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一篇
【结构人原创】框架核心筒结构及结构设计漫谈(七)作者:奔跑来源:知乎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这种结构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结构,受力清晰明了,结构布置匀称合理,作图易做。可以通俗的说啊,框架分布在四周,结构中间通过一定数量的剪力墙维合成一个筒体,我们管这样的结构叫框架-核心筒结构,其实我这样解释这个概念是非常的不严密的,这里咱们不深究,以下简称框筒结构,其实框筒结构也是一种框剪结构,但是又不同于框剪结构,普通的框剪结构墙肢分散,常常分散在,结构的四周,分散在四周是有道理的,因为在结构的四周布置剪力墙,结构整体的抗扭刚度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的,大伙如果结构设计做的多了,常常会有这样的经验,当一个结构的周期比不满足要求或者是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为扭住振型的话,这个时候,常常是结构的整体抗扭能力偏弱,这个时候怎么调节是最快捷的呢,有很多方法,但是最有效的,就是增加结构四周的竖向构件的面积(可以理解为结构的外墙),这是最有效的,这里是灵活运用啊,比如,常见剪力墙结构中,扭转刚度偏弱,这时候,你可以增加结构的外墙或者是满足建筑要求的情况下,减小外墙开洞,这些常常都是最有效的,当然了,结构受力都是整体受力的,不可能说一下子就调整完成,但是大方向肯定是这样的,甚至是有一些“奇技淫巧”,这种方法是我比较不赞成的,比如某个剪力墙结构的抗扭能力差,结构外墙开洞形成的连梁截面比较小,连梁的跨高比比较大,一般大于5,这时候,有的人就把结构外墙(结构最外侧的墙体简称外墙)开洞按照剪力墙开洞建模,这种情况结构整体的抗扭能力通常算下来要比按照框架梁建立模型要好很多,这是因为程序对于剪力墙开洞是按照壳单元去模拟的,而框架梁模型是按照杆单元去模拟的,但是实际上两者真实的差别不大,由于模型假定的不同造成了两种按照两种模型算下来的结构整体的抗扭能力差别很大,这种方法不是说不行,如果真要这样做的话,那么你的结构设计计算和结构构造配筋也一样要按照两种模型假定去配筋,满足计算和构造要求,也是可以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