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热议话题】2017,设计行业的蓝海“警醒”勿做追风少年

【热议话题】2017,设计行业的蓝海“警醒”勿做追风少年

发布于:2017-01-20 13:54:20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来源: ADU咨询
2016的难处
2016年,设计行业大致走了个V型。上半年延续2014、2015的下行趋势,下半年行情反弹。不过,这一反弹被不少人理解为打鸡血式的反弹,而非趋势转变。因此,2017年反而更加莫测。
当然,有两点是比较清晰的:
1、体制上,曾经三足鼎立的国企、民企、外企,将继续分化。过去两三年里,外企在华业务持续大幅萎缩,未来外企在大陆将充其量保持象征性存在;因为行业特征,国进民退在设计行业不会像其它垄断性行业那么明显,民企不会消失,但要承担经济波动带来的大部分的市场总量下降;国企受益于体制内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增加,业绩相对稳定。
2、规模上,越大的公司困难越大。在广义上说,设计行业不是靠规模取胜的行业,也就是说,大公司未必对小公司有边际成本优势。对大设计公司来说,必须随规模增长提升产品级别,这样才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一点,我在其他文章中多次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大公司难,小公司也难,只是难处不同。如果说大公司难在产品级别低(大马拉小车),小公司则难在小马拉大车,资源与产品设想不匹配。当然,升级别难,降级别易,明白这个道理,小公司的产品出路还是相对容易一些的。
2017的蓝海——非专业客户
设计行业是随房地产业发展起来的,所以民用建筑设计公司的客户大多是房地产公司。甲方的设计总监一般是专业出身,不少就是设计公司被挖过去后反戈一击的,我们的底细他们一清二楚。这样的专业甲方对设计公司的唯一需求就是把图画好,沟通中用的是技术语言。
1.jpg

1.0时代,专业客户群就像海面上的一座岛,从上到下依次是一二三四线开发商,有不同层次的专业服务需求,设计公司也可以据此分为一二三四线设计公司。
2.jpg

2.0 时代,非专业客户涌现出来,就像海面上新出现很多岛屿。这些小岛原先就有,只不过没有露出海面,地壳变动(经济发展)使它们凸显出来。非专业客户中的佼佼者如华为、海尔、三一重工,它们是各自领域的翘楚,发展到如今这个规模,基础建设即使进入不了业务板块,也必然是主营业务的重要辅助部分。其实,1.0时代中,并不是没有这类非专业客户,但那时的总量小,专业层次不高,收费低,所以设计公司不怎么上心。
那么,设计公司如何与这些非专业客户打交道呢?说专业语言,人家听不懂。不妨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一位病人,去医院找医生,你不懂医学专业语言,如何判断一位医生是否合适呢?这时,你肯定希望医生能用你听得懂的话与你沟通,而不是你去学医学术语。搞明白这一点,就有了与非专业客户接触的敲门砖。
华为、海尔、三一等等是大型非专业客户,另外还有大量若隐若现的中小型非专业客户。搞清楚他们的需要,要先谈一个概念——跨界。

跨界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自己锅里的饭不好吃了就跑到别人的锅里吃别人的饭。成功的跨界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洞察本行业的问题,利用其他领域的技术、策略等来解决;二是理解其他行业的问题,用本领域的技术、策略帮助解决这个跨界的问题。

3.jpg


△ 厢•人文雅席(右1.曾旅居非洲多年的建筑师顾忆,人物肖像来自《安邸》)

昨天(2017年1月7号)下午,几位ADU老学员约我到上海“厢•人文雅席”喝茶、吃饭。这是一个集装箱改造的清雅幽静之处,设计师以娴熟的手法营建出轻奢的调性。据说整个项目投资成本为常规项目的三分之一,远低于常规同类项目的投资额,营业半年即收回投资。其实,持有型物业的运营有很多问题,问题之一就是初始投资太高。太高的投资甚至使后期运营即便成功也无法产生效益。“厢•人文雅席”的设计师用低于市场价的成本实现了100%的效果,据说他在另一个项目“优在集”中也是用了投资额的三分之一就完成了项目并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4.jpg


△ 优在集(照片来自《ELLEDECO家居廊》)

CCDI在体育建筑上的成功,原因之一是主动尝试用建筑设计帮助解决体育场馆赛后运营(亏损)的问题。
道格拉斯•布林克利在《福特传》中提到了建筑师艾伯特•卡恩,他1907年,38岁时在底特律开办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在为福特汽车公司设计工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地工厂时,卡恩与老亨利•福特建立起了一种伙伴关系。“对建筑来说,90%是生意,10%是艺术。”他们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流水线生产对厂房的需求,共同构想出一种大胆、富有活力,远比以前的厂房复杂的设计。高地工厂有独一无二的玻璃屋顶和墙面大玻璃窗,以保证尽可能充裕的自然光。以至于有水晶宫的美誉。为什么要自然光充裕呢?因为光线足够亮堂,机器设备就可以更靠近一些。为什么设备要尽可能靠近?因为设备靠近了,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就更高。

5.jpg

△ 福特高地工厂(图片来自网络)

上面三个案例用的都是跨界的方式二——用本领域的技术、策略帮助解决跨界的问题。
四点提醒
1、利用产品的衍生效应。产品的成功一方面体现在直接业务的增量上,也可能体现在品牌、技术的衍生、辐射效应上。前段时间阅读量极大的《不看后悔!万科无限系的设计干货,全都在这里了》(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可阅读此文)一文,设计单位是ADU三年前的学员——天津赛拉维。据赛拉维王少青介绍,这个产品系的直接业务在公司的占比并不高,但由此带来的传统业务的量很大。
设计公司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上要会抓有牵引作用的点。
2、风口有毒。这几年设计行业“追风少年”挺多,现在大概少了吧。大风对恰好在风口上的人是好事,但是追风就有疑问了,没准正赶上风口上的人给你下的套。设计行业需要工匠精神,赶上风口大家就多挣点钱,没赶上也别去追,踏踏实实做的点事。

3、慎待上市。这几年上新三版的设计公司不少,不过,在我看来,他们大多没意识到上市要求产品升级和企业转型(主要是转型为产业型公司)。也有的指望拿到钱后再去转型,以为有了钱就能顺利转型。殊不知资本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生产型公司转型为产业型公司,要做的事情太多,资金仅是其中必要条件之一。真要准备上市的话,需要提前做好大量准备工作。否则,上市后可能被资本导向驱使,为业绩增长手忙脚乱,或者盲目投资风口产业。

4、转变天天向上的思维,理解经济周期里的正常波动。只要主营产品的核心团队不散,竞争力不衰减,行情好就多招点人,行情不好就少点人。来源: ADU咨询


5.jpg


1.jpg


2.jpg


3.jpg


4.jpg

全部回复(5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wangxiang_anqing
    感谢楼主分享!
    2017-03-27 10:57:2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s199528110
    s199528110 板凳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2017-02-07 14:54: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 万条内容 · 215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精品案例.华东建筑】 “大鹏欲展翅”乌鲁木齐高铁综合服务中心设计分析

案例素材整理自:EC君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西南事业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谦让有“理”综合服务中心 乌鲁木齐高铁综合服务中心 乌鲁木齐高铁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综合服务中心)位于高铁枢纽北广场,是枢纽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为我ECADI·CQ在乌鲁木齐高铁片区北广场的四个项目之一(国际公铁联运汽车客运站、高铁综合服务中心、荣盛大厦、邮件转运中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