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暖通空调 \ 制冷技术 \ 我想做一种高效率的制冷机组

我想做一种高效率的制冷机组

发布于:2016-08-23 14:02:23 来自:暖通空调/制冷技术 [复制转发]
制冷机组,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获得冷量的设备。空调是最典型的制冷设备。
目前,空调能耗是世界上单一设备能耗占比最高的了~噢,也可能还有汽车的整体能耗比它更厉害~不过我还是倾向于空调能耗更高。

从开利发明空调以来已经有100多年历史。可以不夸张的说,空调的发明,挽救了人类,尤其是挽救了生活在赤道上的人类。没有空调,现代的诸多摩天大厦、大城市都是不复存在的。

那么问题来了,空调诞生后100多年来,技术上的真正革新一直未曾出现过。
唯一值得一提的,或许是吸收式溴化锂空调的诞生,与电驱动制冷空调相比算是一种具有较大差异性的技术发明。这并未是革命性的变革,更多算是空调的一种补充,使其在特定领域有了一种更好的选择。

至于半导体制冷,除了在更专业专一的领域有较好的应用,更算不上本质上的空调技术的革新了,它对于普通大众的空调需求完全没有替代性。

那么,有谁能做出真正实现技术变革的新一带空调呢?
新的革命性空调应具备以下几点:
1、能效极高;
2、负荷容量极易调节;
3、具备最优的性价比;
4、单位设备体积具备优势。

各位同僚,能否提供自己的设想(哪怕是狂想),大家一起参谋参谋,我们做为一个空调设计师,或许哪一次就闪现出了智慧之光,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空调呢?

全部回复(1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ephone
    ephone 沙发
    其实提高制冷效率,就是想办法花最少的能量搬运走最多的热量;我觉得现有的技术基本已经没有太大潜力可挖了,最好使用现有的冷源(地下水、深海水啦、甚至南北极的冰啦、LNG气化吸热啦)。
    2016-09-15 23:56:1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keqianggod
    keqianggod 板凳

    包括制冷机、空调、热泵在内的所有制冷循环都会产生冷凝热,原因在于只有单一环境热源的条件下,为了实现制冷循环,必须投入压缩功通过压缩机将工质温度提升至环境温度之上,才能使气相工质的潜热得以释放重新液化完成循环。制冷产生的冷凝热通常是制冷量的1.15-1.3倍(高出1的部分为压缩机自身散热),这种压缩是逆向传热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二律逆向传热要输入功。


    空调与热泵的运行原理相同,当使用目的是制冷时,我们称其为空调,当使用目的是制热时称其为热泵。下图空调/热泵运行原理:





    空调主要应用是制冷,空调耗电相当于社会总耗电的10%-20%。我国空调年耗电约为5000亿-10000亿KW/h,相当于5-10个三峡的发电量,这是一个天文数字。空调制冷产生的冷凝热成为不得不付出的代价。由于冷凝热为低品位热,利用价值低,通常白白排放到环境中去,不仅浪费了能源,也是城市夏日热岛效应的重要成因。如果能减少冷凝热的排放就可以空前的提高空调效率,减少能耗。


    一,技术革新的空间
    空调的发明和应用已经有一个世纪了,改善空间微乎其微,技术创新乏善可陈。近年来,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是日本人在以普通制冷和空调为目的的二氧化碳制冷循环中用膨胀机(同轴连接压缩机)替代膨胀阀,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制冷能力,而且回收了膨胀功。据报道,回收的膨胀功相当于压缩功的30%。如果属实,这是多年来最大的技术进步了。


    膨胀阀的作用是节流,将高温高压的液相工质转换到低温低压状态。从热力学的观点出发,任何从高温到低温,高压到低压的过程都存在能量,不加以利用即是损失。用膨胀机替代膨胀阀回收功显然是合理的。但作为应用目的是制冷循环来说,仍然存在局限性,其一,系统仍然存在逆向传热过程,不仅需要较大的压缩功,产生的热仍然被浪费掉;其二,它是在没有相变的情况下回收膨胀功的,可回收的功必然有限。左图:冷凝器(逆时针方向)到蒸发器之间蓝色线条为液体,低沸点冷媒经过蒸发器吸热蒸发才会发生相变。






    二,发明内容
    发明专利:一种不向环境排放冷凝热的制冷方法(201510105323.1)可以应用于单向制冷的空调装置。它以热机(卡诺)循环方式运行,以低沸点工质在蒸发端从环境吸热蒸发产生的低温作为冷凝端的低温热源,通过膨胀机绝热膨胀将工质吸热获得的内能转化为功制冷。由于没有逆向传热过程,不向环境排放冷凝热,不仅减少了压缩功投入还获得了膨胀功。与热机循环一样,膨胀功是在相变情况下获得的相变能,见下图红色线条。






    装置的循环过程如下:


    蒸发吸热:液相工质经工质泵进入蒸发器从环境吸热蒸发汽化,获得内能。工质吸热对被吸热对象环境而言是制冷。

    绝热膨胀:膨胀机做功是绝热过程,由于无法从外界吸热只能消耗工质自身内能,导致工质压力、温度下降。

    冷凝放热:膨胀机排出的气相工质(温度须高于工质蒸发制冷温度)进入冷凝器同工质蒸发制冷产生的低温而非环境温度换热,释放凝结潜热液化。

    绝热压缩:液相工质经工质泵压缩进入蒸发器再度与环境换热回补内能,进入下一循环。


    上述循环包括一个吸热过程和两个制冷过程;蒸发制冷和膨胀制冷。系统以环境温度为高温热源T1,工质蒸发制冷产生的低温为低温热源T2,以膨胀制冷为制冷源。低沸点工质在蒸发端吸热与制冷(对被吸热物体而言)等量,膨胀机绝热膨胀(消耗内能)输出功与膨胀制冷等量。工质在蒸发端吸热包括汽化潜热和显热,由于部分显热经膨胀机转化为功,工质冷凝放热必然小于蒸发吸热Q2=Q1-W Q1相反。由于工质在蒸发端吸热蒸发产生的低温为冷凝端的低温热源,因此,只要膨胀机出来的乏汽温度高于低温热源温度而非环境温度,无需逆向传热,就可以使乏汽的凝结潜热得以释放冷凝液化,实现不向环境排放冷凝热的制冷循环。


    三,创新意义
    这种制冷方法颠覆了传统制冷理念,具有创新意义。系统可实现超级节能,即比现有空调的能效比COP提高1倍,能耗下降100%,达到零能耗的临界(理论上,甚至可能跨过临界)。因为,系统没有逆向传热过程。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传热输出功,输出的功以温降为代价。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功以推动冷媒流动,克服摩擦阻力等,然而,系统输出的功完全可能补偿投入的功。否则,我们无法解释导致温降那部分消失的热能去了哪里?“生命赖负熵为生”,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如同人的生命活动一样,它始终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交换,将外部环境变冷对系统来说就是熵减过程。


    系统与外部的能量交换以及膨胀机效率有赖于冷媒的选择,要求这种冷媒密度高、粘度小,临界温度在环境温度区间,临界点与沸点之间的温差小、压差大。现行各种冷媒中,二氧化碳最为理想。
    没有权限发链接,所以复制科技论坛的一个大神的帖子。您感觉这样能行??
    2016-08-30 11:09:3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制冷技术

返回版块

14.63 万条内容 · 84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关于过冷液体概念求助

“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被冷却水或空气完全冷凝成液体时,此时的液体是饱和液体。饱和液体若在冷凝器(或过冷器)中进一步冷却,温度低于饱和温度.就成为过冷液体。饱和温度和过冷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制冷剂的过冷度一般为5℃左右” 上述文字中,过冷液体是温度低于饱和温度,也就是蒸发温度,但上网搜了一下 过冷液体应该是温度低于凝固温度而不凝固。新手小白在此向各位前辈请教一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