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辈,小弟专业水工结构,毕业后近一年里从事村镇供水设计方面的工作。由于不是本专业,所以遇到了好多问题。之前自学了鸿业,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但仍然有不少问题不太明白,在此列出,望各位不吝指教。谢谢各位。
1、日变化系数如何使用
在计算时只用到时变化系数(用于计算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但是未曾用到过日变化系数。
有的同事使用 【平均日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日变化系数,取水规模=平均日用水量总和 水厂自用水量】 来缩小取水规模,从而缩小水库库容(一般我们都是设计地表取水构筑物),降低低坝的高度。但是我不认同这种算法,因为这不符合规范的要求。
【(SL687-2014)中曾说明:供水规模=最高日用水量,取水规模=供水规模 水厂自用水量 管网漏失水量】。
我认为日变化系数,是在资料给出的人均用水定额为平均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时使用的,用来计算最高日用水量。是否正确?
2、输、配水管线过长时
由于村镇供水的住户较分散,一般情况下管线过长(现在做的一个镇最长的管线约有20Km),依据(CECS 193:2005)可将其视为长距离输水管道。是否可以在管道中间适宜位置布置高位水池进行调节水量?
3、由水厂至高位水池之间的输(配)水管道
【(SL687-2014)中曾说明:水厂到配水管网部分的输水管,向高位水池或水塔输水时,设计流量按照最高日工作时用水量确定;向无调节构筑物输水时,按照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设计】。
附图:计算图例
像上图的输水管:
1、属于向高位水池输水,设计流量为最高日工作时;
2、在输水过程中又有用户用水,进行管网平差计算时设计流量按最高日最高时。两者之间计算出来的管径相差不多。
通常情况下,我是按照最高日最高时进行计算(利用鸿业进行平差计算时)。
4、平差计算方法
平差计算通常使用鸿业进行计算。通常使用方法为最不利点校核。此时我需要定义一个水源处的节点水压。一般情况下,我会取水厂内清水池的(节点水压=地面标高 1m)。然后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中各节点的自由水头来确定是否需要加压。这样计算是否准确?(我曾经在《给水工程》的课本里看过类似的计算方法)。还是说采用反算水源压力法更加准确?
5、管网加压方式确定
通过分析鸿业平差计算结果,对自由水头不够的区域进行加压。工程设计主要采用重力流输水,水压不够的地方进行加压。
(查资料得知:通常加压泵站有,一级加压泵用于输送原水至水厂;二级加压泵指水厂内的送水泵站;加压泵站常用于管网面积大、输配水管线长等情况)。我们常用的即是加压泵站(类型为无负压叠压设备,扬程常有20、30、40m)但水厂内部一般不会设二级泵站(如果设的话,又会造成水厂附近的片区水压过高,又得设减压阀,同样不经济)。这样虽然能够满足服务水头,但是会造成加压泵较多,村民水费较贵。
该如何合理安排加压布置?
附图:输配水管网布置
(说明:本片区为某镇部分管网,共设九个加压泵站,一个高位水池,最长管线长约15Km)
6、管径和经济流速确定
我们通常要求输配水均使用PE100塑料管。
规范中要求:输配水管道的设计流速,宜采用经济流速。在管径计算时需要考虑流速(是否满足经济流速?管道直径小于150mm时,流速为0.5m/s~1.0m/s;直径150mm~300mm,流速0.7m/s~1.2m/s;直径大于300mm,流速1.0m/s~1.5m/s。);千米水损(水损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用户水头过低);管径是否常用(资料普遍认为75、125、140等管径不常用,尽量不去考虑。我很怀疑是否应该受制于此)。选取管径时应该综合考虑这几方面,但是经常无法全部满足。故一般我会去牺牲流速来保证水损,保证水头。常常流速会小于经济流速(约0.1~0.2m/s)。
这样选取是否合理?
附图:鸿业平差计算
全部回复(3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楼主可以的!
回复 举报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