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每日话题系列】80后遭遇职业危机?不是被90后干掉,就是被时代淘汰?

【每日话题系列】80后遭遇职业危机?不是被90后干掉,就是被时代淘汰?

发布于:2017-06-05 14:19:05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每日话题2017.6.5










《每日话题》专栏主要是为从事结构的设计师提供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定期分享当下设计行业热点事件、以及线下征集设计师工作、学习中的遇到的困扰(每期征选的设计师个人困扰话题以匿名形式公布),欢迎大家踊跃提供话题素材。




















本期话题:








80后遭遇职业危机?






不是被90后干掉,就是被时代淘汰?













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苏兮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过一阵华为裁掉一大批34岁以上的老员工的八卦,凶猛如斯的狼群开始抛弃跟不上步伐的老狼,引起大量白领的恐慌。








而最近作者听说了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新闻,某房企深圳分公司35岁以上的员工今年已经全部被裁掉,理由是精力不济、凭借资历倚老卖老,又缺乏实质贡献,年龄因素在职场的影响已经逐渐显化。那是不是再过五年,就会轮到现在的30岁群体?80后已经开始陆续的被时代淘汰……?









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是,现在很多房企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一些小公司甚至会规定30岁以下。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如果你到了35岁还没有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那可以断定你已经开始从时代掉队了。










目前80后地产人已经开始面临严重的职业危机,陷入行业转型和个人成长两层阴云的笼罩之中……










80后建筑人遭遇职业危机?















危机一




 











 



:80后迎来职业天花板










Z先生,86年,2009年进入地产行业,2015年就升任营销总监,顶着职场“直升机”的光环一路冲到了自己的职业天花板。他告诉明源君:“现在就已经是顶峰了,往上都是老板的亲信,再想升基本不可能。”








Z先生也面试过其他的公司的同岗位,都因为种种原因婉拒了,也考虑过要自己创业,但每次都是慷慨激昂的讨论半天,提出各种畅想,却始终迟迟没有去落地。不知道是因为工作太忙,还是缺了一点决心。











这是一部分非常优秀的80后的现状,上升速度惊人,离企业的核心管理层一步之遥。无奈公司上层结构稳定,一般不会有空缺,如果空缺出现,企业也更倾向从外部招聘资深人士来替补。








很多年轻高管目前就是处于这种瓶颈期,未来职业发展受限,除了跳槽和创业视乎没有其他出路。而跳槽存在新的人事关系上的风险,创业的成功率更是难以把控。
















 危机二












 



:竞争激烈,待在舒适区不进则退










R小姐,85年,2011年进入地产行业,先在行政部门,后来转岗到职能部门。工作已经得心应手,在一个岗位上待了五年,始终没有升职。刚开始是因为工作年限不够,后面部门又陆续有人入职,竞争也变的更激烈。








“我觉得升职也没有那么重要,现在的职位薪水、福利我觉得都还可以。主要是现在跟我同一个岗位,比我后来的人都太拼了,确实压力有点大。想出去找找工作,又感觉自己没有什么竞争优势,还是要等到升职之后才会好一些。”











有人可能对职位晋升已经没有过高期待。但是残酷的现实是,在现有岗位上争取进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不升职,在原来的岗位上,你也不一定会越来越有竞争力。








到了30岁这个年龄,事业始终停滞不前,眼看职场的黄金发展时期就要过去,长期在一个无法晋升的工作岗位上,机会成本太高。但是马上跳槽,又并没有一个很高含金量的简历,就算去到新公司,也只能谈到相同岗位,再想升职可能会更难。















 危机三


 









工作压力大,生活工作难平衡










Q小姐,87年,2012年进的地产行业,在营销口做策划。2014年相亲结婚,2015年生了娃。六个月产假修完回到工作岗位,开始恢复早出晚归的职业生活。








每天早上7点多Q小姐出门,宝宝还在睡觉,晚上9点回到家,宝宝已经睡着了。小孩有奶奶带着,一切都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Q小姐突然发现,自己的小孩,只认识平时带她的奶奶,不认识妈妈,Q小姐才突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从此,每天晚上回家要把小孩弄醒,玩一会儿,闹到筋疲力尽。周末休息,也会全部在家陪小孩。








“带小孩真的比工作还累,感觉自己打着两份全职工,全年无休。每天睁眼就是房贷和小孩的奶粉、玩具,一大堆花费。换工作风险太大,现在已经冒不起险。”











随着大部分的80后结婚,走进新的人生阶段,成为第一批独生子女和二胎放开后的第一批父母,他们要面对的家庭结构近乎荒谬。一对新人赡养四个老人和两个小孩,可以说遭遇史上最强配置,生活主线不可避免向家庭倾斜。








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生活压力也开始加码。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














 危机四


 


 









:懵懵懂懂入行,想转行困难重重










X小姐,89年,2012年混沌进入地产行业,工作五年当中能力表现突出,虽然职级不停上升,但工作内容其实没有本质变化。X对于行业认同度不高,一直在考虑转行,可是一拖就是三年,对工作已经没有激情,却又不知道该换什么工作。工作也陷入了长久的将就和骑驴找马之中。












80后已经过了转行的最佳时间,没有太多机会去尝试新的工作,更加没有勇气放弃已经取得的成绩,在新行业从头开始。


已经对工作本身不再感兴趣,又没有勇气转行的人是一个最尴尬的存在。他们处于一种矛盾和自我对峙之中,充满纠结却始终没有出路。









可以看出,不管是在什么层次,什么阶段的80后地产人,在这个年龄都遭遇到了不同的职场危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失衡?



12.png










80后地产人为何提前遭遇中年危机?










80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社会的新星, 这一批地产人也赶上了中国房地产黄金时代的尾巴,初入行时拿着比同龄人优越的薪水,似乎人生已经遥遥领先。








然而随着行业光环和代际光环同时褪去,80后地产人走出时代中心的聚光灯,在职业选择上路越来越窄,无可挽回的走进两层阴云笼罩之中。









01






行业阴云笼罩







房企转型造成个人发展受阻












一、 




行业天花板出现,上升通道受限










前些年,房企进入快速扩张期,进军各大城市设立城市公司,产生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为房地产从业人员的提供了广阔的上升空间。这一批地产人享受的是企业扩张带来的红利。









而到了2016年房企规模进入四千亿时代,几乎触顶行业天花板,房企扩张速度明显收窄,疯狂扩张时代也接近尾声,部分房企甚至开始进入萎缩期。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工作岗位的固化和萎缩。以往房企员工的晋升速度已经成为过去式,在企业当中升职会越来越难。











二、


行业压力剧增,工作要求提升












近几年房企都开始进行大规模扩张,拿地、融资成本高企,房地产进入快周转时代。一台机器要加快运行速度,每一个齿轮都难逃疯狂运转的命运。








具体到个人,要面对的就是工作节奏加快,压力也不断加大。原本一年的销售期缩短到半年,营销节点倒逼工程节点,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紧密的开发、推盘节奏,要求工作更高效、更细致,以往的经验和节奏被打破,地产行业进入高压时代,压得从业人员喘不过气来。










三、


行业兼容性低,转行困难










工作压力大、生活难平衡,大部分的地产人都有跳槽或转行的想法。代理跳槽到甲方,甲方之间相互跳,行业人员流动率非常高。








有一个朋友,工作5年多,甲乙方经验都有。从代理公司工作了两年之后跳槽到品牌开发商营销专业经理岗,但是由于企业文化、人事关系、工作压力等等等等的原因,总是不满意,后面每年换一个甲方公司,成了职场跳蚤。不仅岗位没有上升,薪水也一直没有太大涨幅。








在行业普遍高压的大势下,想通过跳槽来逃脱行业规律和环境是不现实的,就算是在小房企找到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未来迎接你的也将是大量时间被浪费的养老模式,陷入到竞争力进一步下滑的焦虑当中。



13.png








另外20%想要转行的人则会发现,地产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兼容性很低,做工程的人很难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积累,在其他行业中获得一席之地,最多只能在行业上下游垂直移动,意义也不大。








就算是从事最普适的营销口工作,在换行时甚至都会水土不服,房地产这种大宗商品的营销方式在其他行业压根不适用。








而从薪资来看,房地产行业的薪资水平,尤其是资深员工,目前还是位于社会中上游,换行很难保住目前的收入水平。一切归零,从头再来,年过三十还有几个人能接受……













02






个人成长阵痛







工作能力与企业需求出现脱节












一、


能力与年龄匹配失衡










80后地产人以23岁大学毕业来算,基本上都已经拥有了5-15年的工作经验。








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一个人应该已经具备独自管理团队的能力,如果是技术岗位,就应该具备了不可替代的技术能力。如果你还是在做基础的工作,你可以问问自己,你到底是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还是用前两年的经验工作了十几年?








大部分人看似勤奋,但所谓的努力仅仅只是重复的劳动。










前些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太快,真正成熟的人并不多,在快速扩张规模的过程中,管理岗位的选拔标准有一定的放松。










而在行业逐渐触碰到天花板,整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开始进行组织优化是一个迟早会到来的趋势。中层在公司里享受待遇高,如果产出效能不等值,被淘汰是迟早的事情。








同时,行业以并购为主的外延式增长成为企业主要增长路径后,一些小型房企将被收购,原有的冗杂的管理层也会面临一次大清洗。








与此同时,基层奋战的一线员工,初出茅庐的90后大军,上升通道被打通,对于80后而言已经没有吸引力的晋升激励,在90后身上依然具有神力。










二、


自主学习缺失,造成创新能力不足










除了管理岗,技术岗的80后地产人也面临挑战。过去技术创新相对是线性的,具有延续性,因此经验很重要。








可是,到今天,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向精细化、智慧化方向转型,大量的知识是全新的,企业需要的是一大批有主张、有洞见的智囊。标准化的工作经验,价值远不及具有创新能力的大脑。








80后地产人入行近十年,囿于地产圈,持续主动关注跨领域的行业动向,能够对行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情况极少。帮企业打完江山之后,中层管理者对企业的价值也逐渐衰退。在有其他行业知识背景的空降兵面前,毫无优势可言。








而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90后的崛起将是一次强劲的后浪。从互联网里成长起来的一代,相较80后地产人对市场更加敏感,新潮的思维方式是传统的房地产行业急需的。面对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洲控股甚至一度给每个高管配一个90后实习生,既能够让实习生快速成长,又让高管们向90后学习新思维,新语言。










三、


拼搏精神丧失,缺乏职业目标










大部分80后员工目前已经是企业的中层管理,或正在等待进入中层的阶段。









近几年,中国企业从规模扩张时代向组织变革时代进化,让一场深层次的“中层危机”大面积地向中国企业袭来。史玉柱的巨人网络总共有160名干部,他一次性“干掉”133名,只留下27名。除了史玉柱,海尔对中层开刀干的更加声势浩大,张瑞敏这两年裁掉的中层数以万计。张瑞敏把这些中层称作是“烤熟的鹅”,


从企业角度来看,80后为主力群体的中层管理员工不再利于公司发展,主要就是因为他们不再有创业时的激情和干劲。









而目前正在崛起的90后群体,正激情满满,满腔热血地等待着大展拳脚,干一番事业。对比之下,一个并没有不可替代价值的80后员工,拿着两倍的薪水,却暮气沉沉,如果你是老板,又会怎么选呢?



14.png










35岁之前需要做好三件事












过了30岁,年轻资本赋予的试错机会已经成为过去。除了突然发现自我,孤注一掷去追求梦想之外,大部分的人都不适合再盲目转行,从头来过,也不应该再频繁跳槽。如果30岁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职业规划,还是应该在本职工作上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否则不仅之前的积累全部浪费,短期内也没有办法再在一个新的领域有所积累和建树……










 一  、完成专业化品牌建设










工作近十年,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知识,到底你跟初入行的90后差异在哪里?









明源君认为,经验和阅历带来的应该是眼界和高度。在思考问题时能够看到更整体、更宏观的层面,


而这种思考能力要建立在对于行业知识地图了如指掌,并且有所总结和提炼的基础上,有提炼、有输出、有交流,才能够在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品牌和行业人脉。这些才是不可替代的行业沉淀和软实力。











 二  、内部转岗完成跨界整合










经济结构正在调整,地产行业也在变化,公司在转型,一旦战略改变,有些事情就没那么重要了,相应的岗位也就没有了。如果你只会一个专业,是很容易被抛弃或替代掉的。









内部转岗既能够有效的规避跳槽带来的经济风险,同时也能够完成专业的跨界整合。


进入一个新的岗位,最重要的是能够让你重新产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把时间的长度转化为专业的厚度,才能在后浪汹涌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现在各个房企巨头内部都有很多营销口的从业人员转岗到投资拿地领域,既懂营销,又懂金融,这样复合型的人才竞争力自然会大大增强。










 三  、保持学习习惯,设置职业目标










能力的积累,源自于在一个方向上的长期坚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竞争力。而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在学习和职业成长中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








世界上早就已经没有铁饭碗,唯有持续进步才是永恒的真理。拥有大量行业积累的80后不用担心被90后追上,关键就在于永远不要停下自己前进的脚布。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结构设计』最新动态




· 据说,全球5%的设计朋友都关注“易筑结构”微信公众号








往期话题回顾:




【每日话题系列】你决心辞职的引爆点是是什么?






【每日话题系列】中建某局跳槽至省级建筑设计院,将面临哪些困境?




【每日话题系列】中铁VS碧桂园,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每日话题】弃结构设计另起炉灶,不归路是否有黎明?

 






【每日话题系列】设计院“20年“之痒,坚守还是逃离?







【每日话题系列】热议控诉建筑圈对结构师五大误区理解?

 





【每日话题系列】2017年各大设计院年终奖最火清单(胆小慎入)

 


全部回复(2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water_aya
    water_aya 沙发
    路过,文章感触很深
    2017-06-08 15:03: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龙枪虎豹骑
    值得学习。感谢楼主提供的资料。辛苦了。非常好的东西,希望楼主继续分享!
    2017-06-08 09:04: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6 万条内容 · 209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西南标准建筑图集明细

西南标准图集(为转载) n 墙(西南11J112) 1) 西南11J112,17,4(加气混凝土砌块框架填充墙构造) 2) 西南11J112,19,1—1(电梯井道隔声墙构造) 3) 西南11J112,28,右(EPS钢丝网架板现烧混凝土保温外墙构造) 4) 西南11J112,35,1(防水混凝土墙、板变形缝) 5) 西南11J112,43,1(地下室预留通道做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