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改造事业是一项与建筑结构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事业,植筋技术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加固技术,植筋深度的确定是影响植筋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植筋效果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什么是植筋锚固技术?
混凝土中锚固植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锚固技术已经在施工中广泛应用,是一项较简捷
、
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
。
在混凝土结构上锚固拉接筋已不必再进行大量的开凿,而只需在植筋部位钻孔后
,
利用锚固剂作为钢筋与混凝土的粘合剂就能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良好锚固粘接
,
不但减少工作量
,
还减轻对原有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损伤
。
对于我国现有规范对植筋锚固深度深度过于严格这一问题,我想要说的是:在做设计的时候都会依照一个合理地规范进行,然而规范的制定是经过严格的计算推理出来的,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并施工才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植筋锚固深度对混凝土构件的影响:
植筋锚固深度不同,其产生锚固破坏形态各不相同,其主要分为混凝土椎体破坏、植筋胶与混凝土或钢筋粘性破坏以及钢筋屈服破坏。
混凝土椎体破坏:混凝土植筋深度不足,在拉应力作用下,植筋胶与钢筋紧密粘结,钢筋强度未达到或刚刚达到其屈服强度,而混凝土的拉应力已达到极限而产生混凝土椎体破坏。
植筋胶与混凝土或钢筋粘性破坏:由于植筋胶的粘结力而发生破坏,植筋胶与混凝土或钢筋粘结力不足,在拉应力作用下与混凝土或者钢筋产生脱离,使钢筋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等都没有充分发挥,这种破坏形式不仅仅与植筋胶的质量有关,还与植筋深度、施工工艺等各方面因素都息息相关。
钢筋屈服破坏:钢筋屈服破坏在这三种破坏形态中属于较为理想的一种破坏方式,是钢筋在产生屈服后直至钢筋发生屈服破坏,植筋胶仍未发生破坏的形态,属于一种延性破坏,然而产生这种破坏形态的原因之一就是植筋深度够深(一般处于15d以上)。
应力传递性破坏形态:此破坏形态是在植筋深度超过最小植筋深度时发生的。钢筋与植筋胶、植筋胶与混凝土以及钢筋的粘结应力均未达到平均粘结强度。当植筋外部混凝土发生局部粘结破坏或锥形破坏后,随着拉力的增加植筋屈服直至被拉断。这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还未充分发挥,粘结也未破坏,只是植筋过深会造成浪费。
对于植筋您有什么见解,希望大家进行留言沟通交流。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