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行业:科技信息
客户类型:浙江省科技信息综合楼
客户规模:建筑面积为22,091 m 2
客户痛点:地源热泵的运行性能
方案亮点:该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换热管采用双U型竖埋,管材采用HDPE100管,地埋管热交换孔布置在建筑周围空地处,从地表算起的有效深度为150 m,孔间距4 m,共201个热交换孔。
地源热泵,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地源热泵能全年出色运行吗?
真的节能吗?
“热堆积”现象有多严重?
本案例通过实测数据回答您。
本案例为浙江省科技信息综合楼(图1),位于杭州市滨江区。建筑面积为22,091平方米 ,其中地上建筑为五层,建筑面积17,642平方米,局部设一层地下室,建筑面积为4,449平方米。
图 1 浙江省科技信息综合楼
该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换热管采用双U型竖埋,管材采用HDPE100管,地埋管热交换孔布置在建筑周围空地处,从地表算起的有效深度为150 m,孔间距4m,共201个热交换孔,具体布置如图2所示。
每个房间采用单独控制的风机盘管系统,主机采用两台相同型号的螺杆式地源热泵机组,最高制冷、制热功率分别可达930 kW和940 kW,系统运行原理如图3所示。冷热水机组采用水—水螺杆冷热水机组两台,水泵包括用户端空调冷热水循环泵和地埋管端冷却水泵各三台(二用一备),机组的标准设计工况性能如表1。
监测网络监测的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用电量。
图 2 地埋管热交换孔俯视图(圆圈为热交换孔截面)
图 3 系统运行原理图
表 1 热泵机组设计工况参数
测试工作从 2015 年春季开始至 2016 年春季截止,测量参数主要包括用户端和地源端水温、流量,以及机组和水泵耗电量。水温采用 PT1000 铂电阻温度变送器采集,精度为±0.05 ℃;流量采用DWM2000 型电磁流量计,精度±1%;机组及水泵耗电量用精度为±1%钳形功率表计量。
实验测试及数据采集系统
测试仪器
数据采集系统介绍
数据采集系统首先由相关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完成数据采集工作,然后数据采集器将相关数据发送到电脑并通过西门子 WINCC 软件进行数据展示,而后将数据传输到监测总站。最后,在监测总站电脑端使用美国 Iconcions 公司GENESIS64 软件进行数据的最终处理、展示、储存。数据储存频率可自由设定,本次测试的系统设计为每 5 min 储存一次数据,数据保存年限为三年。
全年运行性能结果
系统分析指标
系统的分析指标主要有三个:
1、系统的冷热负荷,夏季制冷时体现为制冷量,冬季供热时体现为供热量,冷热负荷直接体现了对系统制冷和供热能力的要求;
2、地埋换热器侧热流量,夏季制冷时表示系统向地排热量,冬季供热时表示系统从地吸热量,地埋换热器侧热流量对地下温度场的影响很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是该系统与环境热传递的主要部分;
3、机组或系统的能效比(COP),机组能效比为制冷量(供热量)与机组耗电量之比,系统能效比为制冷量(供热量)与系统总耗电量(包括机组和水泵耗电量)之比,能效比直接反映了机组或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是评价一个热泵系统好坏最为直接的性能指标。
三个分析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
Q 1 ——制冷(供热)量,kW·h;
P 1 ——用户端水密度,kg/m 3 ;
V 1 ——用户端水流量,m 3 /s;
C p1 ——用户端水比热容,kJ/(kg·℃);
T 2 ——用户端回水温度,℃;
T 1 ——用户端供水温度,℃;
t——系统运行时间,h。
(2)
式中:
Q 2 ——放热(吸热)量,kW·h;
P 2 ——地源端水密度,kg/m 3 ;
V 2 ——地源端水流量,m 3 /s;
C p2 ——地源端水比热容,kJ/(kg·℃);
T 2 ′——地源端供水温度,℃;
T 1 ′——地源端回水温度,℃;
t——系统运行时间,h。
(3)
式中:
COP——能效比,无量纲;
Q 1 ——制冷(供热)量,kW·h;
W——机组或系统耗电量,kW·h。
供冷季、供热季典型日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性能;
供冷季、供热季运行实验结果;
全年运行性能分析;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热泵工程
返回版块4.66 万条内容 · 39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空气源热泵应用资料分享所谓热泵,就是靠电能拖动,迫使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装置。也就是说,热泵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品位热能(空气、土壤、井水、河水、太阳能、工业废水等)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煤、石油、燃气、电能等)的目的。类似于人们把水自低水头压送至高水头的机械称为“水泵”,把气体自低压区送至高压区的机械称为“气泵”(在我国习称气体压缩机),因而把这种输送热能的机械称为“热泵”。因此,在矿物能源逐渐短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世界,利用低位能的热泵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