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凯旋门
刚刚度过了它180岁生日。
还有另外三个建筑与它齐名,
并称“巴黎四大建筑”。
(另外三个是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及博物馆、巴黎圣母院)
它高达50m,
面宽45m,厚度22m,
由于周围的12条道路犹如放射的星光,
巴黎凯旋门也被叫做“星门”。
虽然最初是为了纪念战争胜利,
但现在它已经成了巴黎的城市名片,
也是游客的必去景点。
建筑的定义也随时间在变化。
在这样的思考下,
法国建筑师 Patterlini Benoit
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将凯旋门改造成一个综合性公共建筑。
这到底要怎么改!
首先,
建筑师要在凯旋门中间插入
一块巨型的镜面玻璃。
“新”凯旋门概念图
因为凯旋门是对称构图,
保留一半建筑,
就可以“镜像”出完整的轮廓,
跟原来几乎一样。
凯旋门同角度实景图
但脑洞藏在另一面。
这堵镜墙划分了建筑的两种个性。
一面是纪念性质的构筑物;
另一面则是开放的公共空间,
提供展览、观光、休息、餐饮的新功能,
这是以前所不具备的。
原本那面镜墙也变成了LED屏,
成为了巨大的广告墙。
旧建筑被不同体型的玻璃盒子打断,
形成了全新的面貌。
垂直绿化的概念也引入进来。
按照这样的思路,
楼顶成了很好的观景平台。
天台面积粗算也有800㎡,
完全可以举办小型活动。
一部分新增的面积作为餐饮空间。
在寸土寸金的巴黎,
这样视野超赞的餐厅绝无仅有。
还有一部分空间作为展览空间,
你可以来凯旋门拍照,
顺带还能感受巴黎活跃的艺术氛围。
当夜色降临,
从玻璃透出的灯光,
让这个建筑显又灿烂又摩登。
建筑师的野心不止于此,
为了解决主干道的交通问题。
他甚至还为城市设想了一个步行高架。
高架的终点就是“新”凯旋门。
拥挤的人流跟城市干道分离,
还能建立起新的公共区域。
(这点跟上海陆家嘴环岛高架理念很像。)
对于拥挤的巴黎市区而言,
这样的竖向策略,
也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香榭丽舍“高架”概念图
香榭丽舍实景图
漫步在这儿,
两岸的城市景色尽收眼底。
但巴黎对于城市更新向来谨慎,
这样的方案似乎显得激进了。
当年贝聿铭为卢浮宫扩建也饱受争议,
争论的焦点就在于“玻璃金字塔”。
因为巴黎人对历史的执着,
让老建筑又一次复辟了。
在今年夏天,
艺术家让这个金字塔消失了。
新旧碰撞中,
建筑师也在努力寻找应对方式。
城市更新一直会进行中,
建筑的属性也因为人的活动而变化。
当我们面对老建筑,
或许要用新的角度去思考了。
注: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自豆丁建筑
全部回复(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