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刘海粟美术馆迁建工程
建筑地点: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种德桥路交界处
设计时间:2012年
建成时间:2015年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地上10322平方米,地下2218平方米
主要结构:地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钢结构
获奖信息:上海市建筑学会第五届建筑创作奖优秀奖、2012年上海青年建筑师金创奖入围奖
8月18日,随着开馆大展“再写刘海粟”的隆重启幕,刘海粟美术馆(新馆)正式全面对外开放。这是我国首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省市级国家美术馆。
作为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先生晚年将自己毕生创作的主要作品和收藏的历代书画作品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1995年建成的刘海粟美术馆(老馆)即以捐赠的书画作品为藏品基础,其设计方案由海老亲自挑选。
2012年,随着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推进,刘海粟美术馆确定迁建。其迁建地址位于长宁区延安西路种德桥路口的海粟绿地内,作为十二五上海市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按照国家重点美术馆标准建设。
新设计的刘海粟美术馆高23.7米,总面积12540平方米,约为原馆的三倍,以提供更为完善的展示保存及教育研究功能,展馆定位为集收藏保管、学术研究、展览陈列、教育推广、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
设计理念
云海山石,山水入画
刘海粟美术馆的设计从海老深厚的人生与艺术积淀中汲取灵感,同时呼应海老亲自选择的原美术馆方案气质,让新设计的美术馆更为全面地体现出海老的气质与艺术成就。
设计取意海老不拘一格、锐意突破、激情豪气的人生态度及艺术特色,美术馆实体如飞扬峻峭的黄山山石,比照海老的铮铮风骨及其大气硬朗的艺术风格。而中庭及广场则意如由重峦叠嶂之间喷薄而出、变幻多姿的云海,充满了激情与力量,一如海老汪洋恣意、笔歌墨舞的艺术激情与灵感。
云海山石,这正是海老一生“亦师亦友”之黄山的最传神写照。山浮云海之上,高洁轻灵,既是国画永恒的主题,亦是东方传统艺术中抽象审美哲学的精神内核。
刘海粟美术馆以现代建筑语汇描绘传统山水意境,抽象写意的设计手法赋予美术馆饶有变化却不脱传统韵味的神韵。将现代与传统,东方艺术与西方美学有机地融合,这是海老坚守一生的艺术追求及终生的艺术成就,亦是刘海粟美术馆的设计理念。
空间塑造
突破——环境与表达的形成
美术馆位于延安西路与种德桥路的海粟绿地内。由于延安西路高架路直面美术馆主入口方向,虽有一定距离,但对于希望闹中取静的美术馆而言仍是较为不利的因素。
场地的矛盾即成为设计中的着眼点。设计突破原美术馆中轴对称的传统思路,采用斜向入口设计。主入口的正面方向与地块取夹角,而非直面延安西路高架,与此同时其主入口至高架的距离也得以延伸,在不变动美术馆位置的前提下为主入口的前广场空间争取到最大的缓冲。
此外,斜向入口的设置使得建筑主立面的背景偏移向海粟绿地的中心广场,建筑主入口形象展示面得以拥有更好的背景环境,同时通过两条建筑中的视觉通廊将绿地的景观引入美术馆,成为美术馆内部空间的展品。
转换——场所气质的生成
美术馆的南侧设下沉庭院,同时结合美术馆入口标高的适当抬高将美术馆与绿地从场所空间上区分为城市活动的活跃空间及美术馆欣赏的沉静空间两种场所空间。一座由台阶架起的雕塑桥衔接起海粟绿地及刘海粟美术馆的入口平台,通过登高及跨越的形式为参观者做出空间转换的暗示。
两种场所空间由下沉庭院分隔,但从视觉上而言却是连贯的,这种微妙的交织为场所气质引入艺术的趣味与气息,将美术馆的文化与艺术韵味融入室外场所。景观步行道的形式则与美术馆的台阶入口相呼应,从美术馆一直延伸至海粟绿地的整体大环境中,直至将美术馆的场所气质辐射至城市。
建筑造型与室内
设计以耸立的形体、倾斜的中庭和神似而更鲜明的入口呼应原美术馆的造型,通过大手笔的体量切割表现强烈的雕塑感,把海老对艺术的痴狂和不懈追求固化为充满活力的美术馆。
简洁有力的折面勾勒出大气的建筑体量,亦为建筑赋予强烈的动感。中庭玻璃天窗的分隔与走向沿袭中国古典建筑的椽与屋檐,将东方艺术气息与充满诗意的静谧融入美术馆,将海老一生横贯中西的艺术成就通过传统意境的塑造以及现代建筑语言的雕琢有机融合。
石材的米色、玻璃的冷灰色和木质的暖色形成富有变化的色彩组合,令美术馆整体形象呈现海老画作中的鲜明层次与力度。同时以穿孔金属板作为石材与玻璃之外的过渡“灰”层次,将室外空间、屋顶庭院等整合入简洁的建筑造型中。
作为设计总包的实践,刘海粟美术馆的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整体考虑。美术馆的室内设计以璞玉生辉的理念为设计原则,将美术馆视为自然生成的完整个体,其建筑体量外在表现为峻峭山石,意如璞之于外,室内则如玉石剖开所呈现的洁白玉质,整个美术馆呈现出浑然天成的整体感。
技术运用
蜂窝板复合石材幕墙系统
美术馆立面采用米色洞石为外饰面的幕墙主要材料。石材幕墙采用蜂窝板复合石材这一新型材料,在保持石材外观质感及自身强度的前提下减轻了面板的整体重量,为石材幕墙的表现形式带来更多的灵活性与选择,同时重量的减轻也使得幕墙的龙骨得以优化,节约了工程费用。
钢结构的运用
因美术馆的造型较为特殊,整体悬挑较多,为了更好地匹配设计理念,在正负0.000以上采用钢结构。整体结构充分发挥钢结构的特点以着重体现设计的雕塑感体量,以及富有变化的展示空间。
海老一生融贯东方艺术与西方美学,并执着地将传统与现代在艺术上加以融合,这何尝不是刘海粟美术馆迁建工程的设计课题。在洒脱飞扬的现代建筑语言中交织着东方式的传统与内省,在充满激情与力量的外在形式下去塑造沉静与素雅的美术馆空间,可以说海老独特的人生与艺术风格赋予了刘海粟美术馆与众不同的气质与韵味。
全部回复(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