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节能技术 \ 海绵城市建设缓解水资源矛盾

海绵城市建设缓解水资源矛盾

发布于:2016-12-26 11:16:26 来自:环保工程/节能技术 [复制转发]
近年来,大多数城市都出现过“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现象,“雨水留不住,用水靠外调”,缺水与内涝并存,根本原因是忽视了水生态保护,城市硬化面积过大。城市洪涝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瓶颈。而提出海绵城市理念无疑是解决城市发展与水生态之间平衡问题的有益尝试。
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是我们要积极加快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调查,内涝灾害一年超过3次的城市有137个,多数的城市已从几年一涝变为一年数涝,“城市看海”成为新常态—这些城市包括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苏州,和部分浙江省内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另一个原因,是城市缺水问题严重。有些城市在暴雨到来的时候,到处是“海洋”,可在雨水过后,又缺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成了城市的又一个急症。城市的积渗进化能力下降,也是急需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原因。城市化改变了流域径流的产汇流规律。简单而言,就是“雨水一下,就赶快排走”,为了实现快排,所有地方都把雨水沉积到下水管道,然后排出去。如果排不走,就形成积涝、形成内涝。但是以这样的模式,就算有再大的管道也很难承受。我们的城市化建设挤压了河湖的洪水调蓄空间,大幅度提升了我们城市中的建筑覆盖率和硬质化覆盖率,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此外,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排水系统,新的排水系统又跟不上,在暴雨结束后,雨水全部通过下水管道排到城市之外,土壤没有得到充分补充,雨水过后形成细流往河流补给的水没有了,导致了河流一到暴雨之后就干枯的现象。对国家而言,这么多城市内涝,又有这么多城市缺水,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战略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国家也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就是把城市下面建的像海绵一样,遇到雨水的时候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的时候,又将这些水从海绵体里“挤”出来,充分达到水的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绝对不是一项工程,也不是疾风暴雨式的一项运动,它将是我们长期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和行动计划。特别是在雨水比较丰富,但水资源在雨水过后又比较短缺的地方,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成为城市治水新方向。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是我呀
    是我呀 沙发
    感谢楼主分享
    2016-12-28 08:26:2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sdp刘小鱼
    sdp刘小鱼 板凳
    路过学习啦!
    2016-12-28 08:21:28

    回复 举报
    赞同0

节能技术

返回版块

1.24 万条内容 · 11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雨水综合利用与海绵城市建设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另一方面,汛期暴雨所形成的雨水资源白白流失,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如何对暴雨趋利避害,解决的重要途径就是雨水综合利用。雨水综合利用不仅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手段之一。 雨水综合利用就是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为基础,通过收集回用、调控排放、有效保护等多种技术措施,强化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延长产汇流时间,消减洪峰、洪量,并对雨水进行资源化利用。我国地下水开发程度较高,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同时城市内地面硬化率不断升高,造成下渗水量变少,进一步加剧地下水位降低,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雨水综合利用,逐步恢复自然界水循环系统,对补充地下水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国家节水型城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节水型企业建设都明确把包括雨水收集利用在内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节水型城市考核甚至又增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