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建筑业:“建筑工人”现状改变或许迫在眉睫

建筑业:“建筑工人”现状改变或许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7-06-14 14:10:14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维持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建筑产业需要建筑工人队伍的稳定。他们的素质提升和队伍稳定,直接决定着建筑行业能否健康发展,那我们更要了解建筑工人的现状:

eb9d0ee82d64d3bc7dd83e7281b9a7f9.jpg

劳务人员大量无序流动
依据现在的情况看,虽说建筑业正在面临着国家政策调控的寒冬,但这并不影响各省市对建筑业始终维持的大规模投入,建筑工人的数量也始终维持在一个庞大的数字。在很多快速发展的城市,建筑业对工人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一个项目结束后,他们很会去下一个新的工地,劳务队和建筑工人之间形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象。

在一个项目施工期间,因为工序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工人都能坚持到项目结束。需要钢筋工时钢筋班组临时组队招人,钢筋班结束后木工班组接着,后面还有混凝土班组等等,每一项工序都是流水线作业,但这些工序却不是同一批人在同一时间完成的。一方面在自己所在班组不施工期间没有工资,所以他们必须去新的工地,然后等待原工地下次的交接施工时再返回来。另一方面,整个建筑业都会面临抢工问题,建筑工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非饱和状态,所以流动性极大,整个建筑工人队伍稳定性不高。


建筑工人年龄更新加剧
建筑工人队伍自身流动性很大的同时还面临着年龄更替的问题。“70后”的老工人开始回家养老,“80后”逐渐成为了主力军,“90后”农民工也在不断加入。从他们的身份不难看出,很多建筑工人来自农村,而且大多数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70后”想着挣钱养家,“80后”更希望实现与城市生活接轨留在城市,“90后”则大多更愿意从事管理职位。

而建筑业工作环境恶劣,作业强度高且危险系数大,拖欠工资等一系列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很多或者绝大多数建筑工人并没有把自己当成真正的产业工人,他们大部分不想长期从事建筑,很多“80后”梦想挣到钱就去转行做生意,或者换其他工作,并没有将建筑当做一项长期的职业生涯。心里没有归属感,干一天活就是为了拿一天钱,根本不在乎其他方面,这种心态导致建筑业各类问题突发多发,后继建筑队伍乏力。

e6f1bd6238de404be158856ee3559663.jpg



现场工人培训提升困难


虽说建筑业是相对低水平行业,但对工作质量的要求逐年提升,可目前从业的工人基本都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做事,没有将建筑当做自己的职业,整体水平无法得到质的提升。尤其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很多人不在满足于解决基本的吃穿住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作为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建筑业,自然也对质量和效率开始了量化考评,建筑业的高要求和工人综合素质低下的矛盾逐步凸显。


为尽快达到要求,施工方一般都会组织各类技能培训,但这种培训收效甚微,一方面工人不愿意参加,他们认为这种培训对以后的生活并无多大帮助;另一方面建筑人员不稳定,接受过培训的工人流动性高,新来的工人依然面临着综合能力不达标的尴尬。培训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人的综合素质,再加上很多人来自农村,本身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培训效果不明显。这种矛盾一方面导致了无法适应现代化管理的工人逐步淘汰出建筑大军,但淘汰后的他们却很难找到其他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因为培训和施工水平差,管理成本不断增加。虽然建筑业有大量的工人,但整个市场依然面临着用工荒的现象。


e10a7d3866cf7b2619d2c35923a8cf56.jpg



制度偏颇造成施工方负担加重


国家虽然对建筑工人的工资和保险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必须为工人缴纳社会保险,明文规定工资月结月清。可这只是一厢情愿,很多单位并没有按要求去落实。客观原因是工人队伍不稳定,根本没法购买长期的社会保险,而且很多建筑工人户口在农村,他们在当地购买了医疗等相关保险。主观原因,保险涉及到扣税问题,对工人来说他们更愿意将保险费作为劳务报酬发还给他们,且保险在他们看来根本就没有实际作用。社会保险要求最低缴纳年限是15年,但对一个东奔西跑的工人来说,连续交15年不啻于是天方夜谭。


就拿工资月结来讲,笔者认为该政策治标不治本。行内人都知道,在建筑行业,工资月结的政策相当于隔靴搔痒!政府规定施工单位全权负责工人工资,如果不能支付,施工单位将面临着巨额的处罚。表面来看好像是牵住了“牛鼻子”,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施工单位自己不是开发商(不是甲方),他也在努力找开发单位赚辛苦钱,如果开发商没钱,施工单位如何足额发放工资呢?且不说开发商的问题,工人没有直接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他们的劳动合同是和所在的劳务公司签订,施工单位对劳务公司的用工不可能做到100%了解,更别说管理了。工人拿不到钱不会去找劳务公司,直接追究施工方责任,施工方拿不到钱,该谁负责?只能自认倒霉的同时还得想办法支付工人工资。有的情况下,还可能要面对恶意讨薪,工人以保险和国家规定工资月结为理由,要挟施工单位增加工资或者赔偿,而施工单位迫于巨额罚款只能忍气吞声,迫于和开发商的合作关系,拿不到钱只能自己垫付工资,且是长期垫付。如此境况,作为组织施工的总承包几乎是带着脚镣前进,负担重重。


c8bafe91aebc2c698b6e731259aa070a.jpg



未来出路不明悲观情绪蔓延


建筑业的人都知道,作为一线生产的施工工地,无一例外都要求青壮劳力。有两个问题摆在了建筑工人面前,首先是面临着身体衰老的客观压力,长期在建筑行业的工人面临着高分贝噪音、超浓度灰尘和高强度体力透支,年老体衰后自然不能适应建筑工作,很多人感觉体力跟不上后便早早退出了建筑大军;另一方面,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3D打印只需要24小时就可以完成一座别墅,机器智能水平在不断提升。虽然这些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但诸如此类或大或小的技术革新,造就的副作用就是大批建筑人员的失业,作为建筑工人,要么因为年老体衰退出建筑市场,要么就是被科技所淘汰,他们的出路在哪?
08ec1604d94ae93aaca9c2e8459d0e1d.jpg

这些人本来就生活贫困,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脱离了农业,让他们再次回归农业几乎不大可能。很多人在城里生活后开始从心里排斥农业生产,即便愿意重操旧业,在年老体衰后也很难取得可观的收入。迫在眉睫的是他们需要养家糊口,很多人还面临着子女教育和成家的压力,这些都需要有保障的收入来支撑,可离开建筑行业的他们并没有其他特长,生计问题经过短暂的缓解后又一次压向他们。

eb9d0ee82d64d3bc7dd83e7281b9a7f9.jpg


e6f1bd6238de404be158856ee3559663.jpg


e10a7d3866cf7b2619d2c35923a8cf56.jpg


c8bafe91aebc2c698b6e731259aa070a.jpg


08ec1604d94ae93aaca9c2e8459d0e1d.jpg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万科预制内墙板工艺工法

一.预制内墙板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1.万科预制内墙板的优势: 2.预制内墙板存在的主要问题: 3.预制内墙板易出现裂缝位置: 二.万科预制内墙板质量控制要点1.万科预制内墙板设计前置策略:万科通过配板(排板)设计,指导墙板生产、预埋和安装,实现了减少构件、高效、精准的目的 2.万科预制内墙板设计流程示意图: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