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6-09-28 17:37:28
来自:建筑结构/岩土工程
[复制转发]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滑坡推力计算采用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在已知滑面上对边坡进行静力平衡计算,从而求出边坡稳定系数。被院士们列入规范的瑞典圆弧法和简化毕肖普法都是基于整体力矩平衡的,貌似准确,但你们是否想过所谓的圆心真的是力的支点吗?所谓的力臂难道不是没有参与计算过程吗?是否发现条块的重心越高则地震力产生的力矩越小而越稳定(如果条块的重心高度与圆心一致时,则不管地震烈度多大,都不会影响该条块的稳定性)?圆弧形滑面是折线形滑面的特例(每段滑面的变坡点都在同一圆弧上),因而折线湖面完全适用于圆弧形滑面,但有哪个规范采用了?大家可用slope、Geo5验证一下,基于临界滑动场法和摩根斯顿-普莱斯法的结果还是有区别的。
2、当滑动面形状任意时,极限平衡法最大的困难
在于很难找出对应于最小安全系数的临界滑动面,进行各种各样的自动搜索,所搜索出的结果肯定不止一个,这时需根据设计者的经验进行选取,选取的尺度与原则貌似没有明确,简单点说就是设计者自认为边坡会怎么滑下来,以及以什么方式滑下来。由于介质与状态方程的复杂性,滑动面位置所决定的安全系数泛函不仅具有多重极值而且有时不连续。应用最优控制理论的思想,认为临界滑动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共生于一簇危险滑动面。临界滑动场的计算完全符合静力平衡条件,总能找到最危险的滑动面。对于一些复杂边坡,CSF法能找到多个潜在滑动面,可以为工程人员提供多个有参考的滑动面,CSF法得到的滑动面为任何形状,与实际相符,临界滑动场还考虑了张拉裂缝这一因素,使得滑动面更符合实际。
因为
极限平衡法
视滑面
为刚性的,
坡段的下滑力为主动力,会主动抵抗滑面顺坡段的下滑力,那么,滑面反坡段的摩擦力应是什么方向呢?3、即使下滑力只有100,而抗滑桩的抗滑力达1000,抗滑桩也不可能推动滑坡向上滑动,但强度折减法认为是可能的——强度折减法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混为一谈,牛顿第三定律复杂吗?4、
极限平衡
法是基于中学力学知识推导的,非常简单,而且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滑力和抗滑力、主动力和被动力是分得清清楚楚的。所谓的误差不是计算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是连滑面的问题。所谓的学者用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大折角滑面形状来证明传递系数的误差很大。
目前有争议的
剩余推力小于0时是否应该往下传递——试想,如果不传递,得到的不就是最后一个条块的局部稳定系数吗?大于1的整体稳定系数从何而来?如果最后一个条块的滑面是水平或反倾,稳定系数不就成了无穷大了吗?5、不是因为方法正确,而是后来的地质条件比设计时好,或当初的稳定系数考虑得较低,或安全系数取得较大,或与超载法所得推力相近,或施工质量较好,或没有发生预期的暴雨和地震,等等。
临界滑动场核心思想和案例已经表明;当出现
水平或反倾
时
,
与理论相违背,可以跳过计算,出现竖直时,可采用张拉裂缝进行处理,当最后得到的剩余推力为负值时,可以这个出口往前反演重复搜索,得到安全系数趋向值。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