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上的院子
Cave house on loess plateau
这个项目是受“wow新家”
栏目组邀约的一次改造设计,
为网红叶良辰所在的深山里的家进行改造,
地点在陕西省渭南市李家沟村的山沟里。
叶良辰家所在的村子
呈现出中国西北地区传统的乡村面貌,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民风淳朴,
建筑形式以传统的窑洞为主,
条件好点的家庭建起了砖房,
或是整家迁往临近的县城。
正如中国大部分的偏远村庄一样,
成年的劳动力大都在城市打工,
村里更多的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很多窑洞也是年久失修,
几近坍塌。
改造前几近坍塌的窑洞
▽
改造前的院落是一处破旧的传统窑洞民居,
主窑位于整个院落的最北边,
面积大概有50多平米,
进深有11米,
是一家人主要起居的场所。
三孔侧窑位于西侧,
东面采光,
现在已经完全坍塌不能使用。
没有厕所厨房,
虽然原先窑洞虽然具有冬暖夏凉的优势,
但是同时有阴暗潮湿的弊端,
这些都是在新的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建筑师-史洋
参与此次改造的建筑师史洋
为荷兰注册建筑师,
先后工作于荷兰UNStudio与OMA建筑事务所。
曾于2010年跟随雷姆·库哈斯先生
在莫斯科Strelka媒体设计与建筑学院
完成硕士后的研究工作。
现为hyperSity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改造策略是在满足完善一家人
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
提供尽量多的与自然相接触的机会,
让生活起居空间里处处都有阳光,
处处都有景观。
在改造过程中,
按照现代化的空间布局与设计手法,
将整个院落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将原来东西朝向的三孔侧窑拆除,
新建三个房间全部改为南北朝向,
保证每个房间都有良好的通风、采光。
将原先院子里的主窑洞保留,
这部分也是现有建筑中
唯一可以保留并继续被使用的空间。
主窑内部被分为前后两部分,
后半部分继续保留作为奶奶居住的卧室空间,
前半部分作为客厅。
主窑正中间的屋顶开了一处直径1米5的天井,
将自然采光与通风引入室内。
主窑的窑面设计成为大面积的
玻璃幕墙与木格栅,
保证了客厅内一天中都有充足的阳光。
主窑外侧的半弧形雨棚,
完全结合了传统窑洞的空间形式,
不仅起到了避雨的功能,
在冬天还能阻挡关中地区凛冽的西北风,
在夏天遮挡强烈的西晒。
在新的院落布局当中置入5处庭院景观,
形成前院、中院、后院与两处天井。
5处室外景观与房屋错落穿插,
创造出类似传统中国园林似的曲折路径,
在视觉上与心理上拉长扩大了院子的空间,
改变了原先院子只有一条窄窄的走廊,
仅仅作为交通空间使用的尴尬之处。
在整个建筑空间设计过程当中,
建筑师非常注重新建筑与当地环境的融合。
在空间体量方面,
新建筑被严格控制在
原先建筑的平面红线与高度之内,
没有任何突兀感。
在空间语言上面
采用延续当地传统窑洞拱形的空间元素,
并进行解构与重塑,
使一个完全现代的新建筑
能够与历史与传统产生联系。
在关键的材料选择方面,
新建筑采用了传统的夯土技艺,
就地取材。
黄土是选自山顶的粘土,
结合山下的碎石石渣混合而成,
这既节省了成本,
又令建筑更具当地特色。
这样的做法使这个建筑
只能出现在这个村子里,
可能到了隔壁村子因为土与岩石的颜色不同,
就会呈现出现不同的效果。
这样最后呈现出的就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
甚至有点超前的当地“土”房子。
室内的空间中,
重新利用原先窑洞留下的青砖
作为背景墙材料,
并对老旧的家具重新进行改造与利用,
从而使全新的房子使用起来
不会有那么强的陌生感。
农村的人也需要现代化的生活,
农村也需要现代化的设施。
农村不应该是城市的低级版本,
不应该是城市的跟随者,
而应该是跟城市有差异化
并更接近自然与土地的人类栖息地。
项目名称:黄土上的院子
地点:陕西省渭南市李家沟村
设计团队:hyperSity Architects
主持建筑师:史洋、黎少君
功能:住宅
设计内容:建筑+室内+景观
面积:278平米
完工日期:2016.12
全部回复(3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