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市政给排水 \ 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发布于:2017-05-25 16:16:25 来自:给排水工程/市政给排水 [复制转发]



导读



作为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直接腹地,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战略地区之一,临港地区肩负着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现代化、综合性都市的使命。2016年,上海入选为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临港就多了一重身份——

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也是全国目前30个试点城市中最大面积的海绵城市。




临港的海绵城市改造任重而道远。

整体改造涉及临港主城区、临港森林一期、临港国际物流园区和芦潮港社区功能板块,试点面积达79平方公里,包括7个示范区、15个项目包、100余项具体工程。试点建设期为2016年至2018年。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自申报成功以来,在上海市住建委等有关部门和临港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推进下,编制了

《上海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三年实施计划

,这次临港海绵城市投资

高达81亿元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已初见成效。



而这81亿元资金到底是如何分配的呢?请见下表。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临港海绵城市建设的特点。



临港海绵城市建设亮点




去年11月,《上海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三年实施计划编制出台

。专项规划综合考虑规划区生态资源要素分布、用地生态敏感性、内涝风险及地形标高,形成

“一核-两环-六楔-多片”

的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以滴水湖为水生态敏感核心,以水系为骨架向外围布置环状、放射状汇水片区。





“一核”

:滴水湖水生态敏感核心。




“两环”

:包括主城区二环公园环带和以主城区外围的滨海生态保护与修复利用带以及临港森林、骨干河道绿化生态通廊组成的外围生态环。




“六楔”

:是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射河及楔形绿地为雨水滞蓄净化缓冲带。




“多片”

:是指在老城区、新建开发地区依靠“蓄、净、用、排”手段达到区内雨水充分消纳、径流污染分级控制及超标雨水及时排出的效果,达到海绵城市建设与改造示范。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丨规划目标




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包含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低影响开发三大类途径。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保证规划区域内实现“5年一遇降雨不积水、100年一遇降雨不内涝、水质有提升、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




丨项目类型涵盖六类:



















公园与绿地




建筑与小区




道路与广场




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




管网建设




内涝治理







根据每个片区的汇水特点,划定不同的示范区域来研究和探索不同的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和特点,

七类示范区包括:























湖泊水体生态保护净化示范区




商务街区海绵工程建设示范区




生态廊道雨水滞蓄净化示范区




已建城区海绵工程建设示范区




新建城区海绵工程建设示范区




围垦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利用示范区




老城区积水改造河道综合治理示范区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随着专项规划和三年建设计划的出台,临港地区明确了区域海绵城市各项建设要求与规划管控指标。在其三年建设计划明确了每一个项目的施工建设内容及规模、规划控制指标,责任主体和实施期限等信息。



同时,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在

建设用地规划或土地出让环节对海绵城市相关目标与指标落实情况予以审查及审批




下图是临港规划各分区海绵城市

建设重点示范内容和方向: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丨全过程管控:

作为上海最大的海绵建设项目,项目的责任主体很多,港城集团、申港社区、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临港南汇新城公司、芦潮港社区、城投公司等均在其列,为加强项目管控,临港管委会建立了从规划设计、资金管理、指标管控、项目审批、项目建设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

全过程管控




此外,临港还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比如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暂行管理办法、资金的管理办法、审批的管理办法等,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临港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目前临港地区

首期样板工程

已全部完工,涉及海绵型小区、海绵型绿地、海绵型道路、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等,投资总额目前已经超过

8亿元




让我们来看看几个典型试点片区的建设现状:




丨1、滴水湖环湖景观带



滴水湖环湖景观带采用透水铺装,包括了蓝色透水沥青铺装、生态陶瓷透水砖铺装和碎石铺装,达到雨水就地下渗消纳的海绵城市要求,在降雨时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活动空间。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与此同时,它通过透水盲管、生态湿地、生态驳岸等海绵技术,对地面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和处理。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广场节点铺装材质为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每6米由150mm宽的植草带分隔,确保雨水能快速渗透。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5.5米宽机动车道路面铺装材质为散置砾石,下面基础为透水混凝土;其它园路的铺装材质为露骨料透水混凝土和防腐木。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园路采用蓝色透水沥青铺装、生态陶瓷透水砖铺装和碎石铺装施工建造。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丨2、潮港社区新芦苑F区海绵化改造工程



浦东新区芦潮港社区新芦苑F区的海绵化改造工程具体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对初期雨水进行了水质净化和水量削减;



对小区楼管进行断接,让雨水通过植草沟等植物净化、鹅卵石护坡等土壤介质过滤后,再进入市政雨水排水管道;



通过景观改造下凹,帮助存储部分雨水,减少径流。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潮港社区新芦苑F区海绵化改造工程示意图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海绵专家吕永鹏博士在现场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新芦苑小区F社区儿童乐园改造前后:地面采用了透水铺装,下雨天不再积水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改造的停车场前后对比图: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新芦苑小区海绵生态停车场采用了透水铺装改造,停车位的海绵化改造,小区楼下设有过滤池,降雨时,雨水通过过滤池再进入雨水花园: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雨水花园改造后的雨水花园景观局部效果图如下: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丨3、南汇新城S7路(夏涟河~L11路)道路及绿化带工程现场



该项目综合运用了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人行道、生态湿地等海绵措施。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结语



4月16日,由国家住建部、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组织的专家团队来到临港,现场考核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临港试点区建设情况。这一次的考核围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样板工程、制度机制建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资金使用和管理等5个方面展开。

项目工程效果和示范引领作用近期在住建部专家组绩效评估中得到充分肯定。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专家组实地考察滴水湖环湖80米景观带新建及改造工程E1区)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专家组实地考察南汇新城四涟(水华路~方竹路)河道工程)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观察|揭秘上海临港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



(专家组实地考察新芦苑F区海绵化改造工程)



作为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临港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创新探索,比如

构建了海绵城市整体化、系统性的规划技术路线

。临港地区还将根据项目成熟度和可行性,在试点区内

选取二环带海绵化城市公园项目作为PPP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先行先试

,在临港地区拟建全国最大的“海绵体”。“既要面子,更要里子”,未来东海之滨的临港地区将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市政给排水

返回版块

23.63 万条内容 · 82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雨水收集三大方法

雨水收集这个事情并不难,技术上要求也不高,经济上投入也不大,关键是转变观念,在规划之初就考虑如何处理雨水。 雨水收集方式一:屋面雨水收集对于高密度建设的城市,屋面雨水收集大幅提高对降水资源的利用。 雨水收集方式二:场地雨水收集1. 下凹式绿地集水下凹式绿地集水通过草沟等形式收集场地中的径流雨水,当雨水流过地表浅沟,污染物在过滤、渗透吸收及生物降解的联合作用下被去除,植被同时也降低了雨水流速,使颗粒物得到沉淀,达到控制雨水径流的目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