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节能技术
返回版块1.26 万条内容 · 12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低影响状态下的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内涝”与“干旱缺水”看似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却因为雨水联系在一起,雨水多了可能内涝,而雨水减少则容易造成干旱,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环境的一个真实写照,而雨水的综合利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低影响开发理念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对暴雨管理和治理水资源污染技术,旨在通过源头处理和慢排缓释综合利用雨水资源,控制水资源污染,它主要包括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地下蓄渗、透水路面。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的众多预示着要消费的资源增多,建筑面积自然需要更多。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给与了我们丰富的雨水资源,但是过度城镇化开发使裸露在地表的土地减少,净化路面增加,雨水找不到渗透的地方,雨水被浪费。雨水在硬化里面堆积容易被蒸发加重用水紧张压力,而且雨水堆积不能消化也容易形成“城里看海”的景象,增加城市内涝发生的几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海绵城市建设在低影响理念的影响下开始建设。虽然低影响理念运行在美国开始实行,但是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还是在摸索中前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虽然各国的自然条件不同,但是其宗旨都是要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管辖关系,实现可持续社会发展。低影响开发理念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有以下实践。首先保护既有的生态湿地和绿地公园。绿地公园常用的调蓄措施包括下凹绿地、雨水湿地和生态滞留塘,其可通过自然滞留、土壤渗透控制地表径流、推迟洪峰时刻,达到消减径流的目的。这是利用自然条件达到实现雨水资源化的目的。其次打造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节能建筑的构建需要融入环保理念,绿色屋顶可以将雨水中的杂质初次过滤然后通过雨水管道流入蓄水池,经过绿色屋顶的滞留一方面可以美化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管道中杂质的堆积。最后在路面铺设透水装置,路旁种植植被树木。路面的透水装置可以减弱雨水的流速,植被可以美化环境减小雨水的冲击,减少河道的维修成本。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