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路径有其社会历史阶段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批判地指出,中国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现代化思想框架”的支配下,至少导致两个结果(它们实际上也构成了本土城市设计在这个时代的基本取向):
其一,本土城市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主要是西方论述的移植和运用,试图依赖西方论述解决本土现代化道路上的建设环境塑造问题,但对具体实践往往会起到误导作用,而自觉不自觉地为建立起“西方城市理想图景”提供知识辩护。本土城市设计理论尚不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城市设计实践而建立起对实践判准的中国“本土城市理想图景”一一这是基于市民社会集体价值需求对“何种城市建设环境更可欲和更正当”的追究,更是一种对“我们应当生活在什么样城市之中”的发问。
其二,当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作为社会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卷入中国现代化进程,在“现代化思想框架”支配下被国家和地方用来塑造现代化/全球化的城市形貌。实践追求的是“工具一目的理性”,讲究空间环境的物质功能、政治秩序和经济效率。而价值理性的缺失致使实践目标异化,城市设计成为城市单一现代化发展的技术工具和物质手段,却可能因此忽略社会多元利益社群、日常生活者的人文价值意涵。在全球化/市场化演进过程中城市设计难免被权力集团所主导,以提供一个符合资本流动和更有利于“创造生产力与效率”的优良物质环境(以“西方理想图景”为外衣),却可能造成城市整体利益分配的不公正。
我们对社会系统所奉行的“现代性”思想、城市建设和城市设计实践赖以为凭的“价值范式”进行批判,所关注的是:中国迈向现代化之路的城市环境塑造,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社会普通市民的权益,能否真正增进社会整体福利;“现代性”思想在创造巨大财富和效率的同时,有无兼顾建设环境利益分配的社会公平。这是我们对当代中国城市设计实效困境中的社会整体思想观念与文化意识形态的反思。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