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北京市政院被并入北控集团的新闻引发了行业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这次北京市政设计院与北控实现技术与资本的对接合作,其在行业的影响不亚于朝鲜前些日子引爆的氢弹。
因为这种层面的嫁接与合作,完全突打破了一些行业人士对常规市政院未来发展轨道的预想。
不仅仅引发对双方未来合作模式、行业竞争对手对策及竞争变化方面的探讨,其实,还进一步深入到了未来传统市政设计院如何转型的探讨。
西北院转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南院被中国中信集团吞并,东北院及西南院划归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院2010年与上海建工集团联合重组并完成公司制和集团化改革。
现实情况是,有些市政设计院现在日子过得很好,但是也有部分市政院日子好像过得捉襟见肘,某位市政设计院资深人士话来描述这种境况:“很不明白的是,设计院都聚集了大量的知识分子,现实是很多专业设计院的生存遇到了问题,还不如木匠、瓦匠、焊工等技术人员。”
那么,未来市政院将要往何处去?如何体现设计院的几十年来积累的自身价值?
焦点话题一、设计院前期咨询阶段价值的体现?
专家普遍认为,要体现出咨询业务的价值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环保和市政产业是否健康发展先看咨询业”!
可是,就是这样重要的前期咨询阶段,却有设计院反应“我们做过大量免费或很低收费的咨询业务”,可以看出重要的前期咨询阶段,重要的咨询成果有时候的的确确没有体现出应该具备的价值。这种情况,已经形成了市政行业的潜规则!
为何会形成这种局面?
笔者认为,主要是市政院获取潜在项目的恶性低价竞争引发。很多设计院为了获取项目,很多时候在项目前期为政府或业主免费提供前期咨询服务,如可研方案的编制等。通过这种前期工作的提前介入和工作成果的植入,为后期设计工作的确定提供保障。
实际上这也反应了我们国家市政设计项目在设计单位的确定方面存在的不规范、和设计院服务的同质化进而引发的恶性竞争。
即使在国内现行的招标程序上看也是矛盾的。实际上是工程建设的已经市场化了,而设计院还停留在当地苏联的模式。
实际上,这种“轻前期咨询重后期设计”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弊端。某大型市政院专家直言:“现在的分院满天飞,直营店、加盟店到处都是,什么都能干,什么都敢干。成本多少?他的报价你跟得起么?跟不起就退出,跟得起就得割肉。”
中国市政华北设计研究总院郑兴灿总工程师坦言: “当前的设计院不缺资金,缺的是市场对咨询价值的认可、对优质设计的价值认可,进而出现优秀咨询人员与设计负责人的严重短缺!“
"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要有明显的价值区分!”工程咨询是创意与经验的结合,工程设计是经验与技能的结合,工程施工是技能与熟练的结合,定位不同,作用不同,但同等重要,由于可替代性的差异,体现出的劳动价值相应不同,设计院的去向,取决于朝向哪一端了。
焦点话题二、市政设计院未来转型?
中国设计院最早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包括现在大家行业公认的”市政行业八大院“。
实际上,石化和化工类设计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向工程公司的转型。实际上,化工行业设计院经历了出生入死,凤凰涅槃的过程。由于化工部撤销,行业内九大设计院突然间成了没娘的孩子,需要自己养活自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由于被放养,结果一群羊变成了一群狼。他们迅速找自己的定位,找市场切入点,得益于国内外大的投资环境向好,很快发展起来。尤其以中国成达(化八院),五环科技(化四院),中国天辰(化一院)等发展的比较好。
而对于市政设计院,转型的事情大家每年都提,狼来了!
也都意识到了目前设计院面临的未来形势不容乐观,群内某专家对市政院现状的描述很精辟:“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知识壁垒已经很小了,大部分设计院能做的事,企业和施工单位也能做了。
“设计院要不走研究型道路,专注于工艺包的开发;要不就延伸到施工运营领域。单纯的设计已经越来越从技术活变成了力气活了!” 其实很多水务公司本身的技术实力就很强大了,倒逼设计院们要创新,要提升服务水平。
环保行业知名企业中持水务董事长许国栋是这样描述设计院的发展现状:“设计院既不工程也不咨询的状态该走过去了!其实外部环境早就改变了,在这个市场化的过程中设计院没走在前面,走在后面!”
群内某著名设计院总工程师直言:“未来大型水务公司拥有大量高端专业人才,管理着数量颇多的水处理工程,对各种工艺了如指掌,又具有丰富的运行管理经验。水务公司新建项目会自己确定工艺路线,确定设计参数,设计院真正成了陪衬,只是“画图”而已,设计院如果不改变现状,会越来越难。”
意识到风险和冬天即将来临不是难事,难的在于如何做好度过寒冬的准备。
市政八大院实际上近些年也在逐渐尝试拓展和延伸设计咨询业务以外的产业链,但是幅度与效果却远落后于化工设计院的改制和转型。
市政院也意识到了未来设计和咨询业务的可持续问题,并在修正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战略,如某著名市政设计院定位:未来形成”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营业务的具有项目融资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设备采购能力、工程施工能力和项目运营能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
对于未来市政设计院的定位及发展方向,早些年工作于华北院后移民加拿大的前辈王显认为:“ 简单的说工程咨询是为业主提供的咨询服务。项目前期以论证和项目申报等为主。这个阶段没有矛盾。问题出在项目实施阶段。工程咨询是为业主准备招标的技术文件和实施的技术服务,而非告诉承包商的工人如何施工。这里就出现了矛盾。招标是站在业主立场的,而施工图却是为承包商准备的。举个例子来讲,如果严格按施工图投标,理论标底是应该一样的。投标报价的差异这是利润。这不利于承包商建立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只能是万能胶,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提高效率。”
中国市政华北设计研究总院郑兴灿总工程师在讨论中提出了自己对咨询、设计与施工的理解:“工程咨询是创意与经验的结合,工程设计是经验与技能的结合,工程施工是技能与熟练的结合,定位不同,作用不同,但同等重要,由于可替代性的差异,体现出的劳动价值相应不同,设计院的去向,取决于朝向哪一端了”。并认为:“理想的结果应该是3-5家大型设计院转型为咨询为主的全国性咨询与设计公司,5-10家转型或新发展为科技与投资型工程公司,剩余的转为工程公司或运营公司的内部机构”。
华北院一院吴宝利就未来设计院转型也发表了展望和预期:“最终的趋势很可能就是郑总所讲的,不过这会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也会很残酷。中国的市场太大了,会有巨无霸,也会有特色的小型专业公司的空间”。
但是也有设计院专家坦言:“现在设计单位的状况是以前体制造成的,目前大的水务公司出现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但也要看水务公司内部的体制是啥样了。如果内部还是像现在这么划分的,还是以经济效益作为第一目标的话,也不要抱太大希望,换汤不换药罢了!”
焦点话题三、市政设计院应该培养工艺工程师还是制图工,设计和运营怎样结合,未来工程师的行业分流与分享?
未来市政院发展的方向,除了战略定位问题,人的问题是转型是否成功的关键制约因素。这涉及到人力资源与发展战略及新兴业务的匹配。现在行业出现很多声音就是对目前设计工程师的能力和经验提出的疑问。 因为,近些年来,即使是大型甲级市政院,项目设计水准及质量出现越来越多的瑕疵甚至是重大失误。
对国内工艺工程师的划分及定位,有专家提出:“我们往往人为地将污水处理分为了设计和运行,实际上这只是技术的不同体现形式,真正的核心内容还是对技术原理的理解。欧美国家咨询公司里很注重对工艺的理解,有很多PE,而不仅仅是designer ,一般来说PE很多都是博士。很多咨询公司的大家像Barnard这样的,也不是搞运营,但对工艺有很深的理解,污水处理厂出现什么问题,知道怎么去解决。另外我们国家的规范或手册规定了这、规定了那,但是对工艺的原理介绍很少,像有的国外设计手册会对工艺有很深入的介绍,提供一些供参考的参数,重在对技术的理解。”
针对目前设计及运行环节的问题,权威专家指出:“很多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公司严重缺乏掌握工艺的技术人员,训练有素的就更少了,设计好坏就成为关键,而相当一部分工艺设计工程师并未真正掌握工艺的核心原理及关键参数选择,其主要根源在于大学本科教育不到位及责任心的缺失,当然最最主要的还是不容议论的体制机制问题”。
某大学教授直言不讳:“现在的给排水教授只会编论文,图纸是看不懂的。我们的本科教材还停留在张自杰等留苏老一代的技术水平”。
国内某著名设计院总工认为:“一方面设计院工作都比较饱满,为不影响工作,不愿安排设计人员“实习”;另一方面设计也是长期学习提高的过程,从个人角度来说去临时搞运营,会影响技术的进步。第三就是设计院没有真正认识到丰富的运行管理经验对设计水平的提高具有的重要意义”。
某设计院院长分析:“我们设计院现在多数人是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极少人能脱颖而出成长成符合要求的人才。这有个人本身素质的差异,也有体制影响,而且多数是后者。”
对于设计院未来转型和技术专家的行业共享问题,有专家建议:“ 咨询业的发展是为更合理的分工和优化产能,而非简单的剥离。咨询公司也非仅需要高端人才,很多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必不可缺的。很多以往欠缺的咨询工作也需要加强。而大量从事施工图设计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去充实工程公司和水务集团,提高这些专业实体的实力”。
分享一段石家庄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蔡时雨对市政院出路的看法:
首先,中小型市政设计院多是70年代建设规划部门设计所室,他们都经历了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多年的积累掌握了一手的设计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水文、地质、标高、坐标、管网管径资料等。
这些数据就是资源,在投标阶段可以节省成本,短时间内完成项目调查,制定合理方案。利用这些区域性较强的数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后续服务中为业主提供增值服务。
其次,地区设计院在自己的地区完成项目,及时高效地配合施工与力量不足管理混乱的分院相比优势明显。在前期准备到后续施工服务整个过程,应该做到哪里有业主哪里就有设计人员。
就像买东西,让甲方认识到,他们买的不仅是是设计成果本身,更是项目终身的服务和对业主终身负责的保障。
其三,市场经济下招投标成为项目发包重要程序。熟悉招投标程序,挖掘投标陷阱,学习投标文件是设计院所有管理人员应该培训掌握基本知识。
适应招投标制度越来越规范的约束,完善自身硬件的同时,培养招投标人员设计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避免投标与设计脱节,树立既服务贴心又能让业主放心的企业形象。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知识密集型企业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公司就像人一样有各自的脾气性格,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延续和完善企业文化,是企业留住人才的重要方法。
拥有经验丰富且对单位拥有感情的设计人员,可以使得关键技术延续和传递。
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对方案制定,图纸完善,成果把关等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建立企业给机会,员工肯奉献的良性互动机制。
结语:总之,企业只有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抗风险能力,才能在变幻莫测的经济形势下适应各种挑战。 市场的多样性给市政设计院带来了机会和挑战,市政设计市场全面放开已势不可挡。 中小型市政设计院只有化解内部矛盾,挖掘自身的各种优势,摒弃诟病与不足,采取多重途径创造生存空间,才能够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你觉得呢?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市政给排水
返回版块23.65 万条内容 · 840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请问想要深入了解水厂工艺原理,有哪些书可以参考学习呢?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