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上海人在光污染的环境下很难有机会看到星星,更别提银河的全貌。昨天上午10点在临港滴水湖畔,无数天文爱好者翘首期待了小半个世纪的上海天文馆开工。未来在这里,人们将能够通过仪器设备和模拟体验真正看清星空真实的样子。
上海天文馆计划2017年底建筑结构封顶,2019年建筑竣工,预计2020年建成开放,将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
部分设施向特定观众开放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天文馆不下4000座,但我国在大陆地区能称得上“天文馆”的却屈指可数,唯一一座综合性大型天文馆在北京,建于半个多世纪前的1955年。因此在上海建设一座天文馆,是许多科学家、天文爱好者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共同梦想。
如今,上海天文馆选址位于浦东新区临港新城临港大道与环湖北三路口,距离轨道交通16号线滴水湖站约700米,总用地面积586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体建筑,魔力太阳塔、青少年观测基地、大众天文台、餐厅等附属建筑,土建投资约5.28亿元人民币。
建成后的上海天文馆将提供“观星”服务。天文馆的观测基地、大众天文台等部分设施也会在夜晚向特定观众开放,天文爱好者可在这里看“银河”、看“星座”。
建筑方案+设计理念
建筑体现“三体”轨道运行
从建筑效果图来看,上海天文馆就很“天文”。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建安部部长徐晓红说:“上海天文馆在外形设计上就贴合了天文元素,第一眼要像。”
据悉,上海天文馆建筑方案体现了“天体”及“轨道运动”的概念。主体建筑三个明显的圆形构成“三体”结构;椭圆形的建筑形态构成天体运行轨道,与三个天体一同诠释了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暗示着“万有引力”这一塑造宇宙今日之面貌的神奇自然力。主建筑外的景观区域设计了4条非同心圆的步道,从主建筑向外自然延伸出去,象征星系的旋臂。主体建筑暗藏玄机,“圆洞天窗”、“倒置穹顶”、“球幕光环”等特色设计令建筑本身成为一台天文仪器。
天文馆工程建设中将采用全生命周期BIM示范应用、雨水回收利用及生态净化处理、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导光管系统、地源热泵等技术,建设一座节能、智慧、生态建筑。
此外,根据初步方案,未来上海天文馆建成后可能会拥有三大吸粉“利器”:一座23米直径的数字球幕影院,将通过立体显示,将复杂的天体运动清晰呈现给观众; 一座直径18米的光学天象厅,可以模拟出真实的自然星空、天象变幻、太阳系穿梭、宇宙探索等精彩的天文画面。魔力太阳塔,是国内首次将“专业级”观测设施建造在科普场馆内。未来这里将安放一台400毫米口径塔式太阳望远镜。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2 万条内容 · 2151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非常酷的设计,非常好的设计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