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批判性的“公共领域”

批判性的“公共领域”

发布于:2017-05-02 16:49:02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公共领域”的社会政治学理论试图厘清社会生活中国家(政府)一社会一市场的关系,以批判性地建构市民社会为理论旨趣。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于 1962 年出版的《公共领域的结构变迁》曾对“公共领域”深入论析。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作为“公共性”具体实践的场域,是公众以理性批判、论辩精神构成的领域,包括政党、媒体、报纸杂志等。“公共性”作为一个公众参与的场域,是公共领域的核心概念,它衔接了国家机器与私人领或,调和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因为“公共性”而使得决策变得透明,公众借由“公共性”的发挥而达至与国家公权力领域相抗衡的能力。

哈贝马斯的“公共性”延续康德的观点,关怀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交往领域,希望有一个“自由开放”的公共性与公共领域,透过理性言说,达至解放的启蒙理想。哈贝马断之“公共领域”的核心是公共舆论,是外于生活的公共空间与真实公共空间的,是一种想象的社会性公共空间,可视为真实公共空间的表征。哈贝马斯具体提出文学公共领域和政治公共领域,前者的体现的是咖啡馆、沙龙和文学艺术俱乐部等,它是公开批判的场所,是公共舆论的萌芽之地;后者则是公共舆论与公共权力直接较量的活动空间。

哈贝马斯批判性地指出,自由主义模式的公共领域理想类型以私人自律领域与有限的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截然划分为前提,它是公共性的载体、公共理性精神的摇篮;但在现实的运作中,公共领域本身已经被各种利益团体所侵占,特别是作为其运作工具的大众媒体受到公共权力和市场势力的双重宰制,公共领域实际已成为被利益集团操纵的空间,伪公共性替代了真正的社会共识。

由此可见,作为对一种历史现象的抽象和概括,“公共领域”社会理论概念描述的是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它是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的、旨在形成公共舆论、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概念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它对公共性的高扬与彰显,公共性不仅以批判与开放为其特征,更重要的是,它以自由、民主、正义为基石。



全部回复(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qq_1418009376276
    谢谢楼主分享的好资料
    2017-07-03 10:24: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cck196528
    cck196528 板凳
    下下来看看先
    2017-07-03 09:35: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5 万条内容 · 24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公共性”的论争

现代社会究竟如何划分“公”与“私”的界限?从“问题史”角度来看,“公”与“私”向来构成人类社会中相当核心的一组差异,无论在思想理论或行动实践上都极富辩证意味,因此不少学者皆强调此一区分的“不确定性”或“局限性”(顾忠华,2000)。集体性( collectivity)指涉多数人或集体的,乃是“公”,只属于个人的则是“私”。到了资本主义兴起后,“公”通常指国家机关或是政治领域,“私”的范围转为以市场或经济领域为主。近年有愈来愈多的西方学者重新检视公/私这组概念的含义,原先那种僵化的划分方式逐渐受到挑战。透过学者们的重新诠释,使得“公共”概念更接近了“社会”的范畴,而不再完全由“政府”所垄断,此时意涵更为丰富的“公”领域,符合了“公共性”由政府向社会移动的趋势,“原先只重视政府/市场二元关系的‘公私之辨’,也扩充为政府/市场/(市民)社会的三元模型”(顾忠华,2000)。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