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十年后,建筑设计行业将青黄不接?你该何去何从?

十年后,建筑设计行业将青黄不接?你该何去何从?

发布于:2016-12-04 19:24:04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缘于身边的几件小事,让小编想到了这个略显沉闷的话题。首先是我的一位学生,毕业一年后联系我,说是要转行。一位看起来文文弱弱的菇凉,说起转行时的话语,似乎是早已下定了决心。一周后,她转行做起了新媒体。再次联系她的时候,她已经在忙着备战双11。
其次,还是我的一位学生。他很优秀,却因为错过找工作的最佳时机,而只能暂时选择在家待业。他找工作的艰辛,以及能够听出来的他内心的焦躁,让我不禁感叹现在的学生找工作有多难!幸好,他后来找到了工作,尽管与所学的专业不是百分之百对口。
再次,是我的好朋友。她去了国外读建筑学研究生,那是一枚很喜欢建筑的孩子,也是当初铁了心要做建筑的孩子,回国后投的第一份简历是产品设计……。
最后,还是我的好朋友。她们都已经去了更高的学府求学,而求学的动机之一是 因为不想去设计院。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事情,不仅发生在小编的身边,也发生在你的身边。小编本科时候的同学,很多都已经不再做建筑设计。他们有的经营有机农业、有的经营童装店、有的折腾电商,只是算起来大家离开大学也只有短短的六年。
六年很短吗?在设计院中并不短。六年时间足够把一位新人培养为强悍的专业负责人。然而事实是,他们却选择……(此处省去500字)。
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虽然建筑行业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但是之前小编从来没想过将来行业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所谓青黄不接,百度百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比喻人力、财力等因一时接续不上而暂时缺乏;现在则特指人才方面后继无人。当下,我们会讨论建筑师转行的情况,却很少关心过准建筑师的状态。十年后,这些曾经的准建筑师会在哪里?他们会从事什么?还会背负从前的建筑初心继续前行吗?
高晓松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不同的阅历,对这句话的理解都会不同。
不过,相较于工作了十数年的建筑师,准建筑师或许更愿意把“诗和远方”作为生活的常态。毋庸置疑,90后和00后拥有相对更优越的生活条件。无论是物质上的金钱,还是精神层面的食粮,他们所能接触到的都比60后、70后、80后多得多。这不是指90后、00后的准建筑师吃不了苦,而是指上一辈所说的“吃苦”已经不构成他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至于准建筑师的价值观,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需讨论个人的成长经历,仅仅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迁,便影响了准建筑师的行动。例如学校的教育,60后、70后、80后被贴上的是“服从”的标签,而90后和00后被更多地鼓励“质疑”。
如果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准建筑师的价值观还受制于成本因素。经济学中的成本主要指 机会成本,它意味着建筑师每做一件事情,就会损失做另一件事情的价值。过去,当资源有限、就业余地不多的时候,建筑师选择从事建筑设计的机会成本相对不高;十多年前,当建筑业蓬勃发展、收入水涨船高的时候,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的机会成本相对更低;现在,面对各行各业的诱惑,准建筑师必须考虑,自己到底要做什么。选择建筑就代表着要放弃其他,所以他们会更谨慎地挑选自己的工作,会在观望行业的时候问一问自己:我们的从业空间有多大?另外,比其他专业多学一年的时间、多一年的付出,也会更进一步驱动他们就业时候的谨慎态度。
他说得好有道理
此外,我们还不得不提另外一个词——“开明”。众所周知,建筑师的转行决定离不开父母的支持。设计工作的艰辛,往往会因为父母的执意,而让建筑师选择继续坚守;但是随着观念的改变,父母眼中孩子的工作已经可以不再是一家人生计的寄托。父母更希望孩子在有一份工作的同时,能够生活得轻松、开心。
这里,小编不打算浪费版面讨论由于产业局限和技术发展所可能导致的“行业青黄不接”效应,因为两者的影响远远比不及观念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时间节点是“十年后”呢?这是由于十年后,最早的一匹00后将走出大学,成为新的建筑师;那时,90后会成为设计骨干,80后则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然而现实是,设计单位越来越苦于招不到合适的建筑人才(90后、00后退出建筑的理由还有更多)。211、985高校的建筑专业学生,至少小编接触到的有三分之一左右考虑出国,至于会不会回国做设计,那又是一个不得而知的因素。
普通高校的学生,也有不少准备考研和出国,这也延缓了人才进入设计单位的时间。在设计业务量相对萎缩的前提下,设计单位对学生能力、学历的要求反而提高,如此一来,人才的空档显得更加明显(现在设计院想招人,一般水平的学生有点看不上;好的学生,一般设计院开出的条件又无法打动他们)。
假如——小编说得是假如——90后、00后不能及时进入设计单位,那么最悲催的无疑是80后,面对设计单位甚少年轻建筑师可用的情形,最后挑起画图重担的又会是他们。
《建筑师的20岁》是小编本科期间一直想看却没有看的一本书。此时翻开,其实更有一番体会:“……那就是如果不是非常热爱建筑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建筑师的,这一点又一次从他们1身上得到了确认。听到两个人都讲到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从早到晚沉浸在建筑的世界里,我立即重新对自己进行了一次反省……”(书172页)
《建筑师的20岁》
注1:“他们”指伦佐·皮亚诺和多米尼克·佩罗
科普下佩罗:2013年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评委会主席
佩罗作品:
法国国家图书馆
柏林奥林匹克中心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

全部回复(1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co1481005328093
    任何行业都必须考虑它的新发展
    2016-12-07 17:36: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co1481011360751
    有苦有乐,但是苦大于乐
    2016-12-07 15:40: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Aedas赢得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和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客运大楼双项国际设计竞赛

Aedas在提供创新性航空解决方案上影响力与日剧增。 Aedas赢得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和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客运大楼设计的国际竞赛,进一步增强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设计实力,并彰显Aedas在提供创新性航空解决方案上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外观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 Aedas作为主设计建筑师,与本地设计院及航站楼规划方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GDAD)、航空规划方Landrum & Brown共同组成的国际团队,荣任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的设计和施工方。旅客可乘坐自动捷运系统(APM)到达光照充足的客运廊中心。多层零售及就餐区域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及活动空间,并自然引导乘客前往登机口。客运廊的屋顶设计灵感源于当地蜿蜒的河流,设计加强了客流的流动性。抵达旅客将被引导至建筑外缘,在去往自动捷运系统及主航站楼时可以充分感受自然光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