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价值观、没有态度的建筑师,会在行业中被淘汰,会沦为行业中最基本的工作——通过简单地劳动来获取相应的报酬。”
今天我们常常谈到新常态,所谓新常态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它给了行业一个褪去浮华、摒弃简单地追求快速增长的开始,它让我们回归到建筑师个人的职业追求,回归到行业的自身的价值追求和城市的价值追求上。
面对新常态,建筑师应该沉寂下来思考,以明确自己对待行业、对待城市的态度。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是否能抓住这个机会就要看每个建筑师是否能抛开个人的欲望与城市的引诱,回归到本体上来,挖掘自身的能力和端正自己的态度。一个没有价值观、没有态度的建筑师,会在行业中被淘汰,会沦为行业中最基本的工作——通过简单地劳动来获取相应的报酬。这种工作状态对于行业是没有价值的,对于城市来说只能制造垃圾。
无论对于个人、企业、行业,还是城市都需要一个转变,面对这种转变建筑师应该表现出我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如果没有这一点,而只是简单地去满足别人的需要,满足那些权利、金钱、欲望,我们建筑师只能沦为一个扮演者,或者某种形式的提供者。当我们拿这种行为去对接设计费的时候,我们出卖的不仅仅劳动,而是灵魂。
在这几十年的社会发展过程城中,我发现我们有些人丧失了基本思维能力,或是基本的价值标准。能否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仅仅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时间、有能力思考,而是取决于思考的基础。可悲的是我们无法真正形成自己思考的基础。这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
一个建筑师、成熟的建筑师不能简单的随着年龄增长做重复性工作。特别是有一定积累后,主要的能力不在于新知识的获取,而是建立对接新知识的体系。如果自身缺乏完善的知识体系,任何新的知识、技术都无法消化。所以人贵在不断超越自身知识体系的制约,或重新建构知识体系。
我从一个传统的建筑师走到今天,主要面向三个领域,从这三个领域获取新的知识,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边界和不断翻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从而使我的眼界更开阔:
1.传统。传统是根基,是一种文化态度。回顾历史为了展望未来,这是一个纵线概念。
2.城市。建筑师停不应该仅仅留在自我的表达上,把自我价值和城市对接是一种能力释放。城市让我有了公众态度。无论作为公民或建筑师,我们都应该站在公共角度,而不是权利、金钱和欲望的角度。这是建筑师的良心。
3.当代艺术。艺术是一种修炼的方法,它让我能从不同于一般人的角度对建筑做出回答、能从建筑师的视角表达我的观点。举例来说,我对城市遗产保护的理解,不是站在四合院门前不让拆,而是去研究旧城保护的历史意义及实践策略,从而证明其文化价值。当代艺术是个性的确定、自我的确定。
“我们在探索行业发展的可能性的时候,要脱开自我,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去定位眼前的工作。”
我们是一个创作型劳动行业,我们每一位建筑师都是创新型人才,然而我们为什么会沦为低价竞争的牺牲品呢?回顾这些年走过的历程,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简单的去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行为使我们在项目谈判中失去了的议价的条件,这种简单服务的方向把我们置于弱势地位,所以我们不可能和客户或开发商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谈判,或者说我们不敢放弃任何一个设计的机会。
因为缺少正确的价值观,我们从一开始就迫切希望得到这个项目,所以无论甲方或项目有多么不合理,甚至挑战了我们的道德底线或技术底线,我们仍然愿意去为甲方服务。秉持这样一种态度,在不对等的条件下,我们没有议价资本,只能认开发商宰割。所以我认为在过去,无论企业或个人都无法真正面对市场,我们只是被市场追赶着、驱逐者。
现如今,面对更加开放和细化的市场环境,建筑设计者必须要有一个姿态。姿态即态度,即价值观。如果我们没有价值观是不可能表现出态度的,只能沦为简单地追求设计收入的劳动行业。
那么我们从哪儿找到突破口呢?实际上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对行业有巨大伤害。
1. 精品意识
至少20年前,我在建筑师协会举办的一个青年建筑师讨论会上说过,精品意识是对青年建筑师的迫害。这是一个创作型行业,其工作价值是不能用精品意识来衡量的——我们不仅应该鼓励成功而且允许失败。然而精品意识是一定要成功而且成功后要做成精品,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不应该拿其来衡量创作型劳动。精品意识会让我们面对设计时更加纠结,我们所鼓起的勇气不仅让我们热血沸腾而且冲昏头脑。这样是不可能真正做好一个行业的。
这是20年前我们一直讨论的精品意识,事实证明是不可行的。所以我认为应该把精品意识改变成作品意识。我们做什么事都应该有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表达,我们个人的表达,这是一切的基础。
2. 过分的依赖技术
有时候我们在没有出路,或找不到出路的时候会去寻求技术,比如计算机画图,网络制图,bim,互联网+等。这固然对行业有推动,但任何依赖技术革新推动进步的行业绝对不是创作型行业。我们中国的知识结构、教育体系一直告诉你,似乎一定要找到一种技术性解决方案,但这种方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建筑设计是一个精神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越强调技术越会让我们这种本来有一点点创作性的人沦为技术的奴隶。技术永远解决不了建筑设计的问题,只能辅助。如果我们认为技术能够解决行业内的现存问题,甚至以它来作为竞争优势,那么这样的企业势必业会失去它的价值所在。现在越来越多的技术不是我们这个行业产生的,而是是别的行业制造的,利润是被其他行业获取的。比如我们买一个软件,受益者是软件开发商而不是设计院。所以技术只能在行业中作为辅助工具出现。
精品意识和技术都是外行给我们的,这些不能推动行业发展。
建筑师不应该从个人角度去观察行业或市场。我们在探索行业发展的可能性的时候,要脱开自我,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去定位眼前的工作。今天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误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会依据个人的偏好或短期利益,去简单地改造他的企业。以解决眼前问题为出发点的改革是不可能使企业走出困境或促进行业发展的,只能让这些企业在行业潮流中来回跌宕,没有进步。
“把毛驴赶到高速公路上,只能把毛驴累死,或者把毛驴变成其他东西。”
回顾30年改革开放,许多建筑企业在探索改革,但我没看到一个成功地、或持续成功的案例。尽管咨询机构、媒体、企业、建筑师本身或住建部管理者都在改革的通路上苦苦探索,但仍没有找到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问题。股份制、混合制改革、上市、房地产、工程总承包让我们对于改革的方向越来越困惑,因为我们没有认清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设计人员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培养和引导,是与这个人走向行业的同时兼备起来。这是一个人接触建筑教育后自然产生的职业操守,不能教育也教育不得。如果一个建筑师业务不好,是不会在行业里坚持的,因为坚持会痛苦。任何改革都要围绕建筑师本身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因此衡量一个企业或组织改革的成功与否,不能单看它的营业额,而是营业额中设计的比例。如果一个企业改革后营业额提升了,但设计比例减少了,设计能力变弱了,那么这样的改革意义何在?
建筑企业在走向其他领域的时候,首先要看看我们在这个新领域的排名、世界排名。如果排在末尾,这样的改革有意义吗?以房地产为例,成熟的房地产开发商有几千个亿的资产,而我们从几千万开始,这样的决策就是错的。把毛驴赶到高速公路上,只能把毛驴累死,或者把毛驴变成其他东西。建筑的出发点是设计,如果最后异化成其他类型了,这样的行业有必要存在吗?届时还有真正的建筑设计企业吗?没有。已经完全异化成各种其他行业类型。在这种环境中,建筑失去了标准、价值取向和态度。一个缺少共同价值观的行业,它的价值在何处?所以建筑逐步没落是必然的。
目前我们的企业领导人、建筑师都处在不成熟阶段,所以企业的未来取决于面临新常态我们是否做好准备,这些准备不仅仅包括知识、思想,更包括一双看到未来的眼睛。
最后我想对我们的建筑师说几句话。当今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要羡慕钱多的,人不需要过多的物质需求。追求物质只能被欲望驱使,从而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因为永远有比你更好的,你总会看到更多精彩的。等你追逐到生命尽头,你会发现人生中最精彩的目标,最应该走的路,最绚烂的鲜花已经败落。由于走得太远,你看不到鲜花的盛开,一位你的眼睛被四周的野花遮挡。你四处奔忙,但所有采集的野花加到一起都不如那一朵鲜花美丽,这就是人生的悲剧,也这是人生的秘密——不到人生尽头不会理解。
作者:朱小地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19 万条内容 · 214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案例赏析】世界第四高建筑: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在其官方网站宣布,KPF与CCDI悉地国际联合设计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成为新的世界第四高建筑。 以下为CTBUH新闻摘录: World Welcomes New Fourth Tallest Building: Ping An Finance Center Shenzhen, China – 27 March 2017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