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安全技术措施制定的案例分析。
第1章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一、重要概念
危险——系统中发生的后果超过了人们的承受
R=f(F,C) 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
是指能使人死亡、对物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的因素。
事故隐患?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理上的缺陷。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分为6类。37条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 生物性: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索。
4、心理、生理性: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6. 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
2. 参照
事故类别分类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以下20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3、按职业健康分类 7类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7类。
三、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顺序
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措施管理
四、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两个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1)对照、经验法
2)类比方法
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五、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
(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二)事故预防技术措施分类 :
①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
②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安全防护装置
③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
④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在实际工作中上述措施常常是综合使用的。
(三)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①消除:②预防:③减弱:④隔离:⑤连锁:⑥警告:
(四)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六、消除、预防和减弱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一)实行机械化、自动化
(二)设置安全装置
(三)机械强度试验
(四)保证电气安全可靠
(五)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
(六)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
(七)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全部回复(5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来自 土木在线APP
回复 举报楼主这资料是不是太老了点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