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配式建筑 \ 行业政策 \ 2017国家对建筑业的改革是全方位的(协会政府篇)

2017国家对建筑业的改革是全方位的(协会政府篇)

发布于:2017-06-12 15:50:12 来自:装配式建筑/行业政策 [复制转发]
2017年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如今,距离这个重量级文件的发布已经一个多月了,“窥一斑而知全豹”,让我们一起预测预测,分析分析,2017年国家对建筑业的人、企业、协会和政府改革会有什么变化?续昨日的文章,本文讲讲对协会和政府可能的影响。

协会篇

中国各类协会,当然包括建筑业的各类协会,其实还是很多的,但真正出名的,却是少之又少,这或许跟现在的协会大多都是退休佬主持工作有关,但或许也是国家不重视有关。

经常听到美帝的什么协会很厉害,影响力很大,他们会搞这个标准,那个规范,我们看到的很多很多英文的技术秘籍,都是来源于国外某某某协会的。这说明,国外的协会,他们真不玩虚的。

但反观我国呢,协会数量是上去了,但质量要上去,路还是很长的,这和之前说的人员老化有一定关系,但不是最大的关系,最大的关系还是协会自身的能力建设有待提升。

打个比方吧,现在政府是想把很多的权限下放给协会去办的啊,但目前很多的协会,不是接不住就是搞不好,而且很多协会,要是政府切断了他和政府的裙带关系,估计这些协会就会很快的死去,目前协会的价值,走的还是和搞资质一样的套路,走关系路线而不是实力路线,但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一般的人都很难懂。

其实我眼中的协会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比如企业的自律工作,比如农民工队伍的培训工作,比如规范标准的制定,等等等等,但是,要做这些工作,光靠那点会费,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我国建筑业各级协会的现状:一是“半官、半民”,带着“二级政府”的帽子,要是失去这顶帽子,估计很多协会的会费都收不上来,可能会倒闭;二是我国法律对行业协会的概念界定不明,主体性不是很明确。在教育培训、行业规划、行业自律、行业标准制定、技术咨询、法律服务等方面无法满足企业的现实要求。三是运行机制不合理。由于收入和地位使然,我国的行业协会几乎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服务协会的常务人员,基本都跟人大政协类似,属于“退二线”性质。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建设模式,其业务职能,发展模式经过长期的市场检验具有合理性,我国不必从零开始,只需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便可实现我国协会的快速发展。

比如美国的建筑工业协会,他几乎涵盖了业主、建造商和科研机构的组织,在业主、承包商和科研机构之间搭起了桥梁,他的使命是激励业主、承包商/供应商,和学术界的合作,通过研究产生的最佳实践和实施资源,创造创新的解决方案,切实提高安全和资本效率。可以说,美国的建筑业协会,他们几乎都以做企业的心态去做协会,他们的协会有标识,有愿景,有使命感,希望在这个领域能有所作为,这和我国协会被定位成“退二线”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了企业协会,美国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的协会也很有名的,比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全称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The American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等等,这些由个人组成的协会,目前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比较滞后的转态。

当然,也不是说外国的月亮都圆,中国的月亮都缺,只是在改革的关口,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协会这一块,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我们的协会可以做得更多,也能做得更好,在2月24日的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没提到这个领域的改革,确实真的有点遗憾。

总之,2017年,各类协会是不是能摆脱半死不活的状态,我打心里还是没多大底,但是,真正要协会发展起来,需要很多有志青年去那里服务,才是必须的。

政府篇

很多人骂政府,我倒觉得中国的政府也挺不容易的,他们不像外国政府,工资发不出来可以罢工,这在我国是不行的。

在不久前的李总理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总理过去四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时,李总理还是把最难的定位在深化改革方面,比如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说这不仅会触动利益,而且触动了灵魂。

但是我们看看,建筑业相比其他行业,审批还是非常多的,门槛也非常高,这些无形的门槛,给权力寻租者带去了危险,也给没关系有实力的企业造成了障碍。

3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如是说道“去年查了个地条钢,比你批个钢铁项目震动可大多了”,同样的道理,查些危险违章的项目,也会比批个资质震动大的多,只是,这样的震动,对很多企业来说,可能会是颤抖,但为了建筑质量,政府部门转向轻审批、重监管,是有可能的。

2017年政府审批会轻掉什么、监管会重在何处,值得每个机构认真研究。我个人的理解,审批可以轻掉的地方可以有:合并企业资质和安全许可证;精简咨询阶段的审批流程,让咨询资质涵盖咨询阶段的所有企业资质(包括投资、造价、代理、监理等);取消注册建造师配套的B证考试,直接用注册建造师证书即可;整合各种通用的电工、焊工等部门类别证书,至少实现互通互认等等。

当然,政府要简政放权,除了减少审批,还可以权力让渡;比如,可以加快企业协会的能力建设,逐步建立起各种个人协会联合体,逐步让协会做具体性的工作,而政府主要采用监督管理等形式规范他们发展。

另外,互联网+在这几年的政府管理中确实发挥了绝大的作用,遥想多年前,我们的中央政府网站建设也是非常丑的,但由于这几年的重视,政府网站已经不存在空架子的现象,有血有肉,图文并茂,有很多还可以直接在网上办事,浙江省对政务服务还提出了“最多跑一次”的口号,值得点赞!

政府改革的转向已经越来越明显,从原来注重事前审批,逐步过渡到事中事后监管(如企业投标后的质量和安全监管),估计2017年改革动作会越来越频繁,也会越来越严肃。

而今迈步从头越,2017,会真是打造“中国建造”品牌的开始吗?
  • liubo-humn
    liubo-humn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的资料
    2018-10-13 06:20: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业政策

返回版块

2891 条内容 · 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未来5年,地产行业加速洗牌

前言 Preface地产人一直都是外人羡慕的群体。时至今日,地产行业的收入依然仅次于金融行业。调控层层加码之下,热点城市的房价依然蠢蠢欲动,就整个行业而言,依然美好。可是,越来越多的地产人开始感到焦虑。不管是基层、中层,还是高层。无论已步入中年还是正年轻气盛。因为,地产行业,至少开发这块的大量岗位正在加速消失,每个人都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我失业了,该怎么办? 行业洗牌加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