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城乡规划调控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具体表现

城乡规划调控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具体表现

发布于:2017-04-19 17:04:19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规划是城乡有序发展的保证,城乡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城乡发展环境,因此,科学编制与实施城乡规划对于调控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统筹城乡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农村与城市在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景观等方面客观存在着显著差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绝不意味着农村与城市的同质化发展,而是应当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

(二)合理配置城乡空间资源,提高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以全世界7% 的耕地支撑着全世界 21010 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无法回避的强烈限制因素。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伴随国家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耕地急剧减少、城镇建设用地无序蔓延,耕地已由 2000 年的 19.24 亿亩减少到 2008 年年底的 18.26 亿亩,我国耕地保护形势异常严峻。通过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制定指导城乡发展的战略和对各种空间资源的安排,协调空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和居民点布局,可以保证城乡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为城乡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引导改善人居环境
城乡规划通过合理确定基础设施规模、布局与建设时序,可以保障城多生产和生活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另外,城乡规划具有协调部门利益的工作机制,能够合理引导资金和项目流向,统筹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提高公共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的集中度,提高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的服务范围,引导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的优化。城乡规划还可以通过与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和地方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因地制宜确定环境治理内容与措施,有利于解决当前城乡环境的重点问题,突出城乡环境特色,支持后续发展需要,引导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四)引导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有效手段,通过明确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安排,合理划定不同类型的城乡规划管制空间(包括城乡建设区、限建区、禁建区),规定“绿线”(城市绿化用地界线)、“蓝线”(城市水系)、“紫线”(历史保护区、历史街区保护界线)、“黄线”(基础设施界线)等城乡规划强制性内容,提出发展策略、城乡规划管理指标和要求,可以规范城乡建设活动,促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飘逸者
    飘逸者 沙发
    谢谢楼主资料分享
    2017-05-01 09:24:0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rxobl
    lrxobl 板凳
    支持一下,还是实践才能掌握、
    2017-04-20 13:07: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4 万条内容 · 2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城乡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调控作用

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既要满足人工作和生活的需求,也要满足人精神和文化的需求,而各项经济社会活动又必须要有适当的空间和必要的设施才能发生。 城乡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人类活动的特点,统筹安排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各类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也在日益提高。城乡规划必须统揽全局,必须具有综合性。城乡规划的综合性体现在城乡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也体现在城乡规划的实施过程中。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