等地区选址,建立装配式集成建筑示范基地。重庆和成都正在推进这样的基地建设,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和技术方已开始紧密合作,具备高起点、大容量、市场化、节能环保、商业模式独特的示范特征,应该加快启动建设,成为“示范基地”。国家应该对这些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的建设给予一系列的专项政策扶持。
“示范基地”建设必须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将规划设计、钢铁、建材、安装、物流、家装、家电、智能制造、金融以及与生活生产配套的服务业等几十个上下游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区域竞争力,拉动内需、带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稳定区域劳动力人口结构,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示范基地”建设要以创新为动力。装配式建筑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装配式集成建筑产业化示范基地必须以创新为核心,要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融资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区域合作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尤其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示范”。
“示范基地”建设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管理。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示范基地”又是一个产业集群,各企业间的合作错综复杂,市场需求与供给等信息瞬息万变,相关企业的流程设计应该更加精细化,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使装配式建筑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形成竞争力。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经济年鉴社、深圳市正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liubo-humn
    liubo-humn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的资料
    2018-10-31 03:33:3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业政策

返回版块

2911 条内容 · 5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江苏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 力争10年装配比达30%

来源:新华日报12月8日11点30分,一辆超长气垫运输车驶入南京仙林楼盘新城香悦澜山工地,透过车厢缝隙,只见一块块包装细致的模块有序堆积。“这一车模块差不多有28吨。”站在工地大门口的曹标扫了一眼,便估算出了数字。而每天,有8-10辆气垫车从镇江威信广厦模块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开出,把工厂“新鲜出炉”的模块不断送过来。415个模块2个月搭出装修房香悦澜山是南京为数不多的装配式住宅小区,小区共25栋楼,其中3栋试水装配式建造。施工方项目经理曹标介绍,“像组装汽车一样造房子,把标准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模块,在施工现场一块块吊装拼接起来。”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