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设计故事】围城——土木工程的16年心路

【设计故事】围城——土木工程的16年心路

发布于:2017-03-31 16:14:31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2017年到了,新年夹杂着南方的阴冷和我们见面了。

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打开了自己的职场之路,一条充满了坎坷的道路,一套曾经自以为是的认为是充满了“光荣与梦想”,但是却被现实击得粉碎的道路。

我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一个名字低调的专业,一个饿不死,吃不饱的专业。很多人对它有误解,常常把他和建筑联系在一起,以为这些富丽堂皇的楼堂馆所,这些有名的地标就是土木工程师一生的标志;常常认为这个专业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光荣与梦想。但是,现实往往是非常残酷的,在建筑这个行业里面,土木工程只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专业——如果打一个粗俗的比方:建筑好比是妓院里面的老鸨,土木则是里面的一个不怎么红的小姐。

2001年,我踏入学校大门,我对土木工程的是第一印象是一个老教授带给我的。

在他的课上他说了很多他的过去,说了很多他对土木工程领域的看法

在他出国留学的时候,班上有几个日本同学,为了不给中国人丢脸,他要求自己必须是班上第一名;

在911爆发的时候,他带着学生,不断的模拟飞机撞击的场景,在全球内第一个提出量化的分析模型;

在面对行业内很多黑暗的时候,他愤世嫉俗,激烈的批判,发誓要在穷尽自己的生命改变这一切;

然而,很多龌龊的行为都往往披着光鲜的外衣。很多年以后我才开始慢慢明白这个道理。在世俗面前,在功名利禄面前,在切切实实的生活压力面前,人本应该是灰色的人,世界本应该是灰色的世界,无谓乎白,也无谓乎黑

围城——土木工程的16年心路(2)

进入了大学,努力的学习,4年的时间基本上有75%都花在了课堂、图书馆里面。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只因为老师和我们说过一句话“课堂1节课,课外4节课”。可以这样说,每天的生活完完全全的被自习、看书填充了。没有尽头的学习,没有尽头的专业知识。大一是这样、大二大三同样是这样。

老师、辅导员们告诉我们很多大道理:

——我们国家的土木工程发展还很不成熟,规范体系以前照抄苏联,后来照抄美国。。。

——我们国家涉及到人防的设计理论完全缺乏科学依据。。。

——我们国家的建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非常的落后,国外的主流建筑用钢都已经xxxMPa,我们国家还在用q235

每听一次的这种告诫,我的精神上就受到了一次深深的刺激。仿佛让我回到了两弹一星的时候,仿佛我正在带着改变一切的潜能在为祖国奉献我的青春。

看不完的专业书籍

永远看不到尽头的自习

——这就是我的大学生活

在大学的那几年,我没有去过酒吧,没有游览过周边的景点,也没有在电影院里看一场电影,更没有试图去找一个女生谈一段风花雪月的恋爱。

我像一个苦行僧一样的活着,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但是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的未来所动摇过,怀疑过;

我没有想过自己未来要什么样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却充满了神圣感,一种莫须有的神圣感;

大学4年,陪伴我的只有足球与游戏。2002年国足打进世界杯——我清楚的记得,在主场对阿曼的比赛中,当于根伟打进关键的一球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沸腾了。整栋学生宿舍都成立欢乐的海洋,大家把暖瓶、脸盆、茶杯所有的,能够得着的,能扔出去的东西全部扔下楼,校园里洋溢着各种各样物体破碎的声响。太兴奋了,太幸福了。我们出去游行,在街道上碰到了周边各个高校的人群。很多年以后,当岁月把很多东西都腐蚀得不成人形的时候,我依然还记得那一天,还记得那一天我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笑容,时间永远定格在2001年10月7日。

大三下学期,到了一个分水岭,面临着保送研的选择。我选择了北京的一所研究院,参加了院里面的保送考试,虽然成绩不甚理想,但是还是被这里录取。当时自己唯一的想法,就是“老老实实的做学问,安安心心的过日子”,冲着这所研究院的光环,我给自己的未来撬开了一条门缝。

一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灰色的世界上很多东西真的是“相由心生”


围城——土木工程的16年心路(3)

研究生的生活从06年开始,经历了1年的基础课学习,我们回到了研究院里。

研究院的生活即单调又不单调。

单调的是,你要朝九晚五,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每天面对的都是计算软件、公式、实验器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不单调的是,我们开始碰到了一个魔鬼——钱。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又开始捡起鲁迅的文章来重新看。因为彷徨,所以呐喊;因为呐喊,不得不要新编故事——新编自己的未来。

研究院里做的第一个项目是某大型飞机修理厂的钢结构节点分析。

——一点一点的啃ansys,一点一点的摸索力加载、位移加载。当觉得电脑计算的误差会导致严重的二阶效应的时候,我拆散了迭代过程,自己一步一步的算,一步一步的修正。24小时——人生中第一次熬夜。当我看到计算出来的应力云图一点一点的显示出来的时候,我给家里人发了一条短信“我觉得现在每天都在进步”;

——做实验,对外联系材料,联系加工工厂,做出合适的模型,选择正确的模型比例。自己联系运输车辆,联系工人来搬运。坐在运输车上,看看夜晚12点的京城,很美,静怡,安详。One night in Beijing——很多年后,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想起来运输试验样品的那个夜晚,橙黄色的灯光洒在北三环的道路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沉淀。

然而,研究所的生活毕竟是现实的。人往往会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很多东西,但是,当你的肚子在向你抗议的时候,一切理想都是空谈。

研究所每个月提供600元的补助,对于一个学生来说,06年的600元是什么概念,我不知道;我能拿600元来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想拿600元来做什么,我更不知道——不过,很快这一切就有答案了。

研究所在工作日提供午餐,但不提供晚餐,所以每天我必须要操心自己晚上吃什么——或者说得更加粗鲁一些“我拿什么把自己的胃填满”。

不同于南方,研究所的周边很少有供上班族吃简餐、便当的地方,印象中,只有一个台湾快餐,里面万年不变的卤肉饭(20元),鸡排饭(22元)。除此以外,只能在一家超市里面买一些现做的饼,就上辣椒酱对付着骗一下自己的肠胃。京城的夜晚非常寂静,很多时候寂静能能够听到自己肠胃的蠕动。周边有那么几家快餐厅,但是到了6点也匆匆的打样了,很少有面对上班族的餐饮。每天下班的时候,看见周围的同事三三两两的回家,看见周围的居民楼里三三两两的亮起了灯光,我有时候甚至会幻想,也许我的将来就会是像这样,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自己家楼下,在一套不大但却温馨的房子内享受着自己活着是妻子做出来的家常菜,虽然朴素,但却充满了脉脉温情。

言归正传,600元能够做什么,生活给了我第一个答案,除去每天需要应对的一日三餐,600元已经所剩无几


围城——土木工程的16年心路(4)

06年11月份的一天,北京已经很冷,我接到了以前高中同学的电话,一个外地的同学来北京出差,大家在一家名叫“干锅居”的地方聚会。

4位高中同学,2男2女,除了我以外都已经参加工作。2个在外企,1个在国企。大家聊了一下以前中学时代的一些趣事,慢慢的就聊到了工作,聊到了各自的收入,聊到了京沪两地的房价,进而聊到了各自的置业计划。陡然间,我发觉自己对这些同学,对他们所聊的东西那么陌生。

我是学土木工程的,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去怎样安置一个家,脑子里面也从来没有“买房”这个概念,在我看来,这一切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吗?不应该是凭借自己的未来三五年的努力水到渠成的事情吗?若干年以后,我想起当时自己的天真,觉得自己真实蠢得可笑。我是学土木工程的,按理说,从知识上来说,我是离房地产最近的一个人,但是我却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聊了很多,我听了很多,静静的听着。同学们都很好,毫不吝啬的分享着自己毕业这几年的感想。

他们说道自己在外旅游的经历:国内的新疆、九寨沟、各类古镇;国外的新马泰、美国——我不知道,因为我忙于自己的专业,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

他们说道自己在这个多彩都市里面的夜生活:哪里的酒吧最有格调;哪里的艺术画廊最适合欣赏;——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什么需求要去这些地方;

他们说道自己的感情生活——我更不知道,我只能默默的欺骗自己,我把自己的深爱藏在了心底;

终于,他们说道了吃,当我长时间的倾听已经让他们尴尬以后,他们主动问我(想让气氛不那么尴尬),在我读书的这几年,有什么地方的吃让我觉得比较赞的时候,我苦想了一下,诺诺的回答道“大鲨鱼自助火锅,因为38元一位,可以在哪儿吃到饱”。

同行的三个同学一下子就笑了,善意的微笑。他们的笑容在我的视线里面渐渐的模糊,又渐渐的清晰。我慢慢的才发现,在一起吃饭的三个同学,都已经告别了学生时代的青涩,衣着得体,或者是穿着正式的西装,或者是打扮得成熟、干练的ol女性。而我,还穿着学生时代的棉衣,衣服上面还残留着做实验留下的油渍。我感受到了距离,这是一种植根于灵魂深处的差距。——“也许从今天开始,同学始终是过去的同学了”。

回到研究院,我突然饿了,一种令人不安的饥饿感袭遍了我的全身,宿舍桌子上还有没有吃完的面饼,我拿起来啃了两口。冷面饼让人难以下咽,我突然想起了06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小组赛就出局的场景,孙继海的父亲斥责阿里汉为“饼才”,我每天都吃面饼,已经是吃到令人生厌的境地,那我是不是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饼才”?


未完待续,转载自贴吧,非原创!

全部回复(1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追著她灬跑
    谢谢楼主分享
    2017-04-08 18:05: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张工0
    张工0 板凳
    谢谢分享 学习
    2017-04-08 15:48: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5 万条内容 · 208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马克俭院士的得意之作---大跨度上人楼面空腹夹层板的设计和运用

本帖最后由 风儿轻扬 于 2017-3-31 16:18 编辑 本次公益视频讲座部分内容如下(内容较多,仅仅摘选了其中一部分) 马克俭院士的得意之作---大跨度上人楼面空腹夹层板的设计和运用 从此,单跨40m以内的大跨度上人楼面不做预应力也是可以滴!混凝土或钢结构均可1、设计超前。2、经济节省。3、施工可行。4、甲方满意。5、几十个成熟项目。6、相关规范支持本次公益视频讲座具体内容请详见附件: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