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城市景观的实践基础——孟表柱分享

城市景观的实践基础——孟表柱分享

发布于:2016-11-22 16:22:22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生活方式作为城市景观的实践基础是建立在社会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大生产相对应的生活方式方面,就是人的工作方式,包括社会生产活动和个人就业活动等。
1 、产业——历时性发展基础
在前工业社会,绝大部分劳动力从自然中直接获得自然资源,生活的竞争主要来自自然界。人们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传统个体劳动,并且以体力劳动为主,“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以对季节、土壤性质和水量这些因素的依赖为条件的。生活的节奏是由这些偶然事件所形成的。时间感觉是一种持续的感觉,是长的瞬间和短的瞬间的感觉,劳动的速度随季节和风雨变化。由于这是与自然界竞争,所以生产率低,经济被自然界的具体变化和世界经济中原料价格反复无常的动荡所左右。社会生活的单位就是扩大了的家庭”。
2 、交往——共时性发展基础
生活方式作为城市景观生成的共时性发展基础,指的是指的是生活方式在交往方面的表现,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对城市景观形成所具有的内在影响力。
经济交往: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的联合使得“城市群”’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新方向。国际经济的交往使得城市中出现了很多跨国公司、国际连锁店,不仅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些国际超市的出现,当可口可乐、麦当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快餐文化,当国际知名品牌遍布城市繁华地段,当上海外滩的一圈建筑的顶部都被国外名牌广告侵占,当我们的商店摆满了本地产的国外商品时,我们知道,经济交往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了。
政治交往:政治交往,是缓和阶级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手段。政权与平民之间交往常常表现为宣扬。纪念性建筑与场所大多是为了表现政治性目的而生成的。虽然罗西认为城市中能够永恒的只有纪念性建筑和住宅,但住宅是以类型而延续,纪念性建筑则是以单体或组群而延续的。
文化交往:在城市建设中,有着各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最典型的就是殖民地和种族隔离。随着早期旧中国大量向国外移民,今天几乎世界各处都有中国城。这一切,都体现了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的接触后发生的转型现象。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qq_1469519570176
    谢谢楼主分享!
    2016-11-22 17:28: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qq_1469519570176
    谢谢楼主分享!
    2016-11-22 17:28: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08 万条内容 · 2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城市景观建构的三个层面——孟表柱分享

城市景观在表面的视觉秩序之后,有个隐形的结构。表面的形式只是结构的基本组成之一。梅洛·庞蒂认为:“不带偏见的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表明感知的世界并不是客观物体的综合,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不是那种思考者与思考之物的关系。”虽然他的本意是想说明知觉的肯定性是观念肯定性的基础,但也说明了在认知过程中观念所起的作用。这实际上也表述了事物的内涵与表现的内涵之间的差异,以及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差异。经验主义者就是把观念上升到知觉的肯定性之上,而经验是让人产生观念的原因之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