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徐珂原创】小项目也可以做得很有意思

【徐珂原创】小项目也可以做得很有意思

发布于:2017-02-23 15:19:23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引言:论坛许久不见徐珂前辈的文章了,距离上次发表新作《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实用设计方法》 书评 已有3个多月,今天闲来四处溜达顺便搜集、整理素材,点开徐珂前辈的微博,眼前甚是一亮,哈哈,果然有“收获“!想着这么久没有问候了,这样冒冒失失的就去邀稿,有点太唐突了,无奈我这脸皮也是足够厚,开门见山就说了一句“前辈,我看见你微博更新了,可否发到论坛?”本想着,过完年后设计院的事情比较多,前辈也许无心理会qq等通讯工具的“扰人信息”,没想到痛痛快快的“好的‘’让我是又惊又喜。

(以上说的都是废话,真正的精华在后面)

原文pdf下载请戳这里:




徐 珂/做不了大项目
20161206

今年到底做过什么项目?回想起来好像一片空白,中间曾有个有点意思的标志牌设计,我扭扭捏捏说做起来有点难,被甲方仔细的盯了几分钟后,果断取消我做设计的资格,现在几个月过去那个东西已经建起来,甲方回头看看我那意思,这有什么难的?

1.jpg


说这些有点伤自尊,还是整点别的,转移一下注意力。前天我的同事小田让我看一下图,说图纸审查意见怎么办?我大概知道他做的什么项目,是一个景区厕所建筑,面积不大也折腾 4 个月才出手,做的时候我就很纳闷,不到 200 平米咋这么纠结?一般来说建筑不折腾结构是不会来回搞的,所以我一直没看过他具体怎么做的,后来出图互相校对后,我们这边另个同事给校核一遍就出图。现在审图提出问题,好像事情不小,我就问是什么问题?同事说,审图意思是中间钢结构部分的边梁高度不足需增加梁高。我听了很不以为然,小田跟我一起也做了十多年的钢结构,这还会搞错,于是问他多大跨度做多高的梁?他说 12 米跨度做 200 高的工字钢梁。我听完当时就有点转不过来,高跨比是多少,是 6:1 还是 60:1?小田看我的神色,似乎也觉得有些问题,有点迟疑地回答说是 60:1。

为什么做这么矮的梁? 是建筑要求的。
建筑要求你就做,有没有原则? 我觉得这个结构没问题。


2.jpg
没问题? 我仔细算过的。

好吧那我看一下怎么回事,根据建筑要求,建筑中间主入口是钢结构棚子,采用四根钢柱,平面尺寸是 5.4X12 米,南北两端还悬挑出去近 2 米,外观上类似民间木屋架铺瓦形式,所以要求结构梁高度不高于 200。同事设计的结构平面和剖面布置如下图:


3.jpg

4.jpg


我看完后还是没想明白,这不明摆着做的是 5 榀三角桁架,其中 3 榀放在 12 米跨边梁上,3.5kPa 恒荷载和 0.7kPa 活荷载,200 高的梁能够吗?最搞笑的是小田接着说,边梁不仅不是一根连续布置的梁,而且在计算中按铰接计算设置分析过。嗯?这不掉下去吗?


我让他打开计算模型让我看,看了一会有点明白过来,这家伙搞了一个看起来像三角屋架的空间桁架结构,只是他自己没说清楚,我问他是不是这么回事,他才忽然想清楚一般说,前面设计时,建筑一直按屋架的概念探讨方案,写计算书就没往空间桁架上定义,所以才出现这个问题。我说那就好办,把你的设计思路讲清楚,审图单位看明白就不会有疑问,同时我要求他把周边可去掉的部分取消进行分析,证明这个结构体系是稳定的,于是他星期六在单位里把这个设计方案整出来。
------------------------------------------------------------------------------------------
根据建筑要求,本工程钢结构部分采用的是空间钢桁架桁架结构,钢柱柱脚采用刚接柱脚,结构分析模型见下图:


5.jpg

该屋面钢结构是由沿 1 轴、2 轴钢梁、屋脊处钢梁、屋架及屋面撑杆组成空间桁架受力体系,不同于以沿 1 轴、2 轴钢梁作为主要传力构件的钢框架结构体系。经分析,1 轴、2轴钢梁应属于屋面空间桁架结构的下弦,主要承受拉力。屋脊处钢梁应属于屋面空间桁架的上弦,主要承受压力。


为说明本工程钢结构部分受力情况,将钢结构构件内力简图附下,内力简图为设计包络值。钢结构构件内力图如下:
6.jpg
钢结构部分轴力云图


7.jpg

钢结构部分构件轴力图
8.jpg


钢结构部分弯矩图(My)
9.jpg
钢结构部分平面外弯矩图(Mz)
为清晰体现构件受力关系,将以上图中部分构件消隐处理后内力简图如下:
屋面钢梁、屋面撑杆轴力图(部分构件已隐藏)

10.jpg

屋面钢梁平面内弯矩(My)(部分构件已隐藏)
11.jpg

屋面钢梁平面外弯矩(Mz)(部分构件已隐藏)
12.jpg

为说明本工程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取消 A 轴、D 轴处屋架及外围钢梁,经计算分析 结构不存在局部振型(前三阶振型见下图),说明结构体系具有能够承受屋面荷载的约束,不存在自由度约束不足的情况,一阶振型 二阶振型三阶振型
13.jpg


我问他怎么想到这样做的,他说做的时候曾经问过我,梁高度不够怎么办? 我当时正忙着玩游戏,像很明白一样的说这都不会搞,变点思路就行。 好吧,我当时是叫你做个有意思的设计!


13.jpg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全部回复(1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小老鼠980
    小老鼠980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
    2017-04-10 16:23: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龙须菠菜
    龙须菠菜 板凳
    小结构大智慧
    2017-04-08 16:03: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7 万条内容 · 210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转换层下部的楼层的柱是否全部需要按转换柱考虑

转换层下部楼层的柱,是否需要按转换柱考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