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中国建筑业生产方式不可持续,能耗太大、资源浪费严重、消耗人力太多、碳排放太多、质量安全水平低,变革是必然的,
建筑工业化是一个重要的变革方向。
但由于当前的建筑工业化是政府强烈推动,企业本身的内在驱动力还不足,导致当前建筑工业化之路有较多误区。较多企业搞建筑工业化是在抓政策机会,而不是为了行业可持续和提升竞争力的市场化自觉行为。
误区现象有以下几种:
一是为了拿项目。有些项目必须用建筑工业化方式建造,企业只好去搞,没有长远的规划。没有技术的积累,无法最终建筑产业化,付出不少代价却无法产生长远的企业效益。
二是利用政策,抢占资源,趁机圈地。地方政府为了落实国家导向,将建筑产业化列为一个发展机遇。企业顺其所好,编制宏大的计划,获得巨大的资源。但是否能出成果,实在堪忧。PC工业化、机电工程工业化都一样,具有巨大的技术含量,需要创新的持续投入。
三是不知难度、投入回报效益成问题。建筑工业化要走到产业化一步,将有非常高的门槛。现在的大部分建企并无这个能力,资金不是主要的问题,更多的是产业信仰建立、创新能力、技术能力的各方面的问题。对企业和职业人的要求相当高的。
其实,建筑工业化可干的务实的事非常之多,不需要集中在PC这一件事上,而是应该做很多微创新,如现在工地上可以减少碳排、减少人工的一切新技术、新工艺等都值得重视和推广。减少碳排、减少人工的方法,很多依靠集约式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因此工业化是建筑业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真正的问题在于大量承包制,企业没有能够长远眼光看待创新,项目经理看中的是本项目效益,而不是长期效益。
政府推动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大有讲究,鼓励建筑工业化一定是对的,但顶层设计不妥的话,会带动企业的投机性行为,造成全行业巨大的资源浪费。建企是投机性最强的企业群体,这一点肯定的。政府的目标是如何引导企业自觉走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而不是实行过于行政化的激励机制。
|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行业政策
返回版块2911 条内容 · 5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发展钢结构对实现建筑工业化十分有利钢结构工程本来就是工业化水平很高的结构体系,发展钢结构对实现建筑工业化十分有利,尤其是我国钢材资源丰富,更应充分利用这有利条件。 在钢结构施工方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如钢管混凝土柱优点较多,工艺简单,优于型钢混凝土,应进一步推广;量大面广的钢结构住宅20多年前就搞试点,迄今未能推广,关键是用钢量较大和造价问题。 最近北京市门头沟区正在搞一幢用钢管混凝土柱、钢骨架、发泡水泥作预制外墙板的高层钢结构住宅试点,这是一条新思路,值得进一步探索。总之,在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征途中千万别忽视钢结构的巨大优势,这也将大大有利于“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发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